《六莲——那一段纠结的情爱与利益》
第31节

作者: 清秋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若川与小郭相视一下,几乎要笑。听那香港朱董事长的口音,分明是北方人,虽然穿了背带裤,却能看出在底层混过的做派。若川知道,在香港花费几百港元注册一家公司,并非难事。所谓“香港老板”的背景倒也不稀奇,眼前的这个,明显就是赝品。不过在江湖上冲撞的,就数这样的角色最狠,绝不可小瞧。天知道他们是怎样弄到资金的,拿到盖一栋房子的钱,就敢放话要盖十栋房子。走动一下关系,就放开胃口买地皮,胆子比天都大。朱老板要野味时的粗豪,是没来由地炫耀,若川对这个,也不大在乎——生意场上,山珍海味并不稀见,即便是公司的马仔,也能沾光吃个够,这唬不倒人,只是这朱老板不懂低调做人的张狂样子,令人生厌。小郭也在暗笑那朱老板张狂。以小郭的口味,什么山猪、果子狸、穿山甲,肉都是牛皮糖一般,啃不动,哪里就好吃呢?

  酒菜上来,主宾就是一番真真假假的寒暄。若川对这场面经历得多了,知道商场上的应酬,有时是自己白白请人家,有时是人家白白请自己,都不可深究,吃就是了。那朱老板见若川也是公司人,倒像是找到了同类一样,话多起来,话题也就扯开了去,涉及到了几个颠倒众生的商界大佬,那朱老板却是嗤之以鼻:“他们那算什么,小菜!中国就没什么像样的企业家。”

  (待续)
  日期:2011-11-18 08:50:12
  狂人狂话!这是商场处处可见的通病——有了钱,就忍不住要狂。若川眼睛眨也不眨,只是在想,这朱老板胃口究竟有多大?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在这里建高尔夫球场,条件合适么?”朱董事长说:“咋不合适?太好了,有山有水,弄个十八洞的场子,你就瞧好吧!”若川问:“这里的地,能弄到一千亩么?”朱董事长一挥手:“有钱,啥还弄不到!”霍半便插嘴道:“莲塘村的地,当然不够,不能把耕地都占了。但是连同其他村,划一片地出来,我看不成问题。”若川想,莲塘村的地,就连包给农民都嫌吃紧,些暴发户却要来抢地,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不过,他有些怀疑朱老板是说大话,便试探道:“村民这一关,怕不好过吧?”朱董事长还未开口,霍半却是一脸的不屑,说:“村民?村民是什么东西?番薯屎!我说可以就可以。”小郭笑道:“在莲塘村,霍队长说话绝对管用的,姓霍的就占了一半多嘛。”霍半说:“话也不是那样说。老板征地,村民是能够得到补偿的,又不是硬抢。可以算一笔账啵,土地款、青苗补偿费、迁坟费加起来,谁家不拿个几万?他村民一辈子屙番薯屎,见过这么多钱么?”若川故意把语气放平淡说:“这些钱,怕也花不了太久。”霍半哼了一声:“他要拿去赌光,我就没得法了。我是现任队长,管不了他一生一世!”小郭就笑:“队长,只这一单生意,就吃肥了啵?”霍半说:“哪里?你可不要乱讲,我只不过给乡亲们谋点眼前的福利。”朱老板接过去说:“是的哩,霍队长可不好对付,谈一次就抬价一次。”霍半对他说:“老板也要谅解么,这个姿态总要做,不抬一抬价,乡亲在背后骂,我要少活十年!”

  若川忽然感觉小郭在桌下用脚碰自己的脚,又听他问道:“朱老板要地,不会把我们鳖场也划进去吧?”霍半听了,哈哈大笑:“郭主管精明!无巧不成书么,边界线,恰恰就从你们鳖场擦边而过,不然,今天也不敢同你们一起吃饭了。”若川一惊:“哦?红线图都出来了?”朱老板就说:“没那么快,是我们自己在图上圈了一下。勘测、报建,那都是下一步的事。”若川紧跟着问:“有草图么?”朱老板笑笑,掏出手机就打,不一忽儿,女秘书夹着公文包从楼梯上来,低头从包里找出一份图纸,摊开,给两人看。若川在图纸上比划着,忽然停住:“怎么?老屋也在征地范围内?”霍半说:“白助理看得仔细!不错,那老屋,迟早也是要拆的。”若川就问:“那不是华侨的资产么?”霍半很不屑地说:“那房主,早年间去了泰国,是个‘番客’。但这许多年了,老阿公的后人只回来过一次,也没给老屋办过确权,所以那房产,等于是集体的。集体是谁?这你也懂,说把它拆掉么,还不容易?”若川说:“侨产,总不好动吧?”霍半拔高了声调说:“我也懂啰,可是法律上它现在并不是侨产。我们么,就按法律办。”

  若川不做声了,心想,要赶快把这消息告诉吴老伯,这些吃地皮饭的,什么事都做得出。这样想着,酒席上再谈些什么,似乎就听不大清了。过了一忽儿,见那女秘书还站着,他就让道:“女士也坐下来吃吧。”那女孩嫣然一笑:“我不吃荤。”说完,就转身下楼去了,高跟鞋把楼梯踩得嗒嗒作响。小郭见鳖场无虞,于是放了心,满脸喜气,与朱老板“嗨呀嗨”地划起了拳。霍半掩饰不住脸上得色,说:“朱老板拿我当朋友,我也就愿意帮忙。若是我办不到的事,他找镇政府,也是没有用。”席上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朱老板划完了拳,又讲起从前过五关斩六将的事,三句话不离“钱能通神”的终极真理。

  若川的酒喝得猛了些,只觉得眼前一切朦朦胧胧。窗外山河青翠,但山清水秀能抵挡住人内心的浊流吗?他看朱老板的背带裤,在乡间酒楼里显得很怪异,不像是服饰,倒像是金光闪闪的铠甲。酒楼上下两层,正逢满座时,气氛乱哄哄的。若川忍不住在心里自语: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人与猪的哲学有什么区分,图的都是脑满肠肥吧?

  (待续)
  日期:2011-11-18 13:55:45
  25、鬼节
  “鬼节”的早上,若川起来得早,看天气很好,虽也是大太阳,却不热。他俯在炮楼窗口上,朝四下里看,心情一下就豁朗了,这毕竟也算个节吧。“鬼节”的前几天,山村里的气氛就开始兴奋,到了今日,便达到顶点。这个日子,在古代叫做“盂兰节”,是很隆重的一个节,无论城乡,都要大大地热闹一番,如今当然是见不到此种盛况了,可是在一些乡俗里,还保留着残迹。在这个很另类的节日里,乡民们对传说中的“野鬼”,使用了又打又拉的手段。譬如,这里自古就流行着“施孤”的风俗,有的村,要把祖神庙用幔帐围起来,搭起所谓施孤台。在这日祭祖之后,便把各家拿来的大米、芋头、番薯抛洒向四方,施舍给野外那些“饿鬼”。飘荡的孤魂们有了吃的,晚上就不会跑出来捣乱,不会惹得小孩子夜哭。莲塘村这里过“鬼节”,还有村民独特的规矩,在这一天里,不能切肉,禁止交易,女人不穿花衣服。“鬼节”前夜,天一擦黑,鞭炮就噼里啪啦响开了,一直响到半夜。这便是民俗中的“驱鬼”了。放鞭炮,是为了在施舍之前吓一吓鬼们。鞭炮一响,那些山野间的孤魂,大概就一夜也不得安生了。

  这些有意思的风俗,令若川感叹。城里人生活在物质的壳里,与母体的脐带早已经断掉,只有生活在乡间的农人,才与这土地之母血脉相通。农家生活虽然贫寒,但好在人不烦躁。瞧这乡村吧,慢悠悠的人,慢悠悠的牛,伴着慢慢的光阴流逝,这才是万物生灵本原的节奏。本地人最喜好说:“不怕饿死,只怕累死。”这句话由他们说出来,是很自傲的。岛上四季常青,雨量充沛,人都说,在田土里插下一根拐杖,也会长出绿叶来,当然不会有人饿死。仅以平常心态去活,便可活得有滋有味。假使不幸有人“累死”,那大概也是自找的。

  若川眺望田野良久,很庆幸在鳖场能有这样的慢悠悠的日子。小村里一清早的阳光,就像瀑布样泻下来,每天都给他洗掉一遍心中尘垢。隔着院墙,能看见老屋。那一片龙眼树底下,有个可爱的女孩,也是每天都给他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在过去,若川是个爱幻想的人,近些年里这毛病已改掉不少了,但是一个多月以来,他又变了回去,宁愿就只生活在幻想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