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钞与官妓--解密朱熹弹劾唐仲友的真相》
第11节作者:
古董商谈古 日期:2012-09-12 15:22:39
②名门大联姻
“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处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有“门当”的宅院一般都有“户对”,这既是世俗观念的一种体现,也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
门当是指门口的石墩(通常为石鼓与石狮),这种石墩的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据说圆形指武官宅第,象征战鼓;方形为文官府第,象征砚台。战鼓对砚台,非常形象,可见古人的想像力与艺术审美力之强。
“户对”,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木雕或砖雕,数量为二或是四。“户对”数量与官阶品级的大小成正比。
“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表示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相当,适合结亲。严格来说,古人婚姻讲究出身与门第要远早于“门当户对”这个成语。
今天的人们虽然不直接讲究门当户对,但间接地还是脱离不开这些俗念的。比如经济基础与社会名气的结合(明星嫁豪门);比如知识份子与知识份子的结合、民工与民工的结合等等。这些虽然没有了硬性要求,但整体上的潜意识还是广泛存在于社会中,而且还会长期存在下去,除非这世上没有了贫富之分。
在“门当户对”这种世俗之下难免会拆散很多恩爱情侣,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千古绝唱。在古时候的中国,这种门当户对不只是存在于凡人之间,连仙界也是如此。比如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所有的恩爱都付之东流。这些流传广泛的故事也表达了一种民众愿望,那就是对门户偏见的反抗意识。因为有、因为存在、因为存在的普遍性才会有反抗。
南宋时期,唐仲友所出生的浙江婺州(金华)唐氏一门虽算不上是豪门,但绝对算得上是个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据史载,南宋初时婺州城内就有唐氏一门的存在了,一家兄弟四个:唐尧咨、唐尧封、唐尧举、唐尧卿。
这四个人中,我知道唐尧封是做官的,其他三个具体干什么不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四兄弟都很有文化很有钱。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钱最直观的方法方法就是看他有多少家产,至于家里的钱两是看不见的。古代有钱人的投资理财观念就是买地,而不是买金、银器。买地也不是像现在的开发商用来建商品房出售,他们只是买地种庄稼。
家财可以被抢劫、可以被偷,说没就没了,而土地他人抢不去,除非是自己家断后了,或者经历大的改朝换代被强行索去。古代有钱人买田地不是一亩两亩地买,而是整大片的买,买下后全家兄弟姐妹迁居过去居住,这就是一个原始的小村落,经数代繁衍便成了今天的“张村”、“李村”等等。通俗讲,同姓的村落中,五百年前,他们共着一个爹妈。
买地、迁居、建《宗谱》,世代香火不断,这就是中国一些村落的起源方式,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各地类同。
唐家兄弟中的老四唐尧卿在婺州城里居得好好的,也挣了不少钱,但感觉心里总不塌实,于是在婺州所辖的兰溪县十四都买了片田地迁了过去,这个村子就是今天兰溪县黄店镇的篁屿村(来源于《万松源唐氏宗谱》)。
老三从城里迁到农村过踏实日子去了,老大唐尧咨和老三唐尧举携家带口在城里做着生意,一家染布,一家刻书,日子过得也不比老四差。
老二唐尧封则中进士后在朝为官。宋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后来官做得也不大,正七品,殿中侍御史,但属于京官,能见着皇上,能第一时间知道朝廷动向。虽说没地方官能捞钱,但在老家人面前倍有面子,说出口也风光,啧啧,在京里为官,了不得。
唐尧封生了三个儿子:唐仲友、唐仲温、唐仲义。
三个儿子都有“进士”头衔:唐仲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唐仲温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唐仲义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
三个儿子中官做得最大的、最有出息的即唐仲友,另外两个表现平平,无可圈可点之处。唐仲温,饶州(景德镇)官学教授;唐仲义,江西乐平县主簿。
古人联姻上讲究的门当户对其实也就是种强强联手。基于这个大大的世俗观,联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先分析一下当时婺州地区都有哪些名门旺户。
婺州金华县有:唐仲友家(县城)、王淮家(大云乡)、吕祖谦家(县城)等。
永康县有陈亮家等。
义乌县有何恢家、宗泽一族等。
这几家是种什么联姻关系呢?
王淮的亲妹妹嫁给了唐仲友的二弟唐仲温。
唐仲友的三弟唐仲义和永康陈亮分别娶了义乌官塘财主何恢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何恢共有三个儿子、六个女儿,都嫁到了大户人家。三女婿宗楷,是名臣宗泽家属的后代。至于其他女婿陈大同与俞袤等也属名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