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39节作者:
冰原极光 日期:2013-08-17 17:33:55
5.动荡期:三国两晋南北朝(184年~589年)
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分裂和动乱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之后的中华帝国,再也没经历过这样长时间的衰落。
如上节所述,每个庄园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其内部有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所以,庄园使帝国碎片化,大地产制的社会很容易分裂。东汉以来,战乱使“坞堡”大量出现。“坞堡”就是有防御围墙、武装起来的庄园。战乱时期,民众把“坞堡”看成是避风港,纷纷去投靠,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公元196年,曹操把落难的汉献帝迎到许都。又于公元200年打败袁绍。逐渐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势。曹丕于220年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曹魏始终具有对蜀和吴的压倒性优势。
曹丕的儿子死后,司马家族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并于公元263年灭蜀。司马炎于265年废掉魏帝,建立晋国。又于280年灭吴。晋成为第5个一统天下的帝国王朝。晋武帝司马炎特别害怕子孙又被他人篡位,就大封子侄为王驻守各地,以巩固对天下的控制。这却埋下了祸根。
西晋的11年统一只是动乱中的短暂插曲,更致命的动乱在后面等着。司马炎在290年死去,继位者无法控制局面。手握重兵的诸侯王们从291年开始争夺天下,史称“八王之乱”。内战延续了16年,极大消耗了晋的国力,使中原人口锐减,少数民族趁机起兵攻入中原,参与军阀们争夺天下的游戏,导致更大规模的“五胡之乱”。
从东汉起,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渐渐向内地渗透。八王之乱期间,少数民族首领开始逐鹿中原。从304年到439年,北方彻底进入失控状态,各个民族先后建立了78个政权。这期间,匈奴人刘渊的军队于316年攻破洛阳、长安,西晋灭亡。这是自西周镐京被攻克以来,中国的首都再次被游牧民族占领。之后,氐族人苻坚曾经短暂地统一北方,但在383年于淝水之战中被溃败,刚刚统一的北方再次分裂。
洛阳、长安失陷后,晋王室残余力量于317年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当北方被天翻地覆的战乱笼罩的时候,南方却相对稳定,成为保存汉族文化火种的避风港,有大批北方人向南方逃亡。东晋之后,南方的半壁江山先后有宋、齐、梁、陈等朝代更迭。
北方的混乱,最终以鲜卑人用武力扫平北方而结束。439年,拓跋家族建立了北魏,统治了近100年。几经曲折,北魏又被鲜卑族宇文氏的北周代替。公元579年,北周的汉族外戚杨坚篡位,废掉小皇帝,建立隋朝。天下王统重回汉族,杨坚就是隋文帝。隋于589年南下灭陈,重新统一中国。
在这些混乱的年代里,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最低值估计在3000万左右。(史书记载晋初仅有1500万,但并不可信)。实际上,战乱中死于屠杀的人口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是饿死的。为了躲避兵灾,社会上会有大量逃亡的流民。流民不再种地,必然使整个社会食物短缺。流民携家带口逃亡前会带上耕牛、农具和仅有的粮食,这些粮食也是种子,希望在远方能找到安宁的乐土。可四海狼烟,和平在哪里呢?逃亡路上最先吃光的是粮食,然后杀掉耕牛,最后因为饥饿而去抢劫其他定居的农夫,直至饿毙在逃亡的路上。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那种隔绝战乱的世外桃源,是当时人们梦想中的天堂。
在这段动荡期里,士族开始崛起。士族也叫门阀,其实就是东汉以来那些发了财的“豪强”。他们逐渐获得了政治上的高位,更加发达。皇帝要想真正主宰天下,必须得到士族的支持。曹丕称帝后正式实行“九品中正制”,把“拼爹”写进了国家法律。这是贵族制度的一次回光返照。那一时期,人们要做官必须先评定其品级,而评品级的依据就是出身背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没有一个显赫的出身,在那时根本不能当官。
世家大族对当时的局势有决定性的影响。王、谢、庾、桓被称为江南四大家族,出了很多名人。东晋王朝的建立,琅琊王氏居功至伟。淝水之战中打败苻坚的谢氏也是江南巨族。而东晋最后就是被叛乱的桓氏灭亡的。而在北周,崛起了一支叫做“八柱国家”的士族势力,也叫关陇贵族集团。杨坚、李渊、李密都是这个集团的成员。隋、唐两朝就是由这个贵族集团建立的。江南四大家族在侯景之乱中遭受灭顶之灾。而柱国八家则在唐末被黄巢彻底清理。士族在唐以后完全绝迹。
更具有意义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485年开始,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长期战乱,使田地大量荒芜。为保证政府的赋税,政府把掌握的土地按人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在农夫死后把土地收回,重新分配。这种土地制度与今天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相似。从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都是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均田制是从曹操的屯田制和晋的占田制发展而来。均田制瓦解了庄园的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重新均匀地分到小农手中,也让赋税重新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为中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