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并非虚构,世界就是程序代码,人类末日近在咫尺》
第13节作者:
__空心菜__ 日期:2012-08-04 10:26:10
明眼人应该能看出来,这种解释采用的是和进化论同样的逻辑。进化论认为,变异存在无限多种可能性,其中必然有一种情况跟现有物种的状态是一样的。而多宇宙解释认为,存在无限多个平行宇宙,它们囊括了宇宙演变所有的可能性,其中必然有一个和我们的世界完全相同。不一样的是,进化论说我们看不见其它的变异,是因为它们被自然选择机制淘汰了;而多宇宙解释则说,我们看不见其它的可能性,是因为它们和我们不在同一个宇宙中,它们被分裂到平行宇宙去了!
你愿意接受“意识让世界变得真实”的哥本哈根解释,还是愿意相信“一个电子的选择就能造成宇宙分裂”的多宇宙解释呢?我宁愿接受哥本哈根解释,因为我喜欢简单,而且后来我也想通了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理论。
日期:2012-08-04 10:28:34
哥本哈根解释的说法过于惊世骇俗,所以近80年来,没有一天它不受到来自各方的指责、质疑和攻击。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它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所有试图用来发掘它错误的实验,却都更加证明了它的正确。
爱因斯坦对此极为反感,毕生都在为推翻这一解释而努力,薛定谔也持同样立场。然而在事实面前,再负有盛名也无济于事,那些不喜欢这一理论的物理学家们,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说:“我做实验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别人看看,量子论究竟有多奇怪”。许多人现在已经只顾埋头享受量子论带来的实惠,再不去管它背后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哲学意义了。
日期:2012-08-04 10:32:39
水中倒映的花朵,虽然美丽却只是幻影。我们眼前的世界,显得是那样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大自然的美妙奇幻,令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你怎么可能想象,它会如同《水中花》唱的那样,“欢爱宛如烟云,似水年华流走,不留影踪”。当我们一转过身来,它就化作了一缕轻烟随风而去,消散得无影无踪?
世界是虚幻的,量子论似乎首次为这一说法提供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然而为什么在我们不观察的时候,世界是虚幻的,当我们定睛一看,世界却又变得真实起来了呢?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玄机?
请耐心等待,我们将很快公布答案。接下来还要再说一个量子论中的疑案,因为我想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让即将得出的结论更有可信度。
日期:2012-08-04 12:30:26
所以进化论的支持者们,丝毫不考虑世界经过设计的可能性,硬把“智能设计论”说成是“神创论”的变种,这种做法我不认同,对于那些人的固执,我认为确实在点把科学当成了宗教的味道。
还有一种是,有些人迷信科学,认为科学可以解释一切,解决一切问题,这就有点信仰的意味了。
日期:2012-08-05 12:38:51
第八节 雨伞后的猎枪(上)
量子论是一种极富破坏性的理论,它破坏了世界的确定性,推翻了决定论;它破坏了世界的真实性,让人们对实在论产生了怀疑,这些都让爱因斯坦极其厌恶,怒不可遏。接下来,它还将破坏什么呢?
在我们接着要说的实验中,量子论将破坏的是世界的定域性,质疑的是爱因斯坦的成名之作——相对论。
日期:2012-08-05 12:50:38
定域性是指,在某个时间段,所有因果关系都必须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不存在超越时空的瞬间作用和传播。这是相对论的基础,任何信息的传输,都不可能超过光速这个上限,宇宙中不可能有无视时间和距离的超距作用。
事情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的经验中,任何长距离的信息传送都是需要时间的。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时代,靠人力传送的书信,从京城抵达边关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才有家书抵万金的说法。即便后来有了电报、电话、互联网,信息的传送依然是需要时间的,至少不可能快过光速,谁真正见过类似于心灵感应那样可以即时联动的信息交流?
日期:2012-08-05 12:52:16
然而这一看似无可争议的问题,现在受到了量子论的挑战。量子论中有一个奇怪的实验,叫“EPR佯谬”,就涉及到了粒子间的超距作用,有点类似于双胞胎之间莫名其妙的心灵感应,让物理学家们感到困惑不解。事情的经过,起源于爱因斯坦对哥本哈根解释怎么看都不爽,处心积虑想给它找碴,因此在1935年与两位同事发表了一个旨在推翻哥本哈根解释的思维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假设有一个大粒子,自旋为0,它不稳定,衰变成A、B两个小粒子,向相反的远方飞去。小粒子有2种自旋方式,叫“上旋”和“下旋”。按照公认的某种守恒定律,如果粒子A为上旋,那么粒子B就一定会是下旋。
日期:2012-08-05 12:53:56
按照哥本哈根解释,两个小粒子的初始状态不确定,当我们观察粒子A时,它会马上随机地选择一种确定的状态,比如说上旋,那么按照守恒定律,粒子B就必然会在同时确定为下旋。但如果此时两个小粒子已经离得很远,比如说相隔几十亿光年,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沟通信息,使得粒子A的状态一确定,粒子B马上就作出反应的呢?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两个小粒子之间存在类似于心灵感应的超距作用,某种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第二种是两个小粒子并不象哥本哈根解释说的那样,状态不确定,而是从分离的那一刻开始,就早已确定了它们的自旋状态。
日期:2012-08-05 12:55:45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规定了任何信息的传输都不可能超过光速,宇宙中不存在超距作用的因果关系,所以第一种可能性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有另一种可能——粒子的状态早已确定,这足以表明哥本哈根解释有问题。
据说爱因斯坦的这次发难,让玻尔郁闷了好一阵子。但后来他想通了,解释说两个粒子之间其实并没有传递什么超光速的信号,只是在没有被观测之前,两个粒子之间不管相隔多远,都仍然是一个虚无的整体,因而只要对其中的一个进行观察,另一个必然会作出反应,这很正常。
日期:2012-08-05 12:57:02
检验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谁对谁错,关键在于确定两个远离的小粒子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否有超距作用的“心灵感应”。如果玻尔是对的,那么小粒子在没有被观察之前是一个整体,粒子A与粒子B的行为必然会具有某种协同性;而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那么两个小粒子从分开的那一刻开始,相互间就再也没有什么干系了。
这个思维实验,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在实验室中进行检验,因而玻尔和爱因斯坦,至死也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后来北爱尔兰人约翰●斯图尔特●贝尔,作为爱因斯坦的忠实追随者,在1964年发表了“贝尔不等式”,为检验EPR实验扫清了障碍。贝尔深信,实验结果将告诉人们,粒子间心灵感应式的合作是纯粹的胡说八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