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并非虚构,世界就是程序代码,人类末日近在咫尺》
第15节作者:
__空心菜__
日期:2012-08-06 13:16:04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一丝不苟地监督着世界严格遵照自然法则来运转的呢?恕我孤陋寡闻,这个问题从未看见有人提起过。许多人天真地以为,自然法则本身就能起作用,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想法,无异于相信法律只要一制定出来,它就能自动生效,无需执法部门来执行。
自然法则背后的力量就是雨伞后的猎枪,是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这种力量是什么?它从何而来?这个后面会详细地说。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世界背后是有监控系统的,正是它在支持着自然法则发生作用。
日期:2012-08-06 13:17:09
从这点出发,前面的两个实验就容易解释了。两个小粒子之间的神秘关联,假如是因为世界背后的监控系统在起作用的话,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系统完全可以把两个分开的小粒子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相对论只对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有效,对于世界背后的监控系统来说,根本就没有约束力,它可以轻松地制造我们眼中的超距作用。
薛定谔的猫的死活也很好办。哥本哈根解释中关于不确定性的认定是有问题的,不确定性其实只存在于系统的初始状态,而不会存在于运行过程之中。原子衰变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在监控系统中肯定是有记录的,所以猫是死是活,系统心中自然有数,这是确定无疑的。
日期:2012-08-06 13:19:30
在哥本哈根解释和多宇宙解释之外的另一种解释版本,美国科学家玻姆的隐变量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监控系统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电子的行为不可预测,是因为主宰它们的是一些隐变量,这些变量是隐藏着的,你无法直接探测到它们。这种认识其实是很有道理的,监控系统所发挥的作用,难道不是无法直接探测的吗?
未完待续。明天极有可能无法更新,因为接下来要说到相对论了,而我对广义相对论的理解还有所欠缺,所以可能会写得慢些。
再次鞠躬感谢各位点击观看、参与讨论、顶贴的朋友!
日期:2012-08-07 22:38:30
第九节 烂柯山(上)
前面我们先考察了进化论,这是在正常的尺度上看世界;接着又考察了量子论,这是在极小的尺度上看世界。就像看一座山,先是在山林里欣赏风景,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山上土壤、岩石、植物的细节。从细微处看的东西,与正常视野中见到的不一样,所以量子论在我们眼中显得很怪异。
除此之外,还能从什么样的角度观察呢?可以站在空中往下看,这样你就能够看清整座大山的容貌,而呆在山里或者对着显微镜肯定看不到山脉的全景图。现在我们要从极大的尺度看世界,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在这个尺度上描述世界物理特性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日期:2012-08-07 22:39:58
还是先从故事讲起吧。在围棋界有个传说: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看到两个童子在下围棋,就坐在一旁观看。一盘棋还没有下完,童子就对他说,你已经离家太久,该回去了。不信你看,斧头柄都烂了。王樵回到村里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后来人们把石室山称为烂柯山,烂柯也成为了围棋的别称。
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其中包含了一些古怪的物理特征:一是在两个不同的地域,时间流逝的快慢不一样。那两个童子显然是神仙,王质应该是误入仙界了,仙界一盘棋的工夫,在人间就是几十年。二是两地不仅时间流逝的速度不同,而且人们对于时间的感觉也不同。王质在仙界一盘棋的时间,相当于人间几十年,但他眼中的时间流速很正常,并没有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感觉。假如他在仙界能看到妻子的一举一动,那么他会觉得妻子的动作快得像闪电一般,而王质的妻子如果能看到他在仙界的动作,那么她会觉得他比蜗牛还慢。
日期:2012-08-07 22:41:59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神话传说中有一个BUG,那就是王质感觉只过了一盘棋的工夫,斧头柄应该也一样,王质没有垂垂老去,斧头柄却烂了,这毫无道理。
神话传说中描写的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吗?人们曾以为那不过是幻想,但后来才发现,这竟然是真的。
日期:2012-08-07 22:43:19
在牛顿经典力学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人们以为自己处在一个绝对时空之中。绝对时空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宇宙的任何地方,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恒定的,空间的距离是固定的。通俗点说,就是你在地球上的1小时,坐在飞机上的1小时,宇宙飞船上的1小时,火星上的1小时,甚至和秦始皇时代的1小时,都是一样长的;你在地面上量的1米,坐在飞机上量的1米,宇宙飞船上量的1米,在火星上量的1米,甚至和秦始皇时代的1米,也都是一样长的。
这看起来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一些事情的出现引起了怀疑,最终导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打破了绝对时空的观念,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日期:2012-08-07 22:44:56
在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却是相对的。因为根据经典力学的理论,判断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都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对于同样的运动物体,假如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例如一列在铁轨上以每小时50公里由西向东行驶的火车“和平号”,这句话中其实就隐含了一个假设,以大地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这样做的;假如把以同样速度迎面而来的另一列火车上的乘客作为参照物,那么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在那些乘客看来,“和平号”是在以100公里的时速向东运动;而假如以另一列朝着相同方向以同样速度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那么就更有意思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号”是静止的。
日期:2012-08-07 22:46:51
牛顿的这一逻辑表明,只要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就有可能不一样,包括光。比如一束光向你照过来,光速为C,当你以速度V向着光源的方向运动时,那么以你为参照物,光的速度就变成了C-V。而当你背着光源的方向运动时,你眼中的光速就应该是C+V。
这一判断对于经典力学来说显然是正确的。但因为光速太快,而其它运动物体的速度与之相比慢得太多,所以很难对这个推断进行检验。直到1886年,麦克尔逊和莫雷进行了物理学史上赫赫有名的“MM实验”,才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地球朝着不同方向运动时,测量到的光速竟然丝毫没有变化。这意味着,不管以任何物体作参照物,不管这个参照物在如何运动,光速都是恒定的。
日期:2012-08-07 22:48:06
物理学界对此一片哗然。不管采用怎样的参照物,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恒定的数值,这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但最终还是爱因斯坦脱颖而出,合理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