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那个故事》
第54节

作者: 捧红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9 21:43:06
  补充:
  《都市那个故事》又名《混在今生今世》
  引子 遥远的记忆
  (一)
  阿华度过懵懂的童年,眼看就要上小学了。上学前他到学校面试,一个老师看起来比他的母亲大比他的祖母小,问了他三个问题:一、看过什么书?二、会不会算数?三、都做过哪些家务?
  那时候,阿华虽然插班上过一年幼儿园,但还是跟白痴一样,当老师问到第三个问题,都做过哪些家务的时候,他说有时候就帮家里倒尿壶。这是实话,阿华家当时住的那栋楼只有楼下一个公厕,在家里只能撒在尿壶里,然后拿去倒掉。阿华别的家务不需要帮忙,只有这一种。倒尿壶实在算不上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阿华说过后就后悔了。
  开学前一天,阿华跟几个邻居去少年宫,据说那里有一门古代的大炮可供参观。他们从阿华即将入读的学校门口经过的时候,看到里面人山人海、大吵大闹。一个年纪大点的邻居自告奋勇地进去看,出来后说是在斗老师。原来,轰轰烈烈的文化大**开始了。

  开学后,阿华才知道班主任就是给他面试的那一个老师。她给学生讲了那天斗老师的情景,说有的老师被带上了纸帽子,有的老师脖子上挂着一块大黑板。据后来一个消息总是很灵通的同学讲,她解放前是个三青团,想必那一天她也是挨斗的。
  第二年这个班主任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再来教他们,换成了一个男老师。他只教了他们一年,后来据说患癌症死了。第三年从前的那个班主任又来教他们了。
  因为班主任历史上有问题,全班同学跟着遭殃,连续三四年分在一个比较差的教室,直到第五年算是毕业班了,才分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室。
  那时候他们教室的后面用一面木板隔起来,后面住着一个印尼归侨的老师,被抓后放回来。有时候他们吵得太厉害了,班主任就说不要影响到她休息,她既然放回来了,就说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班主任说错了,不久学校在礼堂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批斗会,对她进行了批斗。他们的班长被校长叫去带呼口号,喊:“***不投降,就叫她灭亡!”

  这是这个古老的礼堂几十年来第二次响起了如此强有力的口号。1925年底,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解放潮汕,国民革命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1926年2月1日,***在这里宣誓就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这是第一个由***人主持的革命政权。2月22日,又在这里举行东江各属行政会议,恽代英、邓颖超、彭湃等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并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这次会议,在东江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开创了东江革命的新纪元。

  那时候夜里还经常有“最新消息”,一听到有“最新消息”,他们就得赶快跑到学校收听,越快越好,听完后有时候还要游行。
  他们的班长后来当上了学校的少年儿童团团长,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经常到外面参加革命活动,有时候在街头宣传***思想,有时候去抓投机倒把(就是在街头上卖小零食的),有时候去学雷锋做好事。
  有一次新华电影院召开全市干部会议,外面停了很多自行车。他们发现有的自行车没有车牌,检查了起来。阿华父亲的自行车不久前掉了车牌,还没去补办,阿华担心被查出来,偏偏这时候被查到了。两个同学要进去扛出来,阿华不让他们碰,自己扛出来。一共有十几辆自行车,他们去报告附近一个中学的红卫兵,一起扛到他们红卫兵总部,然后通知大会,让这些人到那里接受处理。阿华在那里见到了父亲,两人一起回家,路上谁也没有说话。第二天阿华问父亲自行车领回来了没有,他说叫人去领回来。

  后来他们这个年级有一个班没有班主任,只好拆开来分到其他四个班里。他们班里来了一个副班长,她是个干部子女,是学校有名的激进分子,连班主任都怕她。她写了一篇批判刘少奇的文章,就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用了“呸”这个词。
  漫长的五年小学眼看就要结束了,这一年碰上了可以选择毕业或者不毕业,不毕业的可以留下来读六年。阿华的学习成绩尤其不好,被班主任留下来读六年,但他坚持要跟着大家上中学,跟父亲说后,父亲写了一张字条给班主任,她才同意。
  毕业后没有人再去理团长了,他只好又来找阿华玩。他得知阿华家里有一部《水浒传》,想跟他借。这部书是阿华的父亲从人家查抄来的书里找到的,属于封资修毒草,阿华不敢借给他。他十分恼怒,在楼下大喊阿华的名字,见他还不出来,就继续大声说:“你们少华跟人打架了!这时候被人打了!他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快!”还是没有人理他,最后只好乖乖地回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