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战国》
第22节

作者: 风长眼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0 08:22:04
  秦国大军迅速包围了山坡下的戎人和他们的牛羊,只见秦军旌旗蔽日,剑戟如林,将士一个个顶盔贯甲,各执兵器,张起弓弩。
  老庶长早已老泪纵横,他在几个老兄弟的搀扶下,招呼秦邑的留守老秦人,去迎接那山下反攻祖地的秦国大军。
  二十三岁的秦武公,在一队秦军人马簇拥下稳稳驰来,气象真是威武英明。
  老秦人个个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心中多少年的压抑如泉水般涌出。
  很快老秦人被人数更多的新秦人们围住深情相拥,的确,关中的秦人,应该感谢这些留在高原的老秦人,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秦国的今天。

  不知道谁喊出了一句“万岁”,新老秦人都跟着高喊“万岁”,一时间人声鼎沸,“万岁”的呼喊声响彻云霄。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亲自领兵反攻秦邑,灭犬戎的部落邽戎、冀戎。
  同年,南方的楚国在楚文王的统治下,挥师灭了申国和邓国,震动中原。楚国这个巨无霸,终究还是突破了汉阳诸姬的封锁,不知道何时秦楚之间将会有一场大战到来。
  秦国肃清了老家的戎人之后,还有两个国中国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小虢,一个是小郑。
  小虢,就是当年虢国东迁之后留下的宗室,这个小虢占据着关中西部最好的一块土地,从位置上来说绝对是秦国的腹心之痛。
  不过小虢的实力很弱,从来没有威胁到秦国,秦国自秦文公时代就完全可以灭了小虢。
  秦国一直不灭小虢,主要原因是虢国是周朝的公爵国,从法理上来说秦国不能灭小虢,何况秦国还要拉拢周朝在关中的遗民,因此必须保留小虢。

  但是到了秦武公这个时候,关中已经是秦国的,小虢的存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驱兵灭小虢,结束了这个公爵国在关中的小宗。
  另一个国中国小郑,在华山以西,也是当年郑武公东迁时留下的小宗,在秦武公攻下整个关中之后,这小郑也成了秦国的国中国。
  既然小虢都灭了,小郑就更没有存在的理由了,秦武公一并灭之。
  干净利落,秦武公解决了秦国所有国中国的问题,这位年轻的秦国国君才堪堪二十四岁。
  秦武公在灭了小虢之后,就有一个在小虢故地建造新都城的打算。虢国的都城当时在汧河、渭水之间,这里三面环水,防守位置极佳。
  秦武公一向做事雷厉风行,很快秦国就开始在汧河、渭水之间修筑规模宏大的都城。

  秦国的都城雍都,不知道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其造型与东方各国的都城完全不同。
  东方各国的都城,一般都由城和郭两个城池组成,城是国君和宗室所在的城池,郭是贵族和百姓以及市场所在的城池,郭比城大得多,而且城郭是分开的两座建筑。
  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邯郸,燕国下都武阳,齐国都城临淄,其郭的面积都在城的四倍以上,可见当是的理念是应该将国君和百信分开保护。
  秦国雍都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围住内城。内城是皇城,外城是贵族所在,百姓和市场所占比例很小,外城与内城相当。
  雍都这种内外城结构,避免了两个城郭都置于对方攻打的可能,这样更可以集中兵力进行外城的防守。
  另外雍都外城中百姓和市场的比例很小,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将百姓居住地和市场迁至城外,缩小外城的规模,有利于防守。
  秦国对于都城全新的设计显然是成功的,后世从汉朝起,所有朝代都继承了秦国都城的这种设计,即大皇城,守外城。
  看来秦武公创造的历史,不仅秦国受益匪浅,甚至对后世几千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678年,三十三岁秦武公还没来得急迁到新都,就走完其威震关中的一生,不过他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
  秦武公是个以‘武’而著称的英雄人物,他对权力极其渴望,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也有及为深明大义的一面。
  秦武公对后事的安排,体现了他思维的全面性和毫无私心的伟岸人格。
  秦武公是在父亲离奇去世,兄弟被权臣所杀的情况下即位的,他对于国家内耗给秦国带来的伤害,比谁的理解都要深刻。
  弥留之际,秦武公竟然没有宣布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他立自己的弟弟秦德公为新的国君。
  秦武公的这个英明神武的安排,让秦国的最高权力安全过渡,对秦国而言,这样的国君绝对不可多得。

  秦武公死后,他的故事仍然在上演。
  秦武公生前,指定了六十六个人陪葬,之所以选这么个数字,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陪葬又称人殉,上古时期就有了,不过在周朝,各诸侯国一直都讲礼制,很少有诸侯大规模进行人殉,一般情况是找一两个最宠爱的妃子作为人殉的对象。
  秦武公这次一口气就是六十六个,再次让天下人感觉到,西北凉风嗖嗖催人冷。
  秦武公来的时候那么威风,走的时候依旧那么拉风!
  十四岁霸道伐彭衙,十六岁霸道将三位大庶长灭三族,二十三岁霸道灭邽戎、冀戎,二十四岁霸道灭小虢、小郑,三十三岁霸道拉六十六个人殉葬,秦武公的一生,就是霸气十足的一生,他绝对对得住自己的谥号‘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