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51节

作者: 东野牧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部分人生在平原上,一生都不会看到崇山峻岭也就不会遇到暴风疾雨。而有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在悬崖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机遇的话很可能缓缓地滑向地狱之门,但是一旦爬上去,看到的就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而有的人生下来就在高山上,他们只要愿意就可以享受道高空的气息。这里面的平原,高山,并非仅仅是指物质财富,他是一种必然性,也就是一个人全部必然性的总和。
  对于一些很平庸的人,如果将时间倒退十年,他们仍然如此。这就是生于平原上的人。一部分成功者回望过去的时候也会感叹,世事难料。还有一部人如果放到十年前,仍然会强大起来,也许强大的方式会有些变化。而一些疯掉的,或者落魄的人如果在关键时刻有一个外界介入,也许一切都不一样了。
  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三个因素。第一,与周围的环境有哪些极化性征。第二,极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这就像一个一个跷跷板一方下降,另一方一定上升。而一方上升,另一方一定下降。富裕者往往很容易获得成功,但是古往今来一切非凡的世纪伟人多是贫穷者。从来不相信一个人在笑的时候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也不相信一个人绝望的时候就真的被社会抛弃了。但是个人对于这种舍得之间的取舍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的自由度。自由度大的人往往容易看出舍后的得,得后的舍。

  你舍弃的同时必然得到一样东西,所以得到一样东西的同时也必然要是去一样东西。如果一个人只想得而不想舍,那么时间会让他明白幻想和现实的差距。因此对于成熟的人或者自由度高的人,重要的不是去寻找什么是好的,或者抱怨什么是坏的,而是在好坏之间保持清醒的大脑,获得更大的利益。
  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菲尔丁如是说。这里面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规则在起作用。美学体系和力量体系之间的较量。这就像越是抽象的理论覆盖的范围越大,但是越难以直接使用。所以对于一个句子下单一判断的人都是傻×,就像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者学海无涯乐作舟之类的,都只是一些煽动性的句子而已。人若不学令自己快乐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变得强大,但是人若不学令自己痛苦的东西,永远不能摆脱平庸。这是必然的法则,所以哭或者乐都是有条件的。

  中午看到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句话是傻×们最常用的托词,他们可以使用这句话为自己辩护。但同时这句话也是牛叉们的感悟,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事。这句被传诵的句子也就在两类人群中拥有两个涵义。中国哲学主张难得糊涂,西方哲学主张难得聪明。到底哪个对,两个都错又都对。君不见,牛顿,爱因斯坦之类的,晚年都被某些科学现象所困吗,他们就是不明白适可而止,难得糊涂。还有苏格拉底糊涂些也就不用死了。

  只要一个人的自由度很高。那么就不存在天堂和地狱的差别。站在天堂的门口和站在地狱的门口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仅仅是你的关注点不同而已。这句话虽然有些唯心,但是确实是那么一回事。虽然难以实行。
日期:2011-12-01 16:57:31

  第三部分,理性的缺陷
  越来越不敢随意的写东西了。主要是还没写完就发现很幼稚。这种幼稚来源于,第一,写的东西都类似于一个引子,却写不出主体来。第二,看了一些牛人(例如石勇)的文章之后,非常为自身的浅薄而惭愧。
  发现以前写的东西怎么说呢,有三个问题。
  第一,信仰问题,我的信仰是进化论,所以在我的所有观点都有浓重的进化气息,凡是稳态的都是被打击的。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一个本身很无知但是和周围环境非常和谐的人仍然活的很幸福。很多理论更符合和与它对应着的合谐态,凡是和谐的在进化论面前也就意味着是死的,而进化论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但是谁又能说和谐态就不是对的呢。

  还有思维框架问题,以前比较讨厌某些感悟性的东西,但是最近不得不重新反思。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没有多少思考框架的,更多的人仍然在使用着一种经验加感悟的模型来生活,而且活得很好。如果非要把一些框架放上去,反而容易出问题,也就是变得格式化或者本本主义。
  任何思维方式框架结构的人都是不可能摆脱自身的狭隘的,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没有缺陷,于是方法自身的缺陷成为了结论的最大隐患,却又无可奈何。
  于是作为最为基本的两个幸福信仰,一个是进化论,一个是思维结构化都变得有些可笑。但是一旦脱离了进化论和思维结构化这两个终极信仰,那也就如无根之萍了。至于说综合考虑,和谐的进化,或者结构之下的感悟,都是一些废话。不是说不可能而是说没法写。
  第二,方法论过于简单,仔细想了一下,我的全部方法,也就是二分法,还原论,辩证法,概念,形式和内容,现象本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之类的。而且都来源于马克思原理。缺少高级的分析框架而得出的理论也就不免有些单薄或者粗糙。
  第三,经验问题,大部分信息仅仅是一种推导而不是经验性的,也就非常的理论化。这样的理论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脱离现实。

  写东西总有一种畏惧之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一种思维无力,一直想拥有一些强大的分析框架,却怎么也找不到。不得不承认大学图书馆中专家式书籍和大众式书籍非常多,而精英式书籍就非常少了。一本书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看懂的话,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一本书如果专业人士都需要仔细看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大部分思考者来说,他们想要的是比专家低一些,而比大众高一些的东西,否则整天看着让自己很通畅的思维无异于一个人不断地照镜子,有什么意思。大众需要的是是什么,专家需要的是为什么,而对于精英需要的是怎么用。

  所以精英类的思想类书籍应该是专业内的专家觉得肤浅,但是非专业内的专家觉得有趣的一类书籍。而这样的书在市场上不多,再加上信息闭塞的缘故也就无缘相见了。以至于当你忽然发现一个分析方法之后,都不知道怎么对它进行填充,除非你愿意埋首经典之中无尽春秋。这样也就只能将一些不明白的或者虚无的悬置了。不过由于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倒是越来越能扯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