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6-08 23:40:57
过了半夜,叶子叫上冬梅,随着人群去浇另一块麦子地。路上,叶子告诉冬梅说,浇地剩了煤油自己落下,这是老规矩,要不哪有那么多人争着夜里干活。还有,往公社送公粮,送一趟粮站给两毛钱车子费,大家都争着去。到远处推东西,队里一天补贴一毛钱水钱,也都争着去,可是谁舍得花钱买水喝呢,渴了趴在水渠边咕咚两口就算了。你在城市里不知道农村这些事,要是碰不上有外快的活,几个月也见不到一毛钱。听了叶子的话,冬梅心里沉重起来。
来到地里,还是叶子先改口子,冬梅看水。浇了几畦子后,有一畦子就是不到头。开始叶子还以为冬梅睡着了,喊了她两次,冬梅都答应了。叶子觉得有些不对劲,便提着灯过来查看。走了一半,发现原来是地里出了一个漏洞,水打着漩儿都流到洞里去了。叶子紧张起来,赶忙喊叫冬梅。冬梅走过来,看见那个洞口,好奇地问:“怎么有个漏洞呀?”就拿灯去照,叶子拉了她一把说:“小心,别陷下去!”冬梅刚退回来,洞口那里就“呼隆”一声塌了下去。冬梅吓得大叫道:“这、这是什么?”叶子说:“这是一座坟,去年平坟的时候,有的光铲平了坟头,坟坑在地下没动,现在泡塌了。”说着朝四周看看,到处一片漆黑。
两人都害怕起来,身上冷汗也出来了,仿佛脚底下还有许多坟坑,不知什么时候“呼隆”一声把人陷下去,或者从黑洞里“呼”地窜出个什么东西来。
“要不咱俩上一头去吧。”叶子怯怯地对冬梅说。“在一头怎么看水呀?”冬梅嘴里虽然这样说,心里却是怕得不行。叶子说:“估摸着浇吧,反正差不多。”冬梅便不再反对,跟着叶子过去了。
两人在一头浇了半宿,好不容易熬到天渐渐亮起来,到另一头一看,有几垄没到头,而大多数都浇过了。冬梅担心地说:“坏事了,怎么办呀?”叶子不以为然地说:“一垄半垄的,没人当真。”
日期:2013-06-10 14:54:15
浇完麦子,地里上了冻,农民们开始歇冬了。管理好的生产队,社员们都不闲着,他们有的搞副业,有的整地、修渠道、点着铁匠炉修理农具,为明年春耕春种做准备。八队没有队长,副队长老黏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是不操这心,社员们却也乐得清闲。于是,不管白天晚上,人们这里一帮,那里一伙,有围在炕头做针线拉闲呱的,也有聚在街头胡打乱闹的,还有到坡里、山上瞎窜野跑的。一天三顿地瓜饭,日子虽然清苦,倒也没有烦忧。
冬梅家里很快成了姑娘们聚会的地方。冬梅性格开朗大方,身上没有那种城市人特有的娇骄二气,尤其是她为人实在,对谁都不设防,也不耍嘴,这就让大家很愿意和她接近。冬梅家正房是四间北屋,父母住着。两间西屋,冬梅和二丫住。二丫平时住校,只有星期天才回家。两间东屋是饭屋,东南角是大门,西南角是猪圈。姑娘们经常聚在冬梅屋里做针线、唱歌、聊天,听冬梅讲一些城里的故事。大家过去一直不明白的问题,也向冬梅请教。比如大街为什么叫马路呀?自来水怎么到楼上去的?电车能电着人吗?梳子是塑料的好还是化学的好?尽管有些问题很幼稚,冬梅都认真地解答。
有一天,小月戴了一个有机玻璃的毛主席像章,和小云那个烤瓷的比谁的好看,小红羡慕地对小月说:“你有了好的,把原来那个给我吧,我这个油漆都磨掉了。”小月说:“我那个给小光了,你不早说!”小红撅起嘴埋怨说:“你不告诉我,我怎么知道啊?”小月说:“我再得一个,这个一定给你。”小红耷拉下脸,有些不高兴。叶子赶忙哄她说:“把我这个给你吧,我再跟俺哥哥要一个。”小红看了看叶子那个塑料的,已有些发乌,便冷笑说:“这么好的宝贝,你自己留着吧!”冬梅见小红生了气,便打开箱子,拿出一个印铁盒说:“小红,看我这里面你有喜欢的吗?”说着把铁盒放在炕沿上,掀开盒盖。大家看到里面有好几十枚各式各样的像章,都惊奇地说:“啊呀,冬梅,你这么多像章,怎么得来的?”冬梅笑着说:“我从初中就开始收集毛主席像章,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跟别人换的。来,小红,你挑一个吧。”小红挑了一个夜光的,冬梅说:“这个是在南京路跟一个解放军干部换的,他探亲在上海转车,问我路时,我就要求和他换了这个像章。”叶子拿起一个精致的铝合金像章,看了半天,有些爱不释手,冬梅说:“这是一个高中同学送我的,叶子,你要喜欢就拿去吧。”叶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这像章可都是有故事的呀。”冬梅说:“没关系,咱们换了,不就又增加了一个故事吗!”叶子便把自己那个摘下来,把这个戴在自己胸前。大家品评了一番后,冬梅拿起一枚很普通的像章说:“这个是六六年冬天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满洲里的一个红卫兵换的,别看粗糙些,却很有纪念意义。”
日期:2013-06-10 22:13:12
大家听说冬梅到过北京天安门,马上都露出无比崇敬的神情,一齐问道:“你到天安门,见到毛主席了吗?”冬梅自豪地说:“当然见到了,只是离得远了点,没和毛主席握上手。”姑娘们都激动地攥住冬梅的手说:“冬梅,你太幸福了!快给我们讲讲你怎么见的毛主席吧!”冬梅说:“我们那次去北京,可经受了很大考验呢。本来我们坐的是上海到北京的红卫兵专列,可到了徐州,前方传来一个消息,说进京的红卫兵太多,已经无法接待了,让我们原地待命。火车在徐州停了两天,我们沉不住气,就顺着铁路步行向北走,走了十多天到了济南,听说又让进京了,我们才又坐上火车到了北京。那次可真是考验了我们的意志呀,我们一个班四十多人,没有一个掉队的。”大家听了冬梅在北京的见闻,既羡慕又敬佩,赞叹了半天。
过了一会,大家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叶子说:“冬梅,你给我们唱首歌吧。”冬梅问:“唱什么呢?”小月道:“远飞的大雁。”小云和小红都说:“对,对,就唱这个!”冬梅清了清嗓子,开始唱起来:“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呀,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
冬梅唱完,小月激动地说:“太抒情了!冬梅,你嗓子真甜,唱得太有感情了!”大家正说着话,就听一个大嗓门在院子里喊:“天佑大哥在家吗?”冬梅忙摆了摆手,小声说:“嘘,来人了。”小云不以为然地说:“别管他,是老邪子。”冬梅奇怪地问:“老邪子是谁?”叶子道:“就是张志和,他的小名叫邪子。”冬梅一下子想起来,刚回来的时候这人来过,好像和父亲很熟,便说:“我知道是谁了。”说着想迎出去,叶子忙拉住她说:“这是个杠子头,你别搭理他。”
这时,只听张志和说:“现在有个木匠活都成了稀罕事了。”天佑说:“兄弟来啦,屋里坐吧。”张志和说:“不了大哥,我就是来看看。”接着又说:“哎呀,这门窗还是新式的!得镶玻璃呀,咱这农村玻璃可不好买呀!”天佑道:“别说玻璃,就是连个合页、螺丝都买不到。幸亏我提前问清楚了,才给上海那边拍了电报,让那边给寄过来的。”张志和道:“唉呀,当农民的就别想啦!你看有的人家想赶时髦,做了新门窗好几年,还糊着塑料布,你说可笑不可笑。老门老窗户虽然笨,但连个钉子都不用啊!”天佑也感叹道:“是啊,现在咱们国家物资太紧张了,什么都缺嘛。”张志和又说:“大哥,不是我操闲心,你这个时候干不合算呀。现在天这么短,一天也就干半天活。等到明年四月里干,一天顶现在两天,又出活又省工钱,多好呀!”天佑笑道:“一天八毛钱工钱不算多,用不着这样算计。”张志和道:“唉,当农民不算计,日子就没法过呀!”两个木匠好像拿东西回来了,问天佑有没有绳子,有一个木匠还狠狠地咳嗽了两声,就听张志和说:“你忙着吧大哥,我走啦!”听到张志和走了,姑娘们都像送瘟神一样长出了一口气说:“可走了,到哪里都要搅和一通。”冬梅说:“他倒是很会算计。”叶子说:“有名的铁算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