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昨日之人,述今日之事,乃为本记。
日期:2012-11-21 20:48:12
第一回吾不习武
自全真创派以来,终南山便为全真教首重之地,终南山又名太乙山,西起眉县,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之美称。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终南山其上建有重阳宫,乃为历代掌教公务之地,后教众不断扩展,山上逐步扩建,遂成规模。全真无论教众广播,或萧条败落,都未将终南山与他人所占。自是全真教派中心之所。
话说全真教流传八百年后,终南依在,全真依然。这终南山下,有一小镇,名曰永兴。永兴镇虽居终南山下,然地处偏僻,镇上各户多以务农为生,极少外出。这一日乃是春暖花开,细柳生枝,在小镇东北角上一个院落里,传来阵阵儿童朗朗的读书声,读的乃是《易经》名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却原来是小镇所办私塾之处,十几个孩童,年龄各异,穿戴不一,在一个老先生教导下大声诵读,老先生微闭双眼,微微颔首,也随之应和。这老先生姓周,乃本地多年未考中功名的读书人,习书多年一事无成,又无心再去田间劳作,便收了镇上十几个孩童,教以文化,以为营生。孩童读罢,周先生起身,走到一个身穿粗布衣褂的孩童面前,道:“赵成,你先说说何为自强不息。”那孩童迟疑着起身,脸色涨红,无法答出。周先生叹了一声,摇了摇头道:“便不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怎知自强不息,不要枉负了你父母耕作之苦供你习学。”又走到一个身穿绸布的孩童面前,道:“罗威,你便说说何以为厚德载物。”这叫罗威的孩童个头不高,年龄显较众孩童略小,一脸稚气,两只眼睛透着机灵,站起来脆生生道:“先生前日曾教老子之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德行的最高之境便如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说话却略带异地口音。周先生赞许的点点头,示意罗威坐下,道:“读书若成,自要苦学勤读,到得学识德行兼备,自当考取功名,方能施展抱负,济世为民。”罗威轻轻点了下头,脸显激动之色,似已明白。
周先生忽发现罗威脸有伤痕,便道:“谁又欺负你了,便和我说之。”罗威看了赵成一眼,摇了摇头道:“先生说过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我便读书为重,其他不在意的。”周先生对各位学童道:“我们所处之所,便在全真教中心之地终南山之旁。全真教便即内修功德,外济众民,四方爱戴,各位学童要以为楷模,多行善事,方能成就德行。”又道:“罗威虽是外来子弟,其父却多行善举,汝辈自当以礼相待。”赵成小声嘟囔道:“穿的再好,便是一个贩盐的。”旁边孩童听了偷声嬉笑。
到得下学时间,赵成一声呼啸,带各孩童跑出私塾边回家边打闹起来,赵成道:“全真教不只德行高,武功更是高深,待我大了便修习全真剑法,看谁敢欺负我,读这些劳神拗口的书有何用。”说着拾起一根树枝,当做宝剑,比划起来。罗威一人独自远远跟着,在旁观看,不敢走近。有孩童欲找罗威玩耍,赵成不许,道:“他一个外地来的,只配给我练剑”有孩童道:“听先生讲他爹爹出资给我们办了课桌,还有笔墨。”赵成道:“我们都穿着粗布,他穿着绸布。他爹爹一个外来贩盐的倒是发了财,还偏不卖与我们食盐,外乡人自不可信。”说罢走到罗威面前道:“今日你未和周先生说出脸上是我所伤,我自是无意的,你却只管好好读你的书,以后我也不叫你陪我练剑”罗威道:“我不在意的,我不想习武,只要读书便可。”说罢独自一人携着书本走回家。
原来这赵成生性顽皮,是这群学童的孩子头,见罗威本是外地人,生性文静,读书习字认真,常受先生夸奖,又穿戴比本地学童为好,便暗地唆使学童不许和罗威玩耍。平日带几个小学童常欺负罗威。近几日赵成每天拿树枝当剑胡乱比划,自当全真剑法,练了数日便觉无趣,想找一个学童对练,便将罗威拉扯过来,塞一根树枝在罗威手中,叫一声:“陪我练练剑法。”不待罗威分辩,便已将树枝戳来。可怜罗威本就年龄小上两岁,体小臂短,只是招架数下,便被树枝划过脸颊,顿时数道擦痕,渗出血迹。赵成一见也慌了神色,道了声:“不许和先生说。”扔下树枝便跑了。到了私塾赵成也心内忐忑,怕事情败露被先生责罚,见罗威并未说出真相,心下暗喜,便口上许愿给罗威,却仍不许其他学童与罗威交往。
罗威所住之处乃一户庄院,名曰“太平庄”。这终南山上全真道士欲备日常用品,常来永兴镇采购,时间日久,便有外地客商来此经营。数年前,罗威之父罗福来此,刚来得时,只带有幼子罗威,两庄客跟随,似为落魄之人。这罗福年方不惑,相貌堂堂,身长九尺,体宽身阔,从外地来此经商,日常营生为终南山上的全真道士供给黄盐。罗福常带两庄客去外地购得黄盐,送回小镇,却只供应终南山上的道人,并不售给镇上之人。有镇上之人欲购,罗福均道:“此盐为深井之粗盐,不经筛滤,无法食用。兼之远地取得,所费颇多,价格亦高,不如去他店购买食盐。”经营日久,逐渐积攒资金,购地置院,招了多名庄客,聘了一读书人为账房。渐成传统,每月庄客去外地购置黄盐,往返需得半月,再由罗庄主带人送至终南山上,偶尔罗庄主也会自带人去外地购置,但每次必由罗庄主亲自送至终南山上。时间一久,终南山上各道人与罗庄主相识颇多。这罗庄主为人仗义,乐善好施,不恤财帛。自己发达,每每出银两资助镇上穷困之人。罗庄主虽身高体壮,却并不好习武弄剑,见镇上受全真教感染多有习弄拳棒之人,只是观看而已,并无半点好学意思。反倒喜爱读书人,见镇上儿童多无学可上,便出资镇上私塾,置备学习用品,使得镇上各儿童均有读书之处。镇上人均尊称罗相公。
罗威回到家,父亲和庄客账房又去采买黄盐,并未在家,家中只有一个老仆,照料罗威生活。罗威吃罢晚饭,便独自在自己卧房中,掌上烛火,温习当日所学之书,取出白纸,一字一句逐个抄写。罗威本喜静之人,不好说话,自小随父长大,来此地多是一人独处,早已习惯此种生活,虽无玩伴,每日倒也自得其乐。复习完当日所学,便取出从周先生处借来的杂书,津津有味读了起来。这日所读乃是《武穆平谈记》,讲述的是史书中所载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生平功绩和枉死缘由,罗威虽年幼参不透内中政治掌故,但书中故事却明明白白,直看的入迷,早忘了月明星稀,时辰几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