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方恒明道长走进亦道室,曲若光与刘若青拜别而去。方恒明盯着荣威良久,缓缓道:“之威,今日起你便随我办处教务,我已与杨远建道尊禀明,平日所用少静剑仍由你所持。到得我处,要一样用心。”荣威忍不住道:“可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吗。”方恒明微微一笑,却似带苦涩,道:“勿多心,刚刚与杨远建道尊和恒清道长提起,杨道尊和恒清均赞在少静宫之日里,你做事用心,处事周到。只是你年龄尚少,入教时日短,又是俗家弟子,在少静宫不如在我之处更便于你成长。”荣威知方恒明道长一向待自己甚好,此时亦多宽慰自己。便也挤出笑容,道:“随方师叔做事,我自是心内高兴。”方恒明便带荣威来到少静宫,杨远建道尊未在,王恒清勉励荣威几句,杨之秋送出荣威之时,悄悄与荣威道:“你去方恒明道长处,杨道尊和王道长自是不舍。我已闻此次我已能深造,你亦要努力,你我生死之交,有空要常来往。”荣威点点头随方恒明而去。
日期:2013-03-27 15:06:22
荣威在少卿宫随方恒明,每日在前堂查点各处传来探报音讯,整理成册,报给方恒明,重要事单独记录,由方恒明禀报何远久。荣威读书多年,书法流畅,文字娴熟,数语便将要事说明,方恒明赞不绝口。荣威方知远至金轮法派、东邪、西毒左近,中至明教、四海联盟各派,近至各处道观,均有全真教派之人,飞鸽传书,联络不断,将各处发生之事源源传来。远地有需急办之事,也由飞鸽送回。平日里荣威仍与杨之秋、耿之丰、曲之光、刘若青等常相往来,耿之丰亦在少卿宫,每日必见,杨之秋则无事便与荣威切磋武功,来往如常。只是曲之光不久便随赵恒志帮处教务,来往反而不多。荣威与尚清子说起发生之情,尚清子倒心内高兴,乐得能多与荣威相处,只是尚清子本就不谙世事,只想将一生所学武功传与荣威,荣威原只想按部就班,得到各道尊认可后逐次习练全真各法。现知只凭自己努力,前途渺茫。便更加努力随尚清子习武。一个将毕生所悟尽心传授,一个静下心来勤学苦练,一老一少兄弟二人自得其乐,待得荣威内力足够深厚,尚清子又将五层大法授与荣威,荣威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全真至高外功重阳神掌和玄极剑法,九极真经亦接近五层大关。
这日荣威在少卿宫前堂将各处所来讯息逐条整理,看到昆嵛山所传之物,却是一黄豆大蜡丸,荣威知以蜡丸传书自是极机要之事,昆嵛山临近古墓派和铁掌帮,心下惦念古墓派田启然一家,便将蜡丸送至方恒明处,方恒明打开蜡丸,内有一秘纸,纸条上寥寥数字,写的是:雕玉已现,铁掌帮处,速报掌教,齐聚昆嵛。却是昆嵛山季静森道尊亲笔。方恒明大惊,这雕玉乃是制大盛丹之材料,九极真经欲过七层大关,必以大盛丹佐之。现下即便古静波掌教等全真九子,因无大盛丹,真经大法也只习至六层。这雕玉乃当年全真掌教完颜德明取自洞庭之边八羽山深处岩洞内,晶莹之水万年滴落,所含矿物与石笋结晶,又经地底天然之火不熄燃烧,生成出大块晶莹亮玉,如有鬼斧天工之作,完颜德明尽取成玉,取名曰雕玉。雕玉本即万年生成,取得不易,全真历代均密室存放,小心保管。到得百余年前全真衰落,东邪、西毒、铁掌、金轮诸派合攻终南,全真为护雕玉不失,派得力道士,欲从终南小路将雕玉护送至华山,下山途中不幸被袭,人亡物失。待得全真与各派重新交好,各派均言非己派所为,是以江湖流传“雕玉无踪”之语。方恒明见秘纸已写明雕玉重新江湖,为铁掌帮所得,不敢怠慢,嘱咐荣威不得说与他人。即便拿秘纸去见何远久道尊,何远久心内震惊,带方恒明出少卿宫直去重阳宫,许久未回。
再回来之时,却是何远久与杨远建、吴远凡等诸道尊一起同来,直入后堂商议。方恒明唤来耿之丰,取出几枚蜡丸,低声道:“此为古掌教亲笔,速发诸子处。”耿之丰领命而去。方恒明也入后堂,荣威细听,只听得吴远凡断续几句,“遗失百年,已无人识得真物…又是如何得知的。”商谈许久,诸道尊方散去。方恒明回得前堂,只是踱来踱去,并不说话,自是在思索。荣威不便发问,只是埋头整理讯息。此时耿之丰进前堂禀报,蜡丸均已飞鸽传书。方恒明点点头,道:“之丰、之威,你二人明日便随我出终南。之丰随我赴昆嵛山,之威不必去昆嵛山,直去五指山。”细细将此去注重之事项说与荣威。原来方恒明需一得力之人去铁掌帮左近查观地形,打探消息。思来想去,知荣威心细,逃离海沙派之时,曾路过铁掌帮属地。又是俗家弟子,平日穿着行为更似书生,是为合适人选。
日期:2013-03-28 14:21:06
第二日天未亮,方恒明带耿之丰、荣威顺小路下山,方恒明见荣威头戴逍遥巾,身穿湖蓝文生袍,腰系丝绦,上面坠着玉佩,手拿一把折扇,会意一笑。到得山下,方恒明庄重对荣威道:“此去切万分小心,不可强求,如遇不测,性命要紧。”荣威见马匹已备好,上挂一个书篓,翻身上马,回道:“我自会小心。”打马而去。一路荣威按方恒明所嘱,不入任何道观,只住客店。临近江南之地便放缓而行,旁人看得只以为是求学之富家子弟。
荣威这放慢行速,便想多行几个时辰早到铁掌帮,算算还有不足一日行程,便连过数个小镇也未停歇。不想再行下去,一路不见村镇,直行至月上梢头。突见不远方有处灯火,便打马奔了过去,却是一座不高的山上,立着一座小庙。荣威走近,见庙门匾上题着“静宁寺”三字。轻叩庙门,过不多久,庙门吱呀一声,一个小沙弥开门发问:“天色已晚,施主何事而来。”荣威恭敬道:“小生欲去白马书院,想在贵地借宿一晚。”小僧看了看荣威,道:“施主稍候。”便走入庙中,不多久小僧重开门道:“施主请随我来。”将荣威领进寺内。
路过禅房,见窗纸上映出对坐二人,正在闲谈。小僧道:“本寺住持正陪施主悟禅。”将荣威领入禅房,这禅房形制虽小,古朴典雅,烛光闪烁,香飘渺渺。一老僧须发皆白,坐于蒲团之上,对面一人,乃一白面书生,与荣威穿着相似,亦一袭淡蓝绸袍,眉清目秀。荣威恭敬一拜,坐于侧边蒲团。二人均似未见,只听那白面书生道:“大师,佛家要普度众生,如果有人做了恶事,已经是一个坏人,还要度他吗?”话音带着江南软语,似当地之人。老僧未语,提笔在面前纸上写了一个反写的“我”字,然后问道:“此为什么?”白面书生道:“这是个我字,只是写反了。”老僧问道:“反写的字算不算字?”白面书生答道:“自是不算。”
老僧问:“既然不算,又为何说是个‘我’字?”白面书生迟疑道:“那应算是字。”老僧道:“既算是字,为何说它反了呢?”白面书生不知如何作答。老僧道:“正写是字,反写亦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是反写,自是不错,是因你心里真正认得我字,如若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有人告诉你反写的我字为正字,即便看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白面书生想想甚有道理,道:“请大师明示。”老僧道:“同样之理,好人是人,坏人亦是人,要紧的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善恶,并唤出他的本性,本性既明,便不难度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