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32节

作者: 草根读史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22 18:03:04
  (更新)
  四、广阳郡王童贯
  大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这一年童贯五十一岁。
  五十一岁,正是刚过知天命的年龄。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个年龄的现代人,正是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个人精力阅历丰富,事业人生最为辉煌的黄金时期。
  然而,五十一岁,年过半百的年龄,在古代,同样也是毫无疑议的老人了。

  曹操征乌桓,也是五十刚过一点。曹丞相在踏平乌桓,班师凯旋的途中,东临碣石,写下了《观沧海》的名篇。组诗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词句。曹丞相征服乌桓,统一北方,正是功成名就、踌躇满志之时。一代枭雄,竟然也英雄迟暮,感慨岁月的不饶人。
  大宋崇宁三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童贯,似乎没有曹操的迟暮心态。崇宁三年的童贯,正在大宋帝国的西北边陲,风里雨里,为帝国,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再建功业。童贯没有留恋于京城的繁华安逸,以太平岁月来自娱。童贯在西北边陲摸爬滚打,不避刀枪箭戟,在战场中来回穿梭,敢于亲身历险。岁月不饶人,童贯知道,上苍能给与年过半百的老人,机会和岁月都已经不多。“老牛也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

  在童贯的心中,或许有一种焦灼与不安的紧迫感。不要说与曹操这样的枭雄比,就是和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童贯的履历也显得有些平淡苍白。童贯的心头有一种渴望,有一种英雄般的,不甘平庸的雄心壮志。
  童贯是在神宗年间入的宫,当时拜在同乡李宪的门下。李宪是神宗一朝,宦官中的显赫人物,曾经西北征青唐,南下平安南,为帝国立下过卓著的战功。然而,两人虽然名为同乡,李宪对于童贯,似乎并未格外的关照。经历了神宗、哲众两朝,时间过去了二三十年,童贯依然还是在宫中默默无闻。直到徽宗继位,童贯因为性情乖巧,心思缜密,善于体微人主的心意且办事周到,被徽宗拔擢为供奉官,主持杭州的明金局。在主持杭州明金局的任上,童贯结识了当时贬谪在杭州的蔡京,两人昼夜交游,相得甚欢。童贯为蔡京的复出,最后升上宰相的宝座,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童贯力助自己登上相位,蔡京内心十分的感激。徽宗欲嗣承先志,收复河湟,“克绍前人之心,获伸孝友之义”,蔡京是全力的赞成和支持。王厚领兵十万,奉旨收复青唐,蔡京力主童贯用李宪故事,出任其中的监军一职。蔡京的理由是,童贯曾十次奉使到过陕西,对边疆的各路诸将,大都相互熟悉;对西北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也不显得陌生。
  蔡京的建议,让徽宗觉得十分在理。更主要的是,有童贯这样自己信得过的近臣,监督手握重兵的军队,让自己心里放心。于是童贯奉命,“至自京师,传语劳军”。
  童贯在监军出征的途中,有两件事,得了史书的交口赞誉。
  一件是大军开拔出征之际,童贯收到了东京送来的皇上圣旨。宫中太一宫失火,徽宗觉得这是个凶兆,是上天发出的警告,于是心慌慌地下诏命令止兵。童贯看过徽宗的手札,不动声色,将它塞到了靴子之中。王厚追问圣旨上说些什么,童贯平静地说,皇上鼓励我们早立战功。
  战争结束后,童贯将皇上的手诏拿了出来。众将领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违抗圣旨,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将领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童贯说,当时士气正盛,就这样止兵,怕贻误了战机。众将领说,万一要是失败了呢?童贯说,一切后果由我个人来承担。童贯的言语,不由得让众将领心头一热,这样的担当,一下子赢得了全体将士的信任。

  另一件是在大军的开拨途中,童贯主动请缨,申请加入到前军先锋的队伍中。作为监军,童贯其实是军中最高领导的身份,根本没必要去冲锋陷阵,以身临险。但童贯并没有因为身份的特殊,就贪生怕死,畏难不前。
  日期:2013-06-22 20:31:56
  (更新)
  对于领军打仗,童贯其实是个外行。熙州兵发的军前会议,童贯以监军的身份,随主帅王厚一同出席,与诸将一起参与了讨论。西北的将领,大部分都是直肠子,“诸将皆欲并兵直趋湟中”,以为只要直接发兵,一路攻打过去就是了,根本不用动什么花花心思。但主帅王厚综合各种形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王厚说,吐蕃羌贼自恃有巴金城的天险,又可以挟黄河作为险阻,分兵互相把守,以期负隅顽抗。如果我军进战不太顺利,未能一举攻克的话,那么青唐诸部的兵马,就会相继而至,西夏的军队,也必然来为之援助,这些都是不可以轻视的小敌。不如兵分二路,南军出安乡关冲其前部,北路出京玉关以捣其后方。这样,贼军腹背两面受敌,势必不能支撑,破之也就成为必然。

  主帅王厚提出的独特意见,童贯听了心头犹豫,一时不敢附和,下定决断。王厚一看童贯是个嫩瓜,于是主动向他解释,以打消他心头的不安全感,王厚说:他日到了那里,亲临现场,就会知道计策没错,千万不要过于疑虑。王厚身为“熙河经略安抚”,本可独断专行,但他依然细心慎密,极力做好童贯的思想工作。团结一切核心力量,消除一切不利于战斗的因素,王厚不但是个优秀的指挥员,也是个一流的政治指导员。

  王厚的用兵指挥打仗,可以说是让童贯大开了眼界,让童贯见识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攻城,什么是不惜一切代价。同时也让童贯见识了,熙河军团真正的战斗力。
  童贯随着统领官李忠率领的前军,一路冲到巴金城(旧名安川堡)下的时候,城内的守兵尚未察觉,巴金城大开着城门。身经战事历练的将士们,一看机不可失,不待主将令下,偏将辛叔詹、安永国等人,就已经争先恐后地杀将过去。突如其来遭到攻击的巴金城守兵,竟也临变不乱,很快地出兵还击,将宋兵拒之城外。短暂的遭遇战中,安永国不慎堕入天堑摔死,辛叔詹等人几乎也为敌军所败。偏偏老天爷这时候也来凑热闹,僻僻叭叭下起了大雨,于是宋军只好鸣金收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