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6-22 17:41:51
更新
////
链霉素能够控制结核菌的生长,但并不能彻底治愈结核。
二战期间,丹麦科学家尤尔根?列曼(Jurgen Lehmann)根据结核菌在阿斯匹林存在的情况上增长迅速的特性合成和阿斯匹林结构相似的PAS,能够抑制结核菌生长。发现磺胺的德国科学家多马克(Gerhard Domagk)也找到一种能够抑制结核菌生长的合成药物异烟肼(Isoniazid)。1949年,列曼发现链霉素和PAS联合使用的效果好于分别使用,最后出现了链霉素、PAS和异烟肼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结核的方法,达到治愈结核的效果。
药物的出现加上卫生条件、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得结核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1958年,美国每年结核死亡率从每10万人50下降到每10万人7.1。
链霉素的问世,掀起了抗生素热,各制药公司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筛选,数百种抗生素获得专利。制药公司则把收益的50%投入研究中,因为抗生素是处方药,制药公司开始对医生进行推销活动。
各种新的抗生素相继问世。1947年氯霉素,1948年金霉素(Aureomycin),1950年土霉素(Terramycin),1952年四环素(Tetracycline)和红霉素(Erythromycin),1956年万古霉素(Vancomycin),1959年去甲基四环素(Declomycin)。抗生素的相继问世伴随着耐药菌的出现和越来越严重。
而结核并没有被彻底消灭,随着艾滋病的出现,结核病再一次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结核全球警告,每年200万人死于结核。自2006年之后,全球结核病死亡数有所下降,2011年全球结核病死亡140万人,其中43万为HIV感染者。新增加了870万结核病人,其中13%为感染结核的HIV感染者。无论从治疗上,还是从研究上,每年都有几十亿美元的缺口。
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结核大国,结核病人占全球14.3%中。中国现有超过500万名结核病活动性患者,每年新病人上百万,而感染结核病菌的人数则超过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村地区患病率是城镇地区的1.6倍,西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1.7倍,相比于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则达到了2.4倍。农牧民占所有患病人数的61.79%,还有4.09%是农民工。
按照规定,在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检查、使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Rifampicin),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乙胺丁醇(Ethambutol)等一线药物治疗普通结核病,可以免除一切治疗费用。不过,对于费用更加高昂、传染后果更加严重的耐药性结核,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免费政策。一些医院为了盈利,在确诊病情之初就让患者使用专门治疗耐药结核的药物,这些药物大多价格昂贵,而且也造成了耐药结核患者的增加,也使得18%的结核病患者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就诊。
病人不按规定服药是耐药性结核主要原因。普通结核病的治疗疗程是6个月,很多病人实在无法每次都按时按量地吃药,还有些病人感觉自己好了,就擅自停药。都会造成结核病菌无法被消灭,反而有了抵抗药品的能力。这些原因使得中国的耐药性结核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控制结核病在于发现结核病人并进行治疗,这样才能避免结核病人继续传染别人,一位结核病患者一年可以传染给10到15个人。放在人口密度更高的中国则更高。世界卫生组织要求60%的发现率,中国还不到20%,一直处于全球倒数几名。
对于中国来说,结核病控制任重道远,应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尽快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使得大多数结核病人能够接受治疗并完成疗程,以降低结核的感染率。而不是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地搞什么新药,甚至搞中西医结核研究。过去40多年来,在结核药物上并没有大的突破,就不要指望搞个十二五项目就能出成果,更不要寄希望在中医药上面,因为迄今为止,抗结核药物或者是来自土壤的抗生素,或者是合成药物。到现在,中国还没有自己发现一个抗生素,就不要再过高地定目标了。
抗生素的出现,是现代医学的一项巨大的成就,但经过几代人,耐药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就是下一个故事的内容。
日期:2013-06-23 20:09:12
从神舍到病房
现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是大大提高了人均寿命,尤其是二十世纪,人均寿命从不到50岁提高到将近80岁,延长了将近30年。这项成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为古往今来,高寿的人有的是,在现代医学没有出现的年代,活得80多岁甚至90多岁的例子很多,使得很多人对人均寿命的提高很不感冒。
这是因为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以活着的人岁数作为标准。例如长寿之乡是用有多少百岁老人来算的,但人均寿命是根据人死的时候的年龄算出来的,那些所谓的长寿,多是山高岭险的地方,百岁老人虽然多,但孩子生下来先死了一两成,少年人经常有因为感冒得肺炎就送命的,青壮年人经常出现掉山涧里找不到尸首的,算下来人均寿命非常低。提高人均寿命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靠养生延年,而是要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因为如果生下来就死的话,寿命最多算一岁,和另外一位99岁的一平均,寿命是五十岁,要达到人均寿命70岁,每死一个婴儿,得有一位老人活到140岁。可是如果救活了这个孩子,哪怕他只活到41岁,和99岁的一平均,平均寿命就是70岁。新中国成立后,人均寿命快速升高,就是得益于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降低婴幼儿死亡率,要从生孩子的时候开始,不仅要保证孩子能顺利生下来,而且要保证孩子健康,同时也要保证产妇健康。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生孩子都在自己家里,由产婆来接生,没有什么医疗保障,很多产妇因为难产而死,肚子里的婴儿也往往夭折,还有很多婴儿生下来以后每多久就死了。现代医学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建立产房,让产妇在医院生孩子,这样就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因此大幅度下降,新生儿的健康也能得到保障。
产房的建立远远先于现代医学的全面发展,第一家产房早在17世纪初就出现了,但它的出现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无关,而是为了济贫。
十七世纪初,在巴黎圣母院的一翼开了一家专门为穷人治病的教会医院,叫做神舍。不管多穷,神舍都收。巴黎的穷人实在太多了,巴黎圣母院的神舍就拥挤不堪,扩张到塞纳河两岸,用一座桥连接起来,1626年在桥上盖了一座两层的建筑,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产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