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蛮夷到正统的涅槃--楚国史话》
第18节作者:
神弓射雕 成王4年,子元得意洋洋的回到楚国,进宫向息妫请功。
以息妫的个性,肯定不会让子元的妄想得逞,而子元应该也不敢硬来。但子元倚仗着自己的权势,竟赖在宫中不走了。
为此,斗射师指责子元的越轨行为。恼羞成怒的子元竟把斗射师给抓了起来。
这一来,楚国的大臣们都不干了。申公斗班杀死了子元。
子元死后,成王任命斗谷为令尹。为了表示自己不会像子元一样专权,斗谷将属于自己的家族武装全部解散了。
此时的成王,少年得志,大权初握,正是准备大展宏图之时。
在其后的数年中连续讨伐郑国,打得郑国苦不堪言。若非孔叔以已经和齐结盟的理由阻止,就要和楚国结盟屈服了。
以此同时,齐桓公已经确立了霸主的地位,为了确定霸主的威信,多次会盟诸侯商议伐楚之事。若再不对楚国有所行动,自己的盟主地位将会不保。
双方的正面对抗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成王16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前来伐楚,至陉山。楚成王则派将军屈完尽起全国兵马抵御。双方算是真正的对上面了。
但是,这次的碰面居然没有开战,而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
日期:2009-09-02 21:34:11
37.
却说齐桓公自把管仲接回齐国后,希望以鲍叔牙为相,管仲辅佐的方式治国。
为此鲍叔牙推辞道:“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夷吾:为政宽和使民受惠,我不如他;治理国家合理分配权利,我不如他;以忠惠使百姓亲附,我不如他;制定礼义使四方宾服,我不如他;执枹鼓立在军门前,使百姓都成为勇士,我不如他。”
鲍叔牙的意思很明显了,齐桓公于是以管仲为相。
管仲为相后,齐桓公以为万事大吉,就等着称霸了。
结果管仲根本没有动作,齐桓公非常奇怪,前来询问管仲。
管仲回答道:“地位太贱,不敢治理权贵(贱不能临贵)”。因为管仲是布衣出生的,所以才有此顾虑。齐桓公表示理解,于是将管仲任命为上卿。
结果管仲还是没有动作,齐桓公只好前再次来询问管仲,管仲回答道:“太贫困了,不敢治理富人(贫不能使富)。”齐桓公表示理解,于是将集市获得的租金赐给了管仲。
结果管仲还是没有动作,齐桓公只好又来询问管仲,管仲回答道:“和君主太疏远了,不敢治理你的亲人(疏不能制近)。”齐桓公也真是求贤若渴,于是将管仲立为自己的仲父,即义父。
管仲在得到了此三权后,再无后顾之忧,终于开始大力整治齐国的政策。
管仲宣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并以此为目标,顺应人民的风俗,去除繁杂的约束。改善捕鱼和煮盐的技术,同时大力发展商业。
很快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于治兵,管仲将五家做为一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战事时出征。同时,对于老弱病残予以政府补贴,使士兵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很快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在政治上,管仲则扛起了周天子这面大旗,宣称齐国称霸的目的是“尊王攘夷”。不过这样一来,这段时间饱受冷眼的周天子终于可以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了。
皆大欢喜。
管仲为政,特别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看重于分析获利的大小,谨慎的权衡事情的利弊(贵轻重,慎权衡)。所以处理起事情来得心应手。
管仲同时也是确立中国相权地位的重要人物。
看到这儿,应该已经明白为何诸葛亮将管仲做为自比的对象了。
首先:布衣出生。这点很重要。
其次:受到君主的绝对信任而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
第三:治理国家效果显著,上下亲和。
第四:将王权和相权分得很清楚。所以,君臣之间可以做到鱼水交融,毫无猜忌。
刘备和诸葛亮不正是齐桓公和管仲的翻版吗?
特别是出生布衣而能受到君主的绝对信任,得以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这是让历代的士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对此,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孔子也不由的感叹道:“管仲之贤而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称伯。”
中国真正的士人们,都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已达到安天下的境界正是其最高的人生目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士人,才使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而不衰。
日期:2009-09-02 21:36:14
38.
要想成为霸主,没有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是不可能的。很快,齐国就开始向各诸侯炫耀武力了。
桓公2年,桓公因为郯国曾经对自己无礼而发兵讨伐郯国,大败之。郯子奔莒。
同年,他还因为鲁国援助公子纠的事,而发兵攻打鲁国。没想到鲁国在曹刿的指挥下打败了齐师。这就是著名的“一鼓作气”的由来。
齐桓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在桓公五年,齐国卷土重来,再次讨伐鲁国。
此时,管仲治理国家的效果已经显示出来了。此次伐鲁,齐军势如破竹,连着三次会战都大败鲁军。鲁庄公无奈只能以献出遂邑为条件和齐国谈和。
会盟之时,鲁国的将军曹沫(可能就是曹刿)因为自己三战三败,面子上挂不住,同时仗着自己的勇力。拎起一把匕首把齐桓公给劫持了。
管仲在一旁连忙控制住局面,问曹沫道:“你要怎么样?”
“齐强鲁弱,你们仗着强大欺负我们,做得太过分了。现在鲁国的城墙若坏了,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地方,你们的企图到底是什么呢?”
齐桓公也不好意思了,只好答应了。
再看此时的曹沫,将匕首一扔,走回自己的座位,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可把齐桓公给气个半死。
于是齐桓公发作了,不但反悔而且要把曹沫杀掉。
管仲在一旁劝道:“被劫持之时已经答应了,过后就背信杀之,这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罢了,但却会弃信于诸侯,也失去了天下之援,不能这么做。”
这是管仲“慎权衡”后的建议,齐桓公只好将侵占的鲁地归还给了鲁国。并结盟而回。
六年,因为宋国背弃北杏之会而联合陈、曹伐宋。
此时宋国因为郑国的混乱而乘机四处征战,齐桓公为了平息这些中原小国之间的争斗而举兵伐宋。宋国战败后在鄄与齐结盟。
诸侯听说了齐鲁之会的事情,再加上看到了齐国的强大和楚国的威胁,都有了依附于齐国的心思。借此形式,齐桓公在桓公七年于甄会盟诸侯,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自此,齐桓公成为了霸主。
从此,中原算是稳定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对付外来的威胁了。
桓公14年,发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但其最终却导致田氏代齐的结果。
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逃难来到齐国。齐桓公本来想将它任命为卿,但陈完谦让;于是桓公将他任命为管理工业的工正。
陈国的开国者叫满,是帝舜的后人。周武王建立后,寻求帝舜的后人,找到了满,于是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他并将陈地做为他的封国。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