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王》
第55节

作者: 鹿林12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4 13:34:11
  史学见状,说道:“侯爷,修建城池的民工从何而来?”
  史学在公众场合,一向称熊复为侯爷。不过,史学也的确抛出了一个难题,山令城百姓处于生死边缘,得过且过,再给他们增加徭役,强迫他们去作,弄不好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但如果给他们发饷做事,依山令城现在的力量根本无法承受……
  熊复等三人一时陷入沉思。

  半晌,熊复问道:“可否动用山令城的死囚和俘虏呢?”
  这是马如晦职责内的事情,马如晦因而说道:“山令城死囚和俘虏加起来,不过三千余人,恐怕不能成事!”
  熊复又说道:“不如令后军前去暂时充作劳役?”
  王杰坚决地回道:“不可!前军一旦巡守梁河,后军便是维持山令城唯一的力量了,绝对不可动!”
  熊复点头称是。众人一时陷入沉思,难道别无他法么?
  史学见状,笑道:“侯爷,诸位大人,史学倒是有一策可解此困,不过,可能会触及山令城一些国策。”
  熊复忙道:“义父,且说来听!”熊复激动之下也顾不得场合了,直接称呼史学为义父。
  史学微笑道:“此亦简单,令百姓前去修建城池,却将未来西虎关以北的开拓出来的土地,赏赐众人。”

  史学说完,熊复等三人陷入一片沉思,史学所言意思是将西虎关以北梁河以南的土地用作赏赐充作劳役的民工!但是这却伤及了山令城的国体。山令城土地一向是由官员士绅所有,百姓租赁耕作,每年土地所有者交付耕作者定量粮食。如按照史学所说,土地便是为百姓所有,那么山令城会否对百姓失去了控制权呢?
  史学见众人犹豫,笑道:“当然了,也不是令百姓白白拥有土地。凡百姓耕种的土地,都要每年征收一定的税赋!”
  熊复隐隐想到了史学所言中的好处。以土地赏赐百姓,百姓必会尽心尽力地修建城池,毕竟只有修建好了城池才能保护自己的土地。而且土地一旦归百姓所有,仅从中征收一定的赋税,剩余的部分归百姓所有,百姓定会卯足干劲耕种,山令城必定会国力大涨。最要紧的是由于土地是官员士绅所有,官员士绅可以借机积蓄自己的力量,招兵买马,但如果按此法却可以将所有粮食归于山令城所有,削弱了官员的私人力量,却进一步加强山令城的力量,对山令城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史学此计可谓一箭三雕,熊复拍腿叫好!此事虽有些革新之处,却值得一试。
  史学见状才缓缓将其中优劣讲述给王杰和马如晦听,却隐去了此法将会对山令城官员权力结构的影响。王杰性情耿直,听完后说道:“史先生智慧绝顶啊!”
  马如晦此人却精于政事,已经看到了其对山令城官员权力结构的影响,但想想自己只有一个爱女兰儿,现在已经是熊复的夫人,自己何苦要与熊复作对。因而,马如晦也点头同意。
  熊复见众人都无异议,心下大定,笑道:“既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大家分头准备吧。”
  两人正待告辞,史学却笑道:“且慢,我还有一句话要说!”

  众人重新坐好,熊复疑问道:“先生,还有何话要说。”
  史学说道:“侯爷,革新如此大事,做起来必定千难万险,说不定那一日众人坚持不住,便会坏了今日的谋划。因而,史学想请众人在此立下誓约,名为‘生息’,为山令城生生不息之意。他日,无论何时何地想起生息二字,请诸位记得,今日之决定乃是为了山令城百年气运,希望大家不论遇到何种艰险,都能坚持!”
  众人齐道:“正是!”
  从今日事来看,明里是由熊复主持,实则是史学主持大局,定下了土地赏赐,赋税制度;王杰领到了军事;马如晦负责了后援,熊复似乎一无所用。但或许,正是熊复将这些人聚在一起,更能够发挥这些人的才能吧。
  日期:2013-08-24 18:58:06
  事情定下之后,史学以为自己久居于侯府,太受拘束,因而要离开侯府出外游玩一段时间,重享旧日乐趣。熊复百般苦留,史学却一意要走:“复儿,义父了解你心中所想,怕义父不在的时候,万一出了事故,你无法决断。但是复儿你的前途还很长,以后要走的路还很艰险,甚至义父都帮不了你。所以,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自己来拿主意,否则将来你会手足无措。”

  史学顿一顿,又说道:“复儿,其实你的才能已经在我之上,所欠缺的就是经验和果断,这正是磨练你的最佳时机!”
  熊复知道史学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强留,只派几名得力的卫士一路上保护史学。望着史学远去的背影,熊复心中明白,从今日开始,一切只能靠自己了!但是好在还有王杰与马如晦帮助。也正是史学的这个决定磨砺了熊复,才使得将来熊复依旧可以独自一人笑对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
  史学走后,熊复独自一人沉思如何将革新之事颁布法令,忽然一事惊上心头,山令城百姓一向桀骜难驯,要取信于百姓并非易事,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百姓相信自己命令的基础上。否则自己革新的命令颁布以后,却无人执行,还不成了山令城的笑柄!
  熊复一时陷入沉思,该如何处置?熊复相信以史学的智慧定然已经看出其中的问题,不过定是史学不言而走,定是为了考验自己。
  熊复枯坐在怡心亭内,看着对面湖水连波依依,忽然想起一法,取信于民,此法必须自己亲自去做。
  第二日,熊复亲自带领着阿牛与王超及几名侯府侍从,浩浩荡荡来到山令城广场中。
  熊复自从灭熊操之后,名声大震,百姓无不想瞻仰其风采。而今日熊复又是如此劳师动众,百姓们看热闹的心情大涨,不一会便聚集了千余人。
  熊复见火候已到,令阿牛颁出诏令。熊复又唯恐山令城民众不识得诏令上的命令,令王超解读一遍。
  王超解释道:“诸位,侯爷有令,今日能举起这杆大旗绕场一周者,赏十金。”王超说着,三个侍从共同抬着一杆大旗,来到场中。
  旗杆高约三丈,有碗口粗,加上旗杆上的饰物,重量不下二百斤。
  熊复之所以选如此一杆大旗,是因为旗帜很重,能扛起来的人应该不多,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的观看者,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但是山令城赏赐从无如此之重,百姓们心下生疑,观看者虽然人多,却窃窃私语,不愿意上来一试。
  熊复等了半日,见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来试,乃说道:“尔等不愿意试举,必是因为赏赐过少的缘故,现在本侯将赏赐加到五十金。”
  围观者虽切切私语,但是依旧不愿意来试举。
  恰一个壮汉,因家中老母病重,急需银两医治。听此消息,说道:“老母急需钱财,我可以一试。即便侯爷没有五十金赏赐,总会有些银两,总能救我母亲一命。”于是,大汉越众而出,叫道:“侯爷,我愿意一试!”
  只见大汉走到场中,奋力举起旗杆,绕着广场走了一圈。

  熊复哈哈大笑,亲自取了五十金,走到大汉身边,将金子交给大汉,说道:“你是遵守我山令城法纪的好百姓,应当受到赏赐。”
  山令城百姓本来抱着看热闹的心里,当见熊复果真赏赐了大汉五十金时,无不欢呼雀跃,熊侯果然是言出必行的君主。
  熊复因而说道:“本侯励志革新,振兴山令城。以后尔等遵守我的法令,必有好处!”
  民众欢呼如雷。熊复见民众已经信服自己,因而颁布法令:
  召集山令城十八岁以上的壮年两万人,到梁河上修建城池。事成之后,每人以五十亩土地酬劳;
  凡山令城无主荒地,谁开垦的即归属谁,但是每年需向山令城提交五层赋税,剩余的都归自己;
  鼓励山令城百姓生育,生育一个女孩,送羊一只;一个男孩,送耕牛一头;
  凡山令城婚嫁丧事,山令城皆送钱一贯;
  鼓励山令城男子习武,山令城每年设二次考评,包括射箭、骑术与兵器,能过考评者,当年此人家中可减免两层赋税。
  禁止内斗,如有人胆敢私自内斗,伤人见血者,杖责二十;伤人致残者,杖责一百;伤人致死者,抵命。
  免除以金抵罪制度,无论何人触犯律法,借按律法办理。
  熊复法令有奖有罚,不及细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