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雨燕——献给尚在漂泊中的女孩们》
第5节作者:
天枢旧臣 那个男人与燕一定不是一般关系!
萧想。 他为什么这样冷酷无情。燕却偏偏为这个伪君子哭而不是对自己------
萧的心头有一种莫名的酸楚,眼泪在眶里滚动,再想那个男人比自己年青而有地位,萧感到自卑。惭愧地急忙拭去眼泪,幸而自己躲在暗中——这是萧第一次看到燕无奈的恸哭
日期:2014-04-17 15:03:18
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晚风中,幽怨的风铃声打破了深深的寂寞,窗外的秋雨,一滴一声愁,沿着玻璃窗无尽的流淌,这不就是燕生日之夜的凄然无助的泪水,这又多似燕那夜逃离故乡时抹在萧脸颊上无声之泣.
后来断断续续的消息说,在那个举目无亲的日子里,燕曾多次来到茫茫的珠江边,她对滔滔千里从故乡而来的珠江喃喃呓语:“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
她真想一头扎入水中,幻想着要是不死,让船上的人把她打捞起来,跟着他们漂流海外,从此离开这块伤心地,自己也从人间蒸发,把这些年心头在漂泊中失落,凌辱,沮丧,凄惶,无奈与幽怨,统统融入大海大江之中。
然而这一涨一退的大江之水,是不是老父亲淌进珠源的泪?
每次从电话那一头听到老父的苍凉的呼唤,燕明白生命不属于个人自己,为了父亲,和另一个自己心中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人,她活了下来。
燕梦魂牵绕的另一个人就是萧。
从理性上讲,萧应当是她的父辈,他的女儿也快要和自己一样大了,加上萧有一个与他共过患难的妻子,自己怎么老挂着一个有家的男人?是不是真的前生冤业?
身边也有不少男人对燕表示过极大的好感,也有不少有钱人,然而她总是觉得提不起神,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女人总是把爱作为基础,没有爱哪来的婚姻?燕是一个宁缺勿烂的人。
心中一直有一种不可愈越的挂碍,倒底为什么?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潮长潮落,虹散云飞,广州的花市开了一个春节又一个春节,这是燕最牵挂的地方,她特别爱买的又是红梅,每看到它,仿佛自己又回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年代,又回到了那个儒雅,充满智慧而又慈祥博爱的像父兄一样的萧的身边。
电话是他们之间情感传达的唯一载体,但很多时候并不顺心,燕最怕听到那头传出女人那种“你是谁”的警觉追问声。
她情不自尽的心头砰砰狂跳,吓得把电话突然挂掉,她真想哭,为什么运气这样不好,他偏偏又不在电话机傍。
每当她遇到烦心事,多想向他倾诉,他是唯一能听得懂她心声的人。她每一次最爱听的就是他那句深情的话:“燕,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这是他对她最真挚而深情的心灵呼唤,每当这时,双方的声音在颤抖,要是有一个可视镜头,一定能看到对方盈匡的热泪。
“梅花开了吗?”燕问。
“她正等你归来呢!”萧每次都是这样说。
日期:2014-04-18 09:21:40
萧近来突然面临重大变故!
在单位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才刚刚退休下来的妻子得了癌症!
这真是晴天霹雳!
妻子是一个贤惠的江南女子,十多岁当知青从上海来到云南。她虽然瘦弱,却有一颗超常人的忍耐心。
唯有她有工作,是一家的生活来源。
好容易抚女儿读完大学而可以自力更生,可以过几年安心日子,却是如此的福浅命薄,竟然得了这样的重病。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单位领导挪用了他们的医保费用不上交《医保中心》------要是早日诊断,也不至于重病如此!向谁诉说?谁来听你的哀告?老百姓唯向天长叹而已。
妻子人再宽容,对于家中的风铃、梅花人面的玉照,心中也总还是郁郁不乐。
她对燕从心底怜爱,因而他从来没在萧的面前说过一言半句,萧也就更是知趣知足,所以有时尽管涌动暗流,总的来说表面从来还是波澜不惊的。
幸而这个家真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格言。
女儿从小聪明可爱,十分乖巧而善解人意,从小学到大学,父母很少为她读书和其他品质问题而操过什么心,她成为了这个大院家长们教育子女的榜样,动不动他们就说“你看人家倩倩………”
女儿从小就立志长大谋生,找钱供养父母。努力读书、勤恳工作。然而“叹民生之多艰”,有时回来泪流满面地对萧说:“爸爸,我尽力了……”
看到女儿稚嫩的脸和瘦削的肩,萧心中隐隐作痛。
看到妻子一天比一天暗淡下去的眼神,萧是那样的无奈,只要听说能吃的药,他明知不行,也要去买。萧明白,这也无非是对将亡者的一种宽慰。
后来妻子流着泪说:“我这回再也撑不住了!”从此她再也不想吃药,这明明是想为活着的人留点什么。
萧毅然做出一个决定:乘妻子尚可行动,叫女儿停下工作,送她母亲回上海探亲.
妻子八十余岁的老父尚在,能不满足她最后一次心愿吗?另外还有一层重要原因:她虽然就生在华东,却从来就没有去过普陀山。
自她病了以来,对宗教的信念愈来愈强烈,生命之烛,眼看就要耗完,能留下最后的力气去拜见众生的慧命之母——大慈大悲的南海观音,这将是她苦难人生中最大的福报!也是她心中一盏不灭的心灯!
萧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源于他两年前的一次奇遇:
日期:2014-04-18 13:51:59
出于生活所迫,萧将对花木的爱和欣赏转化为谋生.
花神不负萧的热忱,竟然帮助他将专家们一直公认的云南木本大花杜鹃不可移栽的技术难关突破。
大树大花杜鹃这种“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姨母”美丽花仙子,一从风露清愁的山野上下来,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上海《长风公园》来参加云南世博园工程的专家对此事特别看好,邀请萧参加02年的上海国际花卉节。
《长风公园》工程公司的来头可了得——是江太子派来的。
木本大花杜鹃在长风公园的国际花卉节上出尽了风头,用组委会的评价话说就是:“你们的国宝级花卉,不竟征服了外行,也征服了我们内行。”
花展后,得到一笔数千元的奖励,萧比大小登科还高兴,因为,他可以实现一个数十年两代人的心愿——朝南海普陀山的观音菩萨。
萧从小就有一个念观音情结——这也许是一个虔诚的居士郭三娘和母亲时时礼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心灯,无形中点燃了萧幼时的童心。
萧而今还清楚记得:一天早晨,才三岁的他同二位哥哥在小庙前焚烧字纸,萧真真切切的看到石龛观音菩萨石相,对着他灿烂的微笑过——尽管当时挨了哥哥一巴掌!说他小小年纪就撒谎。
但他认定这是一生中他受到的最大误解与冤枉——这是他真切明白并亲眼见的,为什么别人就硬说他是骗人呢?
从小萧就听母亲叼念过,只要有机会,她就要去南海朝拜观音菩萨,并讲了很多朝拜南海而菩萨显圣的故事,而大悲自在菩萨又特别关爱最苦难的众生,于是萧心中自小就留下这个不可缓解的情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