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
第16节

作者: 翰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两刀相交,耿广由上而下将敌人的刀斩断,余势不减,从对方脖肩处斜劈下去,头连着小半身子一齐斩落。“龙文”锋利如此,让耿广大吃一惊,却见汉军人人手中的环首钢刀莫不如此锋利。只是别人劲力不够,顶多是将敌人的刀斩断,不能如他一般。
  厮杀一起,箭雨顿时缓了下来,乌都尔等待的就是此时。眼见前锋牺牲如此之大,令他心痛异常。但现在不是迟疑的时候,作为首领的他需要给手下带出一条生路。乌都尔一马当先,冲在后续队伍的最前面,所有的匈奴人毫不迟疑跟着冲锋。
  班超所率的五百人在侧翼继续向匈奴人的队伍射击,但分散的队形减少了匈奴人的伤亡。眼见乌都尔率部马上要冲到正面阵地,耿广势必要接受全部的冲击,班超急忙下令从匈奴人的侧翼出击。
  乌都尔无心恋战,带头反复冲杀,在他的带领下,匈奴人前仆后继,终于在正面撕开了一个口子,为幸存者打开了一条生路,狼狈向西逃去。
  此战乃汉军出塞第一战,杀六百,俘二百。自身伤亡不足百人。

  蒲类海畔,汉军歌声雷动,个个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日期:2009-11-10 22:11:50
  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介绍班超在西域的战事和耿恭坚守疏勒城的故事。怕太枯燥,所以选择了小说的形式。
  本书涉及到的战争九成都是史实,大部分人物也是真实人物。
  有汉一代,从楚汉对峙到三国纷争,绵绵422年,是中国人最强的铁血时代。主父偃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梁竦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赵温慨叹“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年仅15岁的陈蕃,也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的凌云壮志。终军“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死时年尚不足二十,时人称为“终童”。霍去病“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卫青、李广、张骞、苏武、傅介子、马援、赵充国、赵破奴、祭彤、窦固、耿秉、窦宪、班超、耿恭、班勇不惧艰难,征战四方、扬威异域。即便如司马相如、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郑吉等虽是文人,亦能习武事、领军征。还有如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王昭君、冯嫽和许多远嫁匈奴西域的汉家女子也为民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耿恭和汉军将士苦守危城,在面对异族的铁蹄屠刀时,宁死不屈,永不放弃,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铮铮铁骨是我们民族能挺立在历史长河中的脊梁。中国人在那个视信义高于生命的年代所迸发出来的奋力进取、勇于自荐、重义守信、推崇尚武、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无数血性十足的汉家英烈用生命,用鲜血一次次谱写着汉人的名字。是他们,使一个民族以汉为名,使我们一直使用的文字以汉为名,使我们的文明以汉为名,使二千年后的我们仍在传颂着他们的故事。

  日期:2009-11-11 10:49:59
  耿广顾不得厮杀后的倦怠,急于找到班超给他解释心中的疑问,为何汉军手中竟有如此多的精钢刀?班超笑着答道:“此次朝廷给主帅配备了二千把卅炼钢刀,除我所率千人全部配备,主帅和副帅各分了五百把。”。
  “卅炼?”,耿广愈加糊涂了。
  班超继续解释道:“炒钢法,你该知道吧。”见耿广点点头,班超想了想说道:“传坚隆来”。
  坚隆是主管军械的属官,见耿广问询此事。详细解释道:“将生铁加热至半融,加入矿粉不停搅拌,即可制得钢料。这就是“炒钢法”。出现时间不过数十年。”

  耿广问道:“我以前也用过此法所制刀剑,并无如此锋利,还易折断,只能制作短剑,与今日之钢刀绝无相同,这是为何?”。
  坚隆答道:“在炒钢法出现前,将生铁反复锻打成熟铁,再以炭火加热锻打为钢,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也可制出百炼精钢。用此法得到少量精钢不异黄金。所以早期汉与匈奴都不可能大量配备钢刀。炒钢法的出现解决了钢料难得的问题,但此法所得钢料往往杂质很多,硬而易脆,不能直接制作刀剑。只有经工匠将钢料加热、折叠、锻打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得到制作刀剑的精钢。所谓卅炼乃是反复卅次加热折叠锻打所得,还有五十炼和百炼者。百炼者,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军侯所用之刀,必是百炼精钢所制。”。

  班超对此所知不多,和耿广一样听得入味。不禁叹道:“若我汉军人手百炼钢刀,何愁匈奴不灭。”。
  坚隆摇头说道:“炒钢法只解决了钢料难得的问题,制刀却依然不易。此法制刀全凭工匠经验技巧,工序繁复,费时费力,价格昂贵,难以大量制作。纵是良匠,制一卅炼钢刀也需月半,若是百炼,非半年不得。此次朝廷倾尽十年积攒,才得五千把。窦大人独得二千,其余三路只分得一千把而已。”。
  班超再叹道:“陛下厚望,我等岂能负之。”。
  乌都尔从蒲类海逃出后,已如惊弓之鸟,一路狂奔。窦固的中军行动不及,竟未能将其完全截住,只是截杀了其后部二百余人。班超率军与窦固汇合后,鉴于目前形势,暂且招回耿忠左军。一起回师伊吾城休整。
  蒲类海的胜利没有让主帅窦固高兴多久。劳师远征,这小小的胜利远远不足以向朝廷交待。但日逐王伏兵务涂谷,虽说路途不远,后勤不用担心,在此地决战于汉军有利。但自己这一万二千骑估计只能对付日逐王部众,若是匈奴倾巢而出,却不是自己能对付得了的。如此看来,当初真不该赞成四路出击的部署。本来认为能分离匈奴各部,但敌人毕竟不是由己方安排的。下一步该如何是好?窦固正难以抉择,听到班超在外求见,赶紧请了进来。

  班超对目前的形势也觉得难以处理,论根源还是在于明帝没有支持“先击白山,得伊吾,收降车师,通使乌孙诸国,断匈奴右臂,以观其变。”的主张。班超向窦固提出了对目前的补救措施,进言道:“大人最好按兵不动,探查匈奴实情。然后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向陛下申请调耿秉合军。二是收复天山南道诸国。”。
  窦固听完班超的主张,也觉得这是目前所能采取的最好对策。说道:“第一事好办,可第二件难办啊,南道诸国与我汉家断绝多年。一直伏于匈奴卵翼之下,若动刀兵恐适得其反。只凭使节往来,又恐事有不济。”。
  班超说道:“自宣帝神爵三年,郑吉首任西域都护以来。大汉经营西域多年,各国无不景仰。即便王莽乱政,西域归降匈奴期间,尚有莎车等国思慕汉家,对抗匈奴,保护汉军都尉及吏士部属。鉴于此,光武帝曾于建武二年封莎车王康为西域大都尉。康的儿子贤继位后,意图降伏南道诸国,焉耆、鄯善等还派使遣子至洛阳请大汉重设西域都护。现将军驻扎伊吾为后盾,我愿请缨,出使南道诸国。”。

  窦固多日皱着的眉头总算舒展开来。开心大笑道:“好啊!既如此,南道诸国以莎车、于阗、疏勒、鄯善为大国,你先出使最近的鄯善。我上奏陛下设校尉在伊吾屯田,以作远虑。”。
  鉴于班超的假司马乃是军职,窦固另派从事郭恂为正使。临前吩咐郭恂说道:“班超雄才大略,此行必不辱使命。你虽为正使,一切听从班超安排,等着领功就是了。”,郭恂唯唯应诺。
  班超挑了在蒲类海之战中杰出者,加上耿广、徐干一共三十六个汉、羌、匈奴各族战士作为从人。稍作准备,与郭恂率队向鄯善进发。
  送走班超后,窦固的郁闷稍有缓解,一面派人打探匈奴消息,一面向明帝上奏下一步的计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