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51节

作者: 草根读史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02 17:59:47
  (更新)
  铸大钱导致物价腾贵,历史上其实已有过不少先例。汉孝文帝时,官家私人纷纷铸造荚钱,钱币小如榆荚,重仅1铢甚至更轻,钱轻物重,结果引起物价飞涨,粟至每石万钱。唐肃宗时,因为朝廷经费不足,于是想到了铸大钱,铸造了当小钱10枚和50枚的两种乾元重宝,结果同样导致物价腾贵,斗米至钱七千。有宋一朝,仁宗康定、庆历年间,为筹措对西夏战争的经费,在陕西、河东等处发行当十大钱,其重量仅为当时流通中的三枚小铜钱,从而引发民间盗铸,钱文币值大乱,导致物价飞窜,公私患之,大家都苦不堪言。

  殷鉴不远,前朝的经验教训,应该足以引起后人警醒。时为门下侍郎的赵挺之,因为与蔡京政见不合,“极言当十钱不便,私铸浸广”。但赵挺之的反对,仅仅着眼于当十钱的不便,并未指出历史上铸大钱对经济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时为宰相的蔡京,经过前面陕西等地的试点,却是只见其利,未见其害,自认为是英明神武,早已超越了前人,这样的好事,不予以大力实施,还更待何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蔡京通过试点,发现当十钱并没有危害,那是他观察的时间的幅度尚短。这个问题,现代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曾有过深入的研究。弗里德曼发现,一国货币的发行,并不是马上表现为物价的变化,它的中间有一个滞后期,大约需要12-18个月。宋时商品经济没有现代社会发达,它的货币流转速度,或许更加的缓慢,故而这个中间的滞后期,相应也就会显得更长。
  朝廷将当十大钱大量铸造发行,这种变相减重的货币,实际上是在其中抽取了“铸币税”,因而当百姓逐渐明白反应过来后,便普遍不愿意接受大钱。其次是劣币驱逐良币,大钱排挤小钱,百姓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者将它销铸成大钱,造成市场交易不便,引起民间买卖阴滞,物价通货膨胀。
  不久,当十大钱的危害便开始显现出来。崇宁四年十一月,尚书省言:“私铸当十钱,利重不能禁,深虑民间物重钱滥。乞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路并改作当五钱,旧当二钱依旧。”五年正月,尚书省又上言:“当十钱东南私铸甚多,民间买卖阴滞……尚虑民间盗铸不已,其当十钱并行罢铸,仰铸小平钱。”
  当十大钱,仅仅只用其三钱的成本,便可以搏取七钱的利益,官家效益低下,只能“十得息四”。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利益,自然会让人嗅出玄机,于是民间私铸者纷纷涌入,一时盗铸成风,这其中本为官府所有的“铸币税”,也就成为了私铸者获取的暴利。
  对于扰乱帝国金融秩序,胆大妄为的私铸者,官府也采取了雷霆手段。然而,马克思说过,100%的利润,会有人挺而走险,200%的利润,则会有人敢冒着上绞刑台的风险。当十大钱的暴利,吸引大批的私铸者趋之若鹜,根本无视朝廷的威慑。
  看到当十大钱渐渐显露出来的危害,朝中大臣因此纷纷上言。监察御史沈畸言:“小钱之便于民久矣。……钱轻故物重,物重则贫下之民愈困,此盗贼之所由起也。伏乞速赐寝罢。”左正言詹丕远在进对之时,亦与徽宗论当十钱之害。徽宗从善如流,说推行当十钱,本意是为了便民,没想到如今反而成为害民。徽宗说:“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事君以利,只此可见也。”
  于是下诏罢铸当十钱。
  大观元年,蔡京复相,在明知道它的危害之后,依然一意孤行,继续铸造当十钱。这一处细节,透露出了蔡京本心的贪婪和凶暴。一个只知道搜刮,为害百姓的宰相,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成为万世唾骂的奸臣,恐怕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显见盗铸不息,为害滋多”。当十大钱的发行,“即有虚钱,几及两倍,遂致物价增高,奸民冒禁,公私受弊,首尾十年”,导致这一时期的物价,迅速上涨了2、3倍。大观张商英为相,向徽宗痛陈当十大钱的祸害,钱轻则物重,物重则钱轻,建议将当十钱改作当三,以平抑疯涨的物价。然而经济自有它的规律性,当十钱改作当三,依然不能抑制疯涨的物价,它的上涨势头,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平和下来。

  日期:2013-07-02 20:30:33
  (更新)
  崇宁三年,在铸当十大钱的同时,朝廷还“置京西北路专切管干通行交子所”,发行交子。
  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纸币,它起源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5年),由成都十六家富商建立交子铺发行。交子铺发行的交子,上面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以及交款时填写的面额,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取款的凭证。交子铺收人户现钱,便给交子,街市交易皆用之。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朝廷成立益州交子务,将发行交子的权力收归国有,“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正式发行官办的交子。

  官方发行的交子,据《宋史 食货志》介绍,“大凡旧岁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新旧相因”,开始发行的数额,每界控制在125万余缗(贯),以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由于对西北用兵,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交子60万贯,以充实军费。这些无钞本发行的交子,因为无法兑换现钱,后来改为以十三界新交冲抵。此后,朝廷发行的交子,便突破了钞本的约束,开始根据财政的需要,成为朝廷任意发行的法币。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8年),规定两界交子同时使用,实际上是将流通中的交子增加了一倍,从而引起交子贬值。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因为对西夏的战争,增加交子的发行额,达到188万余贯。由于是两界发行流通,交子增加的实际数额,等于是加倍发行,于是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到了徽宗一朝,启用蔡京为相,一个知道通过铸造当五当十大钱,可以从中牟利的能臣,自然不会漠视交子这个可以无本生利的工具。崇宁时期,由于朝廷的滥发交子,交子的信用已大幅下降,无法再获得大家的信任,于是在大观元年(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改称交子为钱引。
  交子变成了钱引,名称虽然变了,可是新瓶装旧酒,它的实质并没有什么变化。不久,朝廷又将河、湟边疆的军费,全部依赖纸币发行来解决。没人监督的印钞机,于是满负荷运行,结果钱引的发行额,达到了超记录的2655余万贯。由于是两界发行,这个数目,已相当于神宗以前的42倍。“大观中,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缗当钱十数”,超额发行的钱引,结果自然只能是一路贬值。大多数地方,钱引的贬值达到了3/4,有些地区则达到了90%,以致钱引一缗,只能值十来文钱。大量发行的钱引,也造成了帝国金融的动荡,泛滥成灾的货币,引导起物价节节飞涨,结果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