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59节作者:
草根读史1 日期:2013-07-06 18:03:47
(更新)
《清明上河图》的最后一段,描绘的是东京都城内外的街市。画面中画有高耸的城楼,巨大的城门,城门内外,是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的人流。
城门外边,绿树掩映中,有青瓦屋脊的民居。尽管马路上人来车往,十分的热闹,但是城内城外,营商的环境却是大不一样。城外的屋宇,似乎都不是开墙营业的店铺,马路边上,也仅仅只有几家设摊经营的铺位。
比较有意思的是,城门的两边,有两条一字形的长椅,长椅上,依靠着正在息脚的行人。这些长椅,与现代公园里的设施有点相仿,一处细节,说明当时的官府,已有了为民服务的意识。
跨过城门,便已是都城内的闹市。离开城门不远,画面中是一条十字大街。十字街口,人来人往,十分的热闹。骑马的、骑驴的、坐轿的、挑担的、步行的,各色人物充斥于市。十字街头,正在当街的中心,一个打幡的游方道人,便在和人谈命论卦。几个官员,似乎是路口陌然相遇,正在作揖打拱,互相寒暄。街上更有四马所拉的大车,还有西域才能见到骆驼,这些景物,都是在虹桥的画面中不曾见到。
在十字街的北面,有一家挂着“正店”牌子的店铺。这家孙家正店,规模宏大,楼高三层,“彩楼欢门”。正店的前面正中,向街跳出一个平台,作成形似梯形状的檐子,每一层的楼面,都结扎着山形的花架,上面装点着花儿、鸟形等各类饰物,檐下垂挂着流苏。孙家正店无论是规模、气势,以及门面的辉煌,同样也是前面虹桥两岸的店铺无法比拟。孙家正店的门口,人气旺盛,可以看到聚集的人群,过往的行人,似乎还有官员模样的人。同时它还吸引了不少的摊贩,前来店旁设摊经营。它的后院一角,若隐若现地,堆积着如山似的酒瓮。
“正店”是类似于今天五星级酒店的客舍,它所接待的顾客,大都是京城的达官显宦、豪门贵族。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对它们也有记述:“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濩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正店”的堂官招待殷勤,烹调的时鲜名菜,都由高级厨师掌勺,各类器皿用具,同样也都是豪华无比:“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
与“正店”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客舍叫“脚店”。“脚店”的设施与服务,相对来说就比较普通,基本上相似于今天的普通酒店或平价旅社,以满足了不同阶层的客人需求。
根据专家的考证,《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该还有一段,因而也有专家怀疑,《清明上河图》后面也佚失了一部分。因为根据画面来看,作品似乎不应在刚进入东京之际,便戛然而止,而是应该画到金明池为止。
如果从虹桥乘坐舟船,沿着汴河溯水而上,一路可以直达内城的州桥。因为州桥低平,不能通行舟船,因而从汴河而来的乘客,只能就此上岸。
州桥,又名天汉桥,位于都城中轴线的御街,始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州桥宽达两丈(约6米),全桥皆由青石筑就。州桥两旁的护栏,选用石梁石笋,近桥两岸,也皆都是石壁,上面雕镌着海马水兽飞云等纹饰。
如果上岸之时,已是夜晚,头上皓月当空,那么此时正好可以移步上桥,登桥观月,欣赏一下“汴京八景”的“州桥明月”。靠着州桥的石栏,仰望夜空,月明星稀,皓月当空;俯瞰河面,银波泛泛,皎月沉底,好一似人间仙景。
州桥久负盛名,骚人墨客,因而纷纷赋诗吟词。“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梅尧臣有“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的佳句;王安石有“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岳话州桥”的七绝;南宋时的范成大,历尽劫波,于孝宗乾道六年出使金国,途中路过州桥,写下了“州桥南北时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的感慨。甚至连写《水浒传》的施耐庵,也把杨志卖刀的虚构故事,编排到了这里。
日期:2013-07-06 20:26:10
(更新)
如果时运不佳,上岸之际,未能遇见明月,那也无妨兴致,可以一览州桥夜市。州桥夜市跨御街、临汴河,位于水陆交通的要道,更有壮观的州桥,巍峨的明月楼,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自州桥南去,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一路店铺林立,更有各种美食。如果是个饕餮吃货,那就准备一下口水,好好享受宋人的珍馐美味吧:
“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免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姜豉类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离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东京梦华录》)
北宋的都城东京,因袭的是五代后周时的旧城。从唐代后期至五代时,城内的居民不断“侵街衢为舍”,因而唐时的里坊制度,事实上已是名存实亡。后周显德三年,周世宗在旧城外别筑罗城,并没有像隋唐时的长安那样,先筑好了“坊”和“市”的围墙,规定住宅需造于“坊”中,商店需造于“市”中,而是“其标内,俟县官分画街衢、仓场、营廨之外,听民随便筑室”。周世宗对新城的营造,是官府按计划分划街巷、军营、仓场、官署所用之地以后,“即任百姓营造”。这样的制度改革,使得因之沿袭的宋朝都城,以坊巷的架构为主,与唐朝长安的里坊制有着明显不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