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诡异的卫星云图》
第33节

作者: 雪落苍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说当然了,又不是三岁小孩了,那么大的闪混着那么大的雷声,我记错了把脑袋揪下来给你!
  “先不管咱们看见的那东西是不是真的,这里存在铁轨本身就很诡异了。这里可是十万大山的腹地,不知道几百年没人踏足了。在这种地方修铁路难度可想而知,这种工程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根本做不到。小鬼子做事可够乖张的,林子里修铁路,老苏你说他们会不会在地洞里建港口啊?”陈在海插口道。
  我随手踹了一脚陈在海让他闭嘴,现在的我更在意塔莉亚的话,她绝对是想到了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我想你们看到应该不是幻觉,你们听说过录像机这种机器吗?”塔莉亚接着说道。
  对于现在来说录像机这种东西是老掉牙了,但在当时我们记录影像的方式还是很落后的胶片,录像机这种东中西连听都没听说过,整个气象局,乃至整个中国可能都没有一台这种仪器。看着一脸茫然的我和陈在海塔莉亚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始为我们讲解起来。

  听完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录像机(或简称VCR)是一种装有活动录像带盒的录像机,它带有的磁带用来录制声音及视频留作以后播放,似乎是美国人发明的。在我们看来这东西和会放声的洋片机没什么不同,这种东西和我们看到的幽灵列车有什么关系?
  塔莉亚一拢头发叫我们别打岔,本来她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她曾经见过伊万似乎有一台这种东西,出于好奇她便试图弄清楚这东西的构造和原理。录像机在当时的美国和日本很是流行,但在苏联和中国几乎无人知晓,不过这也是当然的。塔莉亚本身并不知道伊万是怎么搞到这种东西的。虽然由于外交的原因很少见到录像机这种机器,但由于这种机器偏向于民用,塔莉亚要找到它的有关信息还是不难的。

  这东西的基础原理似乎叫磁记录,是利用磁的性质进行信息的记录的方式。在存储和使用的时候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读出,从而达到存储信息和读出信息的目的。钢铁等物质在磁化后,磁性能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可做成永磁体,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的磁带上就附有一层硬磁性材料制成的小颗粒。
  我好歹在工作之前上过集体大学,陈在海更是远赴苏联留学,物体可以磁化这种事情好歹还是知道的。但没有想到美国佬和小鬼子竟然能用它们来录制影像。
  似乎怕我们没有掌握到要领,又特地为我们解释了一下磁记录:将各种信息转换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再将它转换为磁记录介质的磁化强度随空间变化的过程称为磁记录,将其逆过程称为再生(重现)过程。
  这一通说教听得我雨里雾里不明觉厉,怎么想都想不出这录像机和幽灵列车有什么关系。
  “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干上这一行的,这点理解能力都没有。听好了现在才是关键!你们看到的那列车就是磁记录现象的产物!它是实际存在的,或者说它是存在过的。”塔莉亚道。“你是说有人把这列车给录下来又故意放出来吓我们?没想到这录像机这么大......”陈在海没头没脑的说道。
  “真是对牛弹琴!那人是有病吗?费这么大劲吓唬你们两个小角色?一枪崩了你们更简单吧?你们好好想想这附近的情况!磁场紊乱不堪,天气变化莫测,这附近一定存在着什么可以作为磁记录介质的硬磁性材料!这火车八成是在某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被附近磁化的介质通过磁记录的方式录了下来。最近你们遇到的那次雷雨一定成了它被再次播放的契机!那浓雾正好成了播放它最好的立体荧幕!”塔莉亚无奈地继续讲道。

  讲道这里我和陈在海算是抓到点门道了。虽然本质的理论全没听懂,但总的来说我们之前遇到的只是过去的残像,不是什么鬼神,知道这一点就好了。
  现在看来塔莉亚的说辞其实有很多漏洞,但在当时有解释永远比没解释要好得多,这潜在地给予了我们很多继续前进的信心。
  塔莉亚似乎也放弃了对我们继续解释,接着讲道:“既然列车存在过,那一定会有什么线索留下来,这铁轨就是证据。日本人一定是用它长期运输着什么东西,我们没几天就会弹尽粮绝,和伊万汇合是指望不上了。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顺着这条轨道走下去,运气好的话没准会发现些什么。”
  按照塔莉亚的说法,我和陈在海之前看到的不过是数十年钱的残像,一个幽灵。它在某个雷雨交加的日子碰巧被记录下来,又在同样的条件下放送出来。
  在整个事件中我们一直都是如此相信的,一厢情愿,毫无怀疑。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东西根本不是残像,最起码不是简单的残像。由于之后经历的东西太超出常理,又过于难以置信,这辆列车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模糊起来。然而在整个事件中,它才是引出一切,结束一切的钥匙,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代价很大,大到几乎让人无法接受,大到差点让我们失去一切。
  当然那时的我是不可能察觉不到这一点的,虽然不是没有一点蛛丝马迹让我注意到,但事情往往不想故事或者话剧里那样戏剧性。就算我们经历一切被改写成剧本,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那也是一出悲剧......
  经过之前的一通狂跑时间已经流失了不少,陈在海建议我们最好快点移动,要后面的东西再追上来咱们死的就太冤了。我看了看表,心想没错再不走天都黑了,感觉这地方夜晚比白天危险得多。塔莉亚也没有反对,一行人清点了一下装备咬着行军干粮便出发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和陈在海方面总共六人,加上塔莉亚带来的三名工程兵总共十人。这种人数在这样的树林里行军很尴尬,排成一字长蛇队伍的首尾沟通会变得非常麻烦,遇到前面如果遇到什么状况根本来不及告知队尾。这里动不动就下雨,加上晚上可能出现的迷雾,白天还好,由于随身携带电池数量有限,一到晚上我们跟睁眼瞎没什么区别,很容易迷路。要是聚成一团又会显得队伍过于拥挤,这里的林子可没有这么宽敞。废弃的铁轨深深的埋在腐叶堆里面,我们不得不每走一段就停下来确认一下铁轨的走向,时不时还要防备野兽或是敌人的突然袭击,站得过于密集和会动的靶子没什么区别。无奈最终我们只好排了三个工程兵走在最前面负责清理道路,每人腰上都系上一根绳子,一有变动立刻拉动。我,陈在海和塔莉亚人手一条,这感觉很奇特,跟遛狗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只看得到狗链。而剩下四名工程兵负责警戒剩下三个方向。

  这方法很傻,很原始,但却能确实的给予我们一定的安全感。我们一共走了三天,中间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倒是幸运地捡到了一箱空投下来的物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