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荣誉——历史上的太上皇》
第18节

作者: 独孤东吾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吕光一心要灭掉西秦,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在自己称天王后利用西秦内讧,想乱中取利,因此出兵攻打西秦。
  没想到西秦看出了吕光大军的软肋,攻打贸然进军的吕光弟弟吕延,前锋失利,吕光被迫退回姑臧。原来一直臣属于后凉的秃发乌孤趁机起兵建国,打败吕光的征讨大军,在凉州站稳了脚跟,这就是南凉。
  战败的吕光回去越想越生气,自己征战一生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窝囊的败仗,必须杀几个人才能发泄自己的怒气。于是找了沮渠罗仇兄弟当替罪羊,他的气出了,沮渠罗仇部众怒了。他们起兵反抗吕光。吕光没想到又出了一直叛逆,马上派自己的儿子吕纂征讨。没想到吕纂大败,结果从后凉又出了个北凉。
  吕光越想越气,自己没当天王时,所向睥睨,整个凉州都是自己的,没想到自己当了天王,不仅长安称帝的愿望无法实现,反而连西秦这样小国都无法灭掉,甚至还出了两个政权,整个凉州一分为三,这样的现实令吕光十分郁闷,很快就病倒了,更令吕光担心的是他在一天,后凉还可以应付西秦南北凉,自己死后自己的这些儿子怎么对付他们,而且此时的太子是吕绍,是自己的小儿子,另两个年长的儿子吕纂、吕弘绝不是甘于人下的主,如果自己死了,他们必定兄弟争位到时自己一辈子努力得来的基业就没了。为了避免他们兄弟相残,自己必须利用自己的父亲权威感化他们,同时提前确立他们的君臣名分,让二人不敢生异心。

  于是他将天王的位子让给了太子吕绍,自己称为太上皇。同时他封吕纂为太尉、吕弘为司徒。接下来是一番情深意重的临终嘱咐。估计他要是有三支箭在手的话,一定会让他们折断,然后再把三支箭放在一起让他们折,然后就成了中国的三矢之誓,但是他没拿箭出来,结果成全了日本的三矢之誓,让他们把这个兄弟团结的故事发扬光大。(当然吕氏兄弟没有团结不知是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没有感动二人)

  吕光先对吕绍说道:“我现在病情越来越重,恐怕不行了。现在三个贼寇一直在窥伺我国,想要寻找我们的间隙灭亡我们。我死以后,你让吕纂统领军队,吕弘管理朝政,你只要无为即可,把大事委托给的哥哥,或许可以挽救。如果你们互相猜忌,兄弟相残,那么晋赵灭亡的或是就不远了。”接着他又对另两个儿子说道:“永业(吕绍)的才能无法平定乱世,只是因为是嫡子才继承我的位子。现在外面有强敌,人心不定,你们兄弟一定要团结,这样可以使基业永存。如果自相残杀,或是就要到了。”这二人听了父亲的话,自然说道不敢有二心,一定尽心辅佐弟弟。吕光看着三个儿子满意的闭上了眼睛,由此中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太上皇吕光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吕光死后,一直说不敢有二心的吕纂在吕弘的劝说下,杀了吕绍自立,后来,在后秦南北凉的夹击下亡于后秦,吕光创立的后凉国随即消失于史册之中
  日期:2013-05-26 21:37:13
  五、死于非命的太上皇--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档案

  姓名:拓跋弘
  生年:兴光元年(公元454年)
  卒年:承明元年(公元476年)
  父亲:文成帝拓跋濬

  母亲:李贵人
  妻子:思皇后李氏
  子女:七子四女。长子孝文帝元宏、次子咸阳王元禧、三子赵郡王元干、四子高阳王元雍、广陵王元羽、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
  谥号:献文皇帝
  庙号:显祖
  陵墓:云中金陵
  死因:毒死
  日期:2013-05-28 09:31:54
  拓跋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帝,同时是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第一位死于非命的太上皇。(秦庄襄王虽说有被杀的传说,但他的太上皇是追封的。晋惠帝虽然也是被毒死,但是他是复位后死的。)他出生在统一北方的的鲜卑王朝北魏的宫廷中,他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十二岁时又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全赖自己的嫡母长大成人。成年后又陷入了和嫡母争夺权力的斗争之中,为了摆脱嫡母的干扰,他选择退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求佛问道,暗中管理国家。但是他的梦想被干练的嫡母打碎了,最终以自己的被杀结束了着无尽的纷扰。

  日期:2013-05-28 10:04:17
  1、北魏皇子
  拓跋弘是北魏第六位皇帝,他是文成帝拓跋濬之子。北魏是由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初名代国。这个国家原本只是十六国时期强大国家的附庸,根本算不上一个有影响的政权。后来在苻坚统一的过程中被顺手灭掉,不过拓跋珪逃了出来,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王子复仇记”了,他历尽艰辛,顽强拼搏最终重建代国。不久他改国号为“魏”,以示自己为中原王朝正统,历史上称为“北魏”。此后北魏逐渐壮大,最终成为了继前秦后又一个统一北方的上述民族政权。虽然北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笔的色彩,但是他的证据长期不稳,具体就体现在皇帝上。北魏皇帝很少有善终的。除了文成帝、孝文帝和宣武帝外基本上都死于非命,就连把北魏带到巅峰的太武帝拓跋焘都被宦官杀了。

  日期:2013-06-03 11:29:03
  所以说作北魏的的皇帝真是不容易,不但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事,还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善终。拓跋焘死后,他的儿子拓跋余被扶立为皇帝,大权自然掌握在宗爱的手里。不过宗爱并不满意这个傀儡,没过多久就杀了他,但是宗爱这个举动也把自己送进了地狱,在他还没显示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时就被愤怒的大臣们杀掉了。在大臣们看来你一个宦官,刑余之人,就应该只是个仆役,凭什么参与国家大事,位在我们之上,而且连杀两位皇帝,照这样下去北魏就亡国了,到时候宗爱就做皇帝了,于是他们终于改变了拓跋焘死时的不作为,联合杀了这个大宦官。

  在处死宗爱后,拓跋焘的嫡孙拓跋濬被立为皇帝,就是文成帝。他的皇后姓冯,是北燕皇帝冯弘的孙女,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明皇后。不过她并不是拓跋弘的母亲,她之所以能在之后操纵北魏政局,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完全是由于她没有生下儿子,如果她有自己孩子估计也只和拓跋弘及他的父祖们的母亲一样只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而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开始在皇位上就实行的“子贵母死”制度。

  日期:2013-06-03 11:48:42
  “子贵母死”制度的发明者是汉武帝。晚年的汉武帝因为怀疑,在巫蛊一案中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刘据,其他的儿子要么早死要么不成材,只剩下了不满十岁的刘弗陵。汉武帝考虑到其母钩弋夫人年青,将来仗着儿子为皇帝,难免会像吕后一样重用自己娘家人,迫害刘氏宗亲,所以他将钩弋夫人赐死,以避免再出现吕后的事。汉武帝这一决策并没有被后世效仿,直到北魏建立,这项残忍的制度再一次被翻了出来。

  拓跋珪是经历过亡国的痛苦的,所以他严防各种亡国的危机,其中外戚重要的乱政和亡国因素,西汉的王氏家族和东汉的外戚不是控制了汉朝的朝政大权了吗?王莽甚至篡夺了皇位,所以必须控制外戚。而外戚之所以能够得势,全凭那个当了皇后和太后的女人。如果皇帝成年的话,对皇后的家人会有所控制,一旦出现幼年皇帝,对那么对自己的舅舅们怎么控制,随意必须提前打压外戚。要想让他们失势,就要除掉那个可能当上太后的人。所以拓跋珪将汉武帝的“子贵母死”的制度搬了出来,规定一旦立皇太子,皇太子的母亲必须赐死,从而保住拓跋家的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