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46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照理,就算不去揍黄石公,张良也该鼻孔朝天,一走了之。但是张良没有这样做,因为此时他心中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这个老头究竟想做什么呢?
  反正四周没人,不如试他一试,张良俯身下桥,把鞋子拾了上来。
  黄石公眼睛都没眨一下,把腿一伸,说:给我穿上。
  穿就穿呗,反正捡都捡上来了,我倒要看看你能憋出什么屁来。于是张良就真跪下来帮他把鞋穿好了。
  黄石公很高兴,笑着站起来走了。走了约一里地,他又折返回来对张良说:看你小子还行,孺子可教,五天后天明时分,到这里等我。
  这下他把张良的胃口吊足了,老头究竟是何方神圣,想要干什么?一般这种情节常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弄不好老头会弄出一本《九阴真经》或是《避邪剑谱》什么的?于是张良很恭敬地跪下说了声:“诺。”
  五天后,张良如约而至,结果看见老人早已经坐在桥上等他了,见张良后到,怒,说既然和老人约定了,怎么能后到呢?五天后再来!
  五天后,张良再次来到桥边,不料又比黄石公晚到一步,被他数落一顿,让再过五天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大半夜就跑到桥边等,等了好久,黄石公才来。黄石公见张良如此诚心,十分满意,说:当如是!于是拿出一部书,交给张良。张良一看,不是什么剑谱秘籍,而是兵法——《太公兵法》。

  黄石公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你十年后必成大器!十三年后你可以到济北来找我,谷城山下的一块黄石便是老夫。
  说完,黄石公便离去,从此就在历史中消失了。
  能得到这样的书,张良很是高兴,他所缺的正是此物!按照项羽的说法,剑法不过一人敌,而兵法是万人敌。张良想复立韩国,早晚要起兵打仗,这部书来得正是时候。于是张良常常在家诵读兵法,用了十年时间将其融会于心。
  当然,张良也不是一天到晚闭门读书的书呆子,在这十年时间里他还一直在做另一件事——任侠。
  所谓任侠,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往好里说是行侠仗义,往坏里说就是常常打架斗殴。总之,就是在这历次行侠的过程中,张良结识了一个人——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小叔叔,此时也是犯了人命官司负案潜逃,便和张良混迹在一起。项伯此人没有太大的能耐,但是有一个优点:特别讲义气,为人处世义字当先,为朋友能两肋插刀。也正因为这一点,张良和他很对脾气。
  此时的张良还不知道,结识了项伯,就等于找到了一把钥匙,当历史的列车行驶到转弯处时,他将扳开最关键的一个道岔。
  日期:2013-07-25 17:19:20
  五十一、黄石公授兵书(2)
  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秦始皇病死了,陈胜起义了,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张良来说,是一个战略机遇,于是他纠集了百余名下邳城中的少年,响应起义。

  百余人的队伍很难自存于乱世之中,所以张良要找一个靠山,他第一眼看上的是陈胜的部将景驹。景驹在留立了一个楚王,声势造得很大,张良决定先去投奔他。
  走到半路,张良遇到了真正能改变他一生的人——刘邦。此时刘邦手下有数千人,准备到下邳去略地。张良想下邳他地头熟,就跟着一起去了。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张良按照《太公兵法》上的计谋,给刘邦出谋划策,颇得刘邦的赏识。而刘邦不拘一格的性格和作风,也让张良觉得在底下做事很痛快,他常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于是,张良就打消了去找景驹的想法,跟刘邦打成了一片。
  但是,我们并不可以这时候的张良就已经决定跟从刘邦了。张良心中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复立韩国,而刘邦的力量还太弱,无法帮助张良,所以此时张良跟随刘邦还属于权宜之计。后来,刘邦丢了老家丰邑,投靠到项梁门下,张良便脱开刘邦,跑去见项梁,建议他立韩成为韩王,复立韩国。项梁应允了。
  于是张良就带着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踏上了自己的征程。这一路走得非常艰难,因为手下兵微将寡,所以张良费尽心机,也只能勉强夺取几个城池,且都无法固守。只要秦兵一来,张良就只能丢下刚开辟的根据地,跑到山里躲起来;秦兵走,他就走出大山喘口气。如此几次三番,张良没能建立韩国,倒是变成了一个游击大队长,这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发展路线是否出了问题。想来想去,张良觉得自己不成功的原因还是因为本钱太小,掀不起大风浪,应该入股大公司才能更稳妥些。

  张良这就又想到了刘邦,此时的刘邦已经羽翼丰满,正在朝咸阳挺进,张良便引兵相随。事实证明,跟对人真的很重要——刘邦看见老相识来,很高兴,也很爽快,立刻就帮助张良攻略韩地,很快就拿下十余座城池。这一下,韩国总算是立住了。
  不过刘邦也不能白帮忙,张良是懂道上规矩的,他把韩王留在了阳翟,就跟着刘邦走了,他得用自己过人的头脑去报答刘邦。
  从此,张良就成了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一名智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