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47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25 21:05:53
  五十二、和平解放
  重新回到宛城那一个夜晚,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偃旗息鼓悄悄地返回宛城,一口气布置三层包围圈,到黎明时已经把宛城围得连只蚂蚁也爬不出去了。
  这一昼夜里,南阳太守经历了自己人生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时光:白天,他先在城外与刘邦军野战,大败,灰头土脸地逃回宛城;随后他又在城头拼死抵挡樊哙部的猛攻,居然险胜,让他小得意了一番;傍晚,看见刘邦撤围西进,他大喜过望,以为刘邦已经饶放了他,便倒头睡了一夜的安稳觉……不料第二天黎明,刘邦又来围城,而且是摆出了要把宛城围到死的架势,一点活路都没留下。
  南阳太守彻底崩溃了,心想:刘老三啊刘老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带你这么玩人的啊!

  于是太守想到了死,他掏出刀子,在自己脖子上抹来抹去。
  但是想活不容易,想死更不容易,人不可能把自己一刀了断,就像不可能把自己憋气憋死一样。就在他抹来抹去的时候,他的一个门客赶过来把刀夺了下来。
  这个忠心而且聪明的门客名叫陈恢,他对这个窝囊废太守说:死未晚也!我来帮你想想办法。
  其实办法陈恢早就想好了,他立刻出城到刘邦军营里拜见刘邦,他要当一回说客。
  在古代,当说客是一门风险极高的技术活,它首先需要有极好的人品,就算不能中体彩头奖,也要是能小奖三六九的那种人品,否则极有可能刚踏进门就被人拉出去砍了;其次,当说客一定要会忽悠,开口三五句话就要保证把人给绕进去,若是滔滔不绝讲半天大道理人家却在打哈欠,那估计很快也就会被咔嚓了;最后,说客必须有着极为灵敏的头脑和极清晰的思维,要有对局势极强的判断力,保证能在短时间内击中对手思想的软肋,以达到说服的目的。

  陈恢这些特点都具备,他一见到刘邦就明确指出:虽然刘邦军看上去气势汹汹,实际上却是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所以是进退两难。
  这两句话分量很重,既提升了自己在谈判中的地位,又直接命中刘邦的要害,所以刘邦只能保持沉默。
  但随后陈恢就让刘邦坐了一回过山车,他说:其实沛公不必忧虑,我来就是来“约降”的!
  刘邦激动得要从座椅上跳起来了,真是原以为对方会漫天要价,不料却是来投降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那么,既然是约降,就要先听听对方的价码。
  陈恢直接开了个跳楼大甩卖价:保证南阳太守待遇不变,照旧做本郡一把手,我们就可以投降,而且城中的军队你可以带走,保证你后方安全。这样做最大的好处还不光在于拿下宛城,而在于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我们共同开创了一个“宛城模式”,今后很多抵抗意志不坚定的城池就可以照章办理,所以等于是“买一送十”,且还是货到付款。
  这么优厚的条件还有什么好说的,刘邦当时就高兴得只说得出一个字了:善!

  宛城于是和平解放。
  当然,陈恢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首先,若他忠心耿耿劝谏太守死守城池结果会怎样?很可能失败,因为太守这副熊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这绝不是打胜仗的料。如果多日苦战之后完成最终还是陷落,照那时的规矩,很可能会屠城。这是陈恢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其次,就算这一次能拼死把刘邦击退又能怎样?天下的形势已经是这样了,秦帝国的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陈恢当然不想在这一棵树上吊死,他要另谋出路。于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他主导了这一次减价大甩卖,用秦朝的国有资产,换取全城的安宁,以及自己的未来。

  刘邦当然也知道陈恢个人的想法,所以他不仅将南阳太守封为殷侯,而且给了陈恢千户的待遇,以表彰他临阵献城之功。
  宛城一战,军事上只是小胜,政治上却是大胜!从此以后刘邦面前一片坦途,所过之处多闻风而降。于是刘邦很顺利就一直打到关中平原的门户——武关之外。而与此同时,河北的项羽刚刚才降伏了章邯,正忙着坑杀投降的秦军,离咸阳还有差得很远。也就是说在这场先入关中赛跑中,当项羽还在起跑线附近折腾的时候,刘邦已经接近终点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