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6-11 23:20:34
第四节 南征北战
(1)
曹丕带着征吴失败的情绪回到都城洛阳后,心情一直是郁闷的,这其中的痛苦一般人无法想象。每一次都雄心勃勃,可每每都无功而返,作为一名想要有所作为的帝王,最大的失意莫过如此!
公元226年正月,在洛阳憋屈的曹丕去许昌散心,对于这座城市,他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愫,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倾注着曹丕与众不同的感情。
他从小在许昌长大,在曹府的深宅大院里由懵懂少年到才华横溢的文学才子,直到跌入世俗的政治漩涡,让他蜕变为冷血无情的政治奴隶,最终君临天下,他都是在这里。
心情不好时,去一个有昔日回忆的地方,或许能暂时忘却心中的不快。曹丕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另外去许昌还可以检查一下当地的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曹丕带着较为轻松的心态去许昌溜达,有时候不得说,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缝,这许昌城平时好好的,就在曹丕刚到时,其中一城门却无故崩塌。
曹丕的心情被彻底影响了,史书上,面对此情此景,曹丕的反应是:帝心恶之,遂不入,头也不回的向洛阳走去。
日期:2015-06-11 23:21:29
南征北战
(2)
迷信的古人总是能将一些自然的事物和人的生老病死,乃至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许昌城门的崩塌,似乎预示着大魏王朝将要出现一场变故,要么江山分裂,要么君王身死,总之会有事儿发生。
以现在的科学程度,你完全可以对这些神鬼论嗤之以鼻,但在哪个生产力落后的年月,这些虚无的东西就是人们的信仰。
而在许多时候,它总是不可思议的表现出神奇的一面。
这一年5月,史书中一直没有任何生病迹象的曹丕突然身患重疾,病情发展之快,临床痛苦程度都让人大吃一惊。
就在半年前还率军征战的曹皇帝竟然一病不起,整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直接处于弥留之际。
曹丕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已坚持不了多久,身为帝王,他必须要为帝国安排好后事。
曹丕虽被病痛折磨的肉体和精神同时疲惫,但他的脑子始终是清醒的,一番深思熟虑后,曹丕拟定了托孤大臣的最后人选。
之后快马加鞭的将圣旨送到每个托孤大臣的手里,紧急召召中军大将军(魏朝时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地位常仅次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高级军官)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四征将军之一,资历高者加为“征东大将军”,曹魏时,官位低于三公,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进京托付后事。
日期:2015-06-15 15:11:39
南征北战
(3)
四位托孤大臣中,曹真和曹休是曹氏集团族人。当年曹操起兵自立,曹真的父亲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曹操因怜悯曹真少年丧父而待其如亲子一般,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率领虎豹骑。
而曹真在之后也不负众望,用真刀真枪的厮杀证明了自己绝非靠父亲功劳,充分的表现出名将风范。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尤为突出,曾一度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俨然成为镇守曹魏西北的擎天柱。
曹休是不仅仅是自家族人,还是跟着曹操打天下的老革命。当初老曹讨伐董卓时曹休就前往投奔,曹操称赞其为“千里驹”,如同亲子般看待,并使他率领虎豹骑宿卫。
后来汉中之战中,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他又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
不难看出,此二人皆为曹魏这个庶族政权的基石,或者说,是曹魏政权最为可靠的亲密战友。曹丕在托孤之时重用曹真、曹休,除了为平衡权利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依靠曹氏宗族以防不测。
曹丕在早年虽然也对曹氏宗族大家封赏,封王赏候的也不在少数,但这些曹姓诸王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实际权利。当然,这和曹丕当初兄弟之间争储有关系,似乎也可以理解。
日期:2015-06-15 15:12:23
南征北战
(4)
只是这样一来就会消弱曹氏在全国的统治力量,这种弊端在短期内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日益突出,尤其在外臣威胁皇权时,皇帝因失去外围曹氏力量的支持,就会显得孤立无援。后来司马氏篡魏,基本上就应验了这个现象。
不过话说回来,分封这种东西好处和弊端都不是长久的,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在不断的转换。假如曹丕封王给予诸王实际权利,那么外臣篡逆似乎就可以避免。只是这样以来新的问题有会出现,随着老一代的去世和诸王国力的大增,诸侯威胁皇权的事将会不可避免的产生。
这是一个既令人头疼,又特别矛盾与纠结的问题 ,对健康人如此,对弥留之际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曹丕深知其中的道理,但对于此时的他而言,面对许多即将要说清的事情,除了时间不够,更多的则是皇权游戏欲语却收的无奈。
和老曹的六十多岁相比,四十岁的曹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的短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而人之将死呢,那声音又岂止是一个哀字道清呢?
怪就怪他不珍惜身体,一生喜好女色,甚至连老曹的女人也不放过,为此,还被他的母亲骂为畜生不如。即使这样,曹丕依然喜欢这一口,长期这样,可怜的小身板怎能经得起呢?
日期:2015-06-15 15:14:22
南征北战
(5)
此时,他亲手创建的帝国如黎明过后的朝阳,而他却是一副人约黄昏后的凄凉。命运是如此捉弄人,那生命的尽头多么遥远,只是对于他曹丕,又是如此的近。
算了吧,认命吧!以皇帝的身份有尊严的死去,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辉煌呢?何况他还有一个不错的后人,也算瞑目了。
只是儿子尚年轻,他必须用最后的一丝力量安排好帝国巨轮的水手和航向!
接到圣旨后,除了陈群一直陪在曹丕身边外,曹真、曹休、司马懿三人星夜兼程赶往洛阳,只为那临别一眼,以及梦中渴望的权利。
龙榻上的曹丕生命只能用分来计算,龙床前的曹睿哭的死去活来,榻下的四位托孤大臣满眼含泪,表情严肃。
龙宫肃然,虎贲威严,似乎整个世界都跟着严肃了!
曹丕用最后的气息安排后事,希望儿子能善于听取托孤大臣意见,不要对四大臣起疑心,也希望曹真、司马懿等能倾尽所能的辅佐少主。
直到他闭上眼睛,停止呼吸,安排才结束。
这是司马懿第二次当托孤大臣,和曹真、曹休这两个曹氏宗族相比,他和陈群就是典型的世族阶层代表。
日期:2015-06-15 15:15:13
南征北战
(6)
不得不说,曹丕的托孤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在于他能正确分析帝国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清醒的认识到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利益链条所在。
最后在托孤的人选上的选择也极为恰当,陈群、司马懿是当时世族阶层默认的领袖之一,选择此二人,等于曹魏政权照顾到了世族阶层的根本利益。
这有利于政权平稳交接,更有利于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能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上层建筑的稳定,给曹魏政权带来的实际好处是,能从容应对来自内部、外部的不稳定情况。
此时的司马懿四十七岁,长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的磨砺,已使他方方面面不能再用成熟来描述,而是一种多年修行的老辣。正所谓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随着曹丕时代的结束,曹睿时代的来临。司马懿最为惊心动魄、最为灿烂的一段人生才真正的拉开序幕。
如果说曹操、曹丕时代,司马懿的才华多多少少有些压抑,那么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的才华将会在广阔的舞台上尽情的绽放。即使也有挫折,也会比前面的压抑好的多。
日期:2015-06-15 15:16:10
南征北战
(7)
本人很喜欢茅盾先生的一句话: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纵观司马懿前面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司马懿之所以杰出,并非因为他不曾遭过挫折,而是因为他能从挫折中站立起来。
许多时候,我们都清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深知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
而我们大多数人呢?当我们自己遇到挫折、收获苦难时,就会自暴自弃,神智错乱间也忘记了落在地上的甜果。
可悲也!自己,可叹也!司马懿。
从辅佐曹丕到此时成为新朝的托孤大臣,世界在变,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彻底形成;人也再变,曹真、曹休、陈群,乃至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对手诸葛亮、孙权、陆逊,都已不是当初的他们,包括他司马懿本身。
被死去的先主任命为托孤大臣固然是荣幸的,但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古代皇权社会,掌权太大往往又是危险的,也是最为新君所忌惮的。
长期在政治漩涡里博弈的司马懿怎能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司马懿知道该如何侍奉新主,或以退为进,或中庸静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