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
第38节

作者: 岷州苍狼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曹丕终究是一代英杰曹操的儿子,他的骨子里除了遗传了老曹让人叹服的文采之外,也点点滴滴的秉承了一些老曹武略方面的基因。
  但凡生命不息,将会战斗不止!这句话同样适合于小曹皇帝。
  日期:2015-06-11 17:25:41

  魏之萧何
  (37)
  公元225年4月左右,经过长时间的备战,曹丕率领士气旺盛的北方虎狼之师向江东进发,大有生吞活剥东吴的架势。到8月时,曹魏大军历经后防不稳和艰难跋涉,终于进入江淮地区。
  出征前,司马懿再次被任命留守后方,曹丕的给他的任务是:内镇抚百姓,外供给军用物资。
  司马懿依然是谦让一番,说自己如何不好云云。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将谦让作为一种美德进行传承,但任何事都有一定的限度,谦让的太过,就可能是一种不怀好意的阴谋了。
  临出发时,曹丕还特意为司马懿下诏书:“我深深担忧后方之事,所以委托给你。曹参虽有战功,但萧何更为重要。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不是很好吗”
  这是一剂镇定剂,这更是一副安神静心的良方。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曹丕真情之流露,能将司马懿比作汉初三杰之萧何,这种信任度的提升对司马懿而言肯定是十分感动的。
  当年刘邦之所以能率军纵横天下,就是因为萧何让他有了可靠的战略后方。此时曹丕率军远征,司马懿扮演的就是萧何的角色。
  率军征伐,一个稳定的后方就是能取得胜利的保证!曹丕虽不精通兵法,但对于战争最基本的规律还是理解的。
  日期:2015-06-11 17:27:11
  魏之萧何
  (38)
  面对曹丕气势汹汹的进犯,东吴老大孙权以牙还牙争锋相对,紧急调集大军,部署在曹军运动的前线地区,基本上形成了和曹军的对峙局面。
  对于此战,曹丕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在出征之前朝堂上虽有反对之声,但能站出来阻止的却寥寥无几。
  大臣鲍勋就是极力劝谏之人,他首先指出前面征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吴、蜀两国唇齿相依,凭借地势险要和长江的阻隔,有难以攻克的优越条件。这等于变相的说明曹丕根本就没有对失败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总结,在没有完全知彼知己的情况下盲目出兵。

  而后鲍勋又说了前面亲征时曹丕所出的洋相,当时龙船被波涛漂荡在长江南岸遇阻,曹丕身陷危境,大臣们心惊胆破。曹军前线的溃败,也让后方出现骚乱,那时朝廷几乎被倾覆,鲍勋特别说明此事应为后世百代的警戒。
  最后特别说明如今又劳师动众,远途征讨,每天的经费需要用千金,国家的钱财都白白耗费掉了,而狡猾的敌人仍在那里耀武扬威,鲍勋认为再不可以这样了。
  鲍勋在曹魏集团里是有政治信仰坚定的分子,从现有的史料里,本人得出的结论是鲍勋对曹氏王朝是忠贞不二的,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这段话的真诚度。
  可一心想要战争的曹丕对于鲍勋的言语却做出了过激的反应,将其贬官,最后有找了个借口将鲍勋处死,曹丕战争的态度的可谓坚定。
  日期:2015-06-11 18:12:01
  魏之萧何
  (38)
  只是这场耗费巨大的远征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史料记载: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从这些文字的描述里可以看出,曹丕的生命中最后一次远征同样是无功而返,之前鲍勋的预言彻底成为现实。
  那在后方勤奋工作的司马懿绝对没有想到曹丕撤退的速度如此之快,说不定他正在将征集的粮草往前线输送,期盼曹丕能够旗开得胜,结果看到的却是垂头丧气的大魏皇帝从广陵返回洛阳。
  前方未建寸功,却无法掩掉司马懿留守后方的功劳。只是面对失败的曹丕,做臣子的往往都要看君王眼色行事。也难怪,皇帝心情不好时,大臣们都很为难。
  曹丕或许察觉了司马懿的谨慎,把司马懿叫到跟前,说了一句体现君王对臣子极度信任的言辞:我在东边,你应该总管西边之事;我在西边,你应该总管东边之事。
  直到此时,曹丕与司马懿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场景,君臣一心,鱼水情深。而司马懿也达到了他事业的一个新的高度,只是前方漫漫人世之路,司马懿的人生还在后头。
  征吴无果,曹丕意气奋发的雄心再次被现实击碎,他的梦想就像他那即将枯死的肉体一样,开始在他的世界里慢慢淡出,之后虽偶尔复苏,但却病入膏肓。
  战争在他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他快乐时结束,这就是此时曹丕内心的真实写照,有点忧伤,甚至是无法言喻的凄凉。
  战争对于芸芸苍生而言始终是灾难性的,血腥与屠杀,瘟疫与破败,都在时刻摧毁者受害者用千年垒砌的文明。
  只是发动战争者不会如此理解,或是欺世盗名,或是掩耳盗铃,嗜血的战争机器们总会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古往今来都为一丘之貉,后世者往往却五十步笑百步。

  对于曹丕这种身份而言,战争仅仅是帝王的娱乐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