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略分析第一书》
第1节

作者: 一笑扬天198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序言
  大凡世人用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纵知其二,不知其三,就算能深知其三,将中国古代智慧的核心——谋略使用得出神入化,收发由心,然而对于历史的局限,也是茫然无知,措手无策。在三国时期,以袁绍之能,曹操之雄,刘备之杰,孙权之明,诸葛亮之智,司马懿之谋,无论是功未成身已亡,还是功成名就,独霸一方,甚至是功成一统,帝业得成,他们对于历史和天下交与他们这种杰出人物的长期和短期的使命,全都交出了白卷。所以,袁绍早败,魏蜀吴三朝短命,诸葛折寿,完成一统的西晋王朝,虽然传了四任,实际上不过是二世而亡,纵然东晋偏安东南,然则外不能制狄夷,内不能平纠纷,内忧外患时时皆有,家国无时能宁。

  区区一部三国史,计策频出,智慧纷呈,可谓已达中华古代谋略之巅峰,中华古代智慧之精华,毕显于斯。一般人熟读三国史,自以为熟知权变,精通谋略,然则岂知,三国谋略之辉煌,其实是计中有计,谋中有谋,局中有局。《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修改《三国演义》的毛宗岗父子,乃至1700多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研究三国的专家或者是业余爱好者,通常只能读懂三国智谋的第一层,至于其中更深层的原因,远未发掘。不知多少人物,只懂智谋第一层,不知计中之计,局中之局,结果遭遇失败,还不能明白其理。

  许多年轻人,刚刚迈入职场,本是豪情万端,却发现事事不顺。如果他不幸,从此颓废到底,一生理想就此终结;如果幸运,会有职场老手点拨他,将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投机取巧,年轻人按照职场老手的建议去做,果然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但是,如果这样,这个年轻人虽然已经在职场游刃有余,但是也已经锐志消磨,意气不再,热望成空,壮志难酬。虽然他拥有一个年轻的身体,但是心也沧桑。更有甚者,有人会教他心狠手辣,无毒不丈夫。即使他获得了个人成功,但是他也不再是那个年轻时光明磊落的人了。他曾经的理想,同样就此终结,他也就成了无形无际的文化桎梏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可谓灿烂,然而,也可以说是老态毕呈。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谋略,不是教你如何去阴人,就是防止如何被人阴。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被这种思想压抑得无法自由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也就垂垂老矣。
  日期:2013-09-01 18:53:28
  许多年轻人,包括古往今来的许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历史人物,对于上级不同意自己的正确意见,气愤填塞于胸。笔者将在本书中说明,你的意见是对的,上级不采用你的意见也是对的,你完全可以用更好地方法去实现你意见。计策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区别只是在于做人境界的高下之分。之所以你无法以更好的方法实现你的意见,那是因为做人的境界还没有到达那种程度。
  厚黑之学,实为小术,居然成为许多人安身立命之法宝,权谋智慧毒害之深,可见一斑。李宗吾以三国人物曹操和刘备来举例,那么笔者也以三国为例,将在此书中均以堂堂之法悉数破之。这等伎俩大行其道,可见五千年文化之遗毒,毒害之深。李宗吾,弃精华于不顾,视珍珠为敝履,以为“厚黑”二字能成霸业,真是匹夫之见。且看笔者如何将三国历史以堂堂之法演绎。
  本书的立意志在将中国古代所谓谋略的阴谋诡计尽数破除,扫五千年文化之余孽,除二千载封建之遗毒。五千年的权谋诡计,可谓变化万端,鬼神莫测,令人防不胜防,但是笔者尽以堂堂之阵破之,往往所谓奇谋妙计的背后,成功另有深层原因。
  笔者本来是科技研究者,然而在科技研究中发现,中国与西方的科技差距,骨子里是文化差距。虽然今天中国的问题错综复杂,而笔者认为,当今中国问题,不过是中国五千年古代文化遗毒与西方资本主义毒瘤相互交错而产生的阴影的重合。要破解中国当今迷局,那么要从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社会既有问题这两个本体中去找寻。

  笔者写三国,不过是从中国古代史上抽出一个典型时代,立意破产中国古代文化的毒瘤。
  笔者参加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8月19日那期节目,对在座的12位私企老板发难,虽然由于节目的限制无法发挥我的能力,但是仅以气场就足以震慑全场,即使下场之后,台上的12位私企老板依然心有余悸,说:“仿佛梦一场。”笔者参加这次节目,是向既有的商业模式下达了挑战书。在中国,绝大多数私企,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商业逻辑最阴暗的一面。在国企中,中国文化固有缺陷比较明显;在外企中,则是西方商业逻辑比较明显。而在私企中,绝大多数私企将这二者最阴暗的一面结合了起来。

  虽然台上这些boss在中国的私企中,也许还算是不错的了,但是我恨铁不成钢,所以我对他们进行攻击,如果他们做得好,头脑不僵化,完全可以给员工开高工资,我们国家经济的竞争力绝对不只是现在这种水平。
  笔者在今后十年之内,把理论方面的工作做好,有了这些理论方面的支持,十年之后,许多顽疾,迎刃而解。
  笔者在生活中的体会是,在中国,即使是公务员、企业家、高薪收入阶层,都仿佛被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逼迫去做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笔者就是要把这股巨力找出来,将之消除。
  日期:2013-09-01 20:07:10

  回到本书的话题,本书说三国,有以下三个“绝不”特点:
  1、绝不从后事推论前事。今天的很多人必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看好的一只股票,已经持有很久了,但是却迟迟不涨,烦恼之际将其抛弃,这只股票却突然连拉几个涨停,徒自后悔不已——自己曾经多么聪明,却没有坚持,不是自己不聪明,而是自己没有耐心。后人评论郭嘉、贾诩料敌先机,谋略如神,不过以后事论证前事罢了,真正的谋略高手,岂会空自等待事件发生,就如今天的人炒股,如果预料到某只股票暴涨,当然会提前买入,早早布局。如果真正明白谋略的精髓,像贾诩、郭嘉那样料事如神,并非难事。虽然在许多重要会议上,智谋之士唇枪舌剑,异彩纷呈,然而,对于一个谋略高深的人来说,大堂之上的谋士辩论,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我们看英雄人物,时而选择多数人的意见,时而选择少数人的意见,偏偏结果都正确,似乎其智谋极其高深,实际上不过是其心中已有计较,成竹在胸,庙堂争辩,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史书往往对于历史人物,即使是同一个英雄人物,有时说他不“明”寡“断”,以至于失败,又有时说他,慧眼识珠,力排众议,独定乾坤,不过是以果证因而已,实在是贻笑大方。而且,这些英雄人物有时偏偏对正确建议拒不采纳,以至于后人扼腕长叹,但是,笔者将以分析告诉你,但是这些英雄人物拒不采纳正确意见,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而这种原因,谋士绝不可能知道,史官也就更不可能知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