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03 21:05:00
而事实上,上述对董卓的分析,只属于技术性分析,而不是根本性分析。董卓的出现,是士人集团傲慢与偏见的必然结果,这将在第六章中进行分析。
这就是三国史中,有分量的第一计,通过这样解读,还有人怀疑袁绍的智商吗?还有人认为这是馊主意吗?
不知道读者看了这些分析,觉得瑟瑟发抖?请读者先不要发抖,因为像这样的毒计,时时在你的身边。
不知道读者是否听到领导这样的称赞:“你表现得实在太好了,公司决定重用你,给你派遣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如果读者听到这样的话,先不要高兴,首先得看这个任务是什么——既然要“重用”,当然会给你一些重担,普通的任务已经显现不出你的价值。
在一些企业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记录——被公司委以重任,派到一个崭新的地方去,无兵、无钱、无资源,一个人打拼。如果打拼成功了,那么恭喜你,公司将会派遣更重要的任务。事实上,根据他们的回忆,他们的大多数同事撑不住,都走了,他们之所以坚持,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你像他们一样奋斗,而且已经做得相当有规模了,那么公司会提高你的职位,你会成为报酬优厚但是无所事事的公司高管,但是,你手中的那些资源,必须要交出来。如果你这样舒舒服服地过了几年之后,公司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像你这样的拿钱多干活少的高薪人员,自然是裁员的最好对象。
日期:2013-09-03 21:08:16
对这个计策感受最深的应该是销售人员。如果销售人员表现好,提成自然会多,但是每过一年,老板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年增长了30%,那么今年就得增长50%。如果你干得好,公司收获利益,干得不好,公司正好裁员。假设这位明星销售人员的业绩连续几年突破期望,那么会被提拔成销售主管或者总监,但是很不幸地,老板会暗中把他的客户资源(这时候都是大客户)逐步由个人转移到公司。想必很多销售人员成为销售总监和主管,都会遭遇为了客户资源而与老板进行的一场龙争虎斗。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销售人员坚持认为客户资源是自己辛苦挣来的,甚至是拼命换来的,应该属于自己。而公司则坚持认为,销售人员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有公司这棵大树作为靠山,公司的发展不应该掌握在随时可跳槽的少数人手中,否则公司有随时可能被颠覆的可能性。如果销售人员任凭老板夺取客户资源,几年之后,一个没有客户资源的销售总监,对公司还有什么用呢?下面那么多销售人员还等着提拔呢。而对老板来说,如果不能够亲自掌握客户资源,他又如何能够安心呢?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手下核心大将的跳槽,往往使公司伤筋动骨,甚至破产。
有人会说老板们心狠手辣,但是这个世界上,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老板们这些大鱼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有一条大鲨鱼正在等着他们。
一位知名风险投资人(好像是今日投资的徐新)说过,投资界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这个公司是否上市,事实上,上市公司是行业中翘楚,掌握行业中最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不妨看看这些上市公司的境况如何。
日期:2013-09-03 21:08:39
在美国曾经有一家很有名气的网上售货公司叫Overstock,它于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受到华尔街的追捧,但是在2005年的第二季度,它的每股盈利比华尔街预期少了一两个美分,但是就是这小小的一两美分,竟然使得Overstock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在Overstock的当季业绩出来之后,华尔街马上调低对它的评级。第二天,Overstock的股票一泻千里,并且在随后的短短的几天里,Overstock的股票价值就已经跌掉了一大半。Overstock的CEO在受到打击和气愤之余发狠心要调查清楚此事。他经过调查发现,Overstock公司的股票被某些金融公司恶意卖空,而卖空的股票数量竟然高达Overstock实际股票数量的十几倍。然而,按照美国证监法的规定,这些恶意卖空的公司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是,Overstock公司的股价却因为这种十几倍的凶狠卖空而狂泻不止,一落千丈,公司也几乎关门,后来几经磨难才艰难生存。在这一事件中,华尔街首先通过评级公司对Overstock进行打压,然后对冲基金恶意抛售,几乎没有用任何成本,就把一家已经颇有名气的公司折腾得死去活来,通过卖空股票上挣得暴利。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像Overstock这样的中小公司,命运在很大程度上随时随地地被华尔街所左右。
日期:2013-09-04 19:48:41
这个故事摘自于吴军的《浪潮之巅》,但是作者引用这个例子,仅仅是说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必须仰华尔街的鼻息的现象,并没有说明背后的真实原因,我在这里不妨指出。事实上,非但是中小公司,即使是企业巨鳄也一样不得不花样百出地讨好华尔街。1996年,从AT&T分拆出来的朗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用供应商之一,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也受到了华尔街的追捧。但是,在电信设备修建期的高峰过去之后,朗讯公司的销售出现下降。为了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朗讯公司不得不贷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公司来购买它的产品,就是为了提高营业额。虽然在几个季度里它的业绩表面上看比较漂亮,但是这些贷款是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旦这些借贷的公司倒闭,朗讯的货款就永远要不回来了。果然,后来经济危机爆发,这些公司倒闭,朗讯出现了巨额亏损,最终变得一蹶不振。而雅虎公司为了获得华尔街的欢心,低价售出它所持有的全部Google股份,并记入其利润,将财务报表做得非常漂亮。此后,当再也没有Google股票可出售时,雅虎的利润便迅速下降,公司也进入衰退,股价下跌,最终依然是遭到了华尔街的抛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