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航海史》
第1节

作者: titanjac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3-1 16:26:00
  开篇 上古人的航海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周边的区域,由于土地肥沃适宜居住进而形成了农耕文化。尽管我过农耕为主,但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水域离不开航海。在11000至7500年前,北京的山顶洞人.山东的大坟口人,浙江的河姆渡人,都是傍河面海而居的。近代在山顶洞和北京昌平县的雪山遗址中,均发现钻了孔的海贝或海螺壳串制的装饰品,在浙江河姆渡百越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海鱼骨。这些出土文物,足以说明沿海居住的先民.主要是靠渔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在河海边的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形成了具备航海特色的龙文山和百越文化。也是这两个文化分支开始了中国航海的最初序幕。

  首先我们来谈谈航海工具。
  航海工具简单来说就是载人货渡河渡海的一种有形载体,航海工具的产生源于上古人民渡海的欲望。当人们发现海中有大量的资源,河对岸有更多的猎物,他们就思索如何才能渡河。聪明的人类从自然界的浮性得到启发,通过选择浮性好的物体来渡河《物原》一书上说:“隧人氏以鲍济水,伏羲氏始乘俘”。说明上古人是跨着一根树干,或是抱着一个葫芦作为浮具渡水的。《易经》上有“包荒(kang)冯(ping)河”这样一句卦辞,“包”即匏的假借同义字,就是葫芦; “荒”是空虚的意思,“冯”意即是单身游泳渡水。“包荒冯河”便是抱着空心葫芦游水渡河。

  这种渡水浮具,后来又发展到把数个葫芦用绳子绑到一起,以提高渡具的浮力,名之谓“腰舟”。即可以捆在背上,扎在腰间,解脱出抱持葫芦的双手,再配合上双脚用四肢划水,比原来便利了许多。后来人类开始饲养牲畜的时候,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用浑脱兽皮充气后制作的皮裳浮具。这些简单的渡水浮具,在历史上延续使用了很长时间。

  随着人类的不断实践改良,航海工具不断革新。
  日期:2012-03-02 12:09:45
  1.1.2 筏
  尽管出现了漂浮工具,能渡河了,但过河后人身体湿漉漉的,影响了形象影响心情,大冬天的还容易受寒。聪明的人类又开始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他们发现将有浮力的物体绑扎在一起可以加大浮力,足以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漂浮在水中,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筏。筏的出现是人类摆脱水浸主动创造水上交通工具的一个飞跃标志。

  我们对筏的概念是若干根树干或大竹捆扎在一起的浮具,但最早的时候只要是把具有浮力的原材料都绑扎在一起都能称之为筏。经近代学者考证,筏是新石器时期的百越人发明的,以后随着越人在海上的漂航活动,将筏子流传到印支半岛,南洋群岛和拉丁美洲的秘鲁沿海各地。
  筏可以说是舟船的前身,但筏不具备有容器型,不具备干舷,所以还不能称之为舟,只有当独木舟出现了,世界船舶的雏形才初现。独木舟就是先古人们对筏的改良,但这还得借助当时已有的生产工具,石斧和火(恩格斯断定),在福建连江县出土的独木舟,其舱体上便遗留着明显的火烧斧凿的痕迹是一个证明。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一处新石器的遗址,遗存物中有六支用整块木板制成的木桨,在附近还搜集到一具夹炭黑陶质的独木舟模型。这两件文物,均属于河姆渡第四文化层的遗存,经测定.是7000年前的遗物。证明了我国先古前辈们已经可以制作独木舟了。

  1.2 上古人的航海
  提到上古人的航海不得不提到龙山文化和百越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同大汶口文化为一个体系,据研究表明咱们汉族人有60%是龙山文化的后裔。其出土的偏刃石锛,是制作独木舟的工具由此可见,龙山人是长期生息在沿海地区乘舟弄潮的先民。随着他们早期的海上活动,将龙山文化的器物和民俗,从山东半岛漂过黄海和渤海,传播到辽东半岛各地。在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和岛屿上,遗留下龙山人逐岛漂航前进的足迹。

  日期:2012-03-03 13:12:03
  1.3.2 上古人的航海
  提到上古人的航海不得不提到龙山文化和百越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同大汶口文化为一个体系,据研究表明咱们汉族人有60%是龙山文化的后裔。其出土的偏刃石锛,是制作独木舟的工具由此可见,龙山人是长期生息在沿海地区乘舟弄潮的先民。随着他们早期的海上活动,将龙山文化的器物和民俗,从山东半岛漂过黄海和渤海,传播到辽东半岛各地。在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和岛屿上,遗留下龙山人逐岛漂航前进的足迹。近代,在朝鲜南部的全罗道、庆尚道各地,均发现了龙山石棚墓葬的遗存。并在朝鲜、日本、太平洋东岸和北美阿拉斯加等地,还发现了龙山文化中的有孔石斧,有孔石刀和黑质陶器。标志着龙山人在远方海上活动的行踪。

  从在海外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分布状况来看,他们是从山东渡过渤海。沿着黄海北岸到达朝鲜半岛南端,然后借左旋环流漂航到日本北部的出云地区,再穿过津轻海峡,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漂航。这条海流在北纬40度,长年西风、东流、顺风顺水,流速每日为20-25海里,一直可以漂航到北美洲西岸。近代考古界在朝鲜、日本、阿拉斯加、太平洋东岸发现的龙山有孔石刀、石斧和陶器,便分布在左旋环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所流经地区的附近,证明龙山人的海上漂航,便是趁着这两条海流东去的。

  百越文化,是泛指上古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越族各系先民所创造的文化二百越人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他们创造的百越文化的特型器物是印纹陶器和有段石锛随着百越人的海上活动,把这些器物首先传播到沿海各地。根据考古界的报道,在太平洋上,有段石有13个发掘地区:菲律宾、苏拉威西、北婆罗洲、夏威夷、马奎萨斯、社会岛、库克群岛、奥斯突拉尔、塔希地岛、查森姆岛、新西兰、复活节岛、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百越人在东南沿海。是趁着另外两条海流向东漂航过太平洋的。第一条是北太平洋海流,它位于北纬30度以北的西风带,长年向东流,流速是12海里。假若以北纬30度作为东西基线的话,正是从钱塘江口附近的河姆渡,中途通过夏威夷群岛北端,而后直对拉一丁美洲墨西哥北部的瓜达卢佩岛附近。近代在复威夷岛上出土了有段石锛和大汉口人的遗骨,证明了百越人和龙山人趁这条海流向东漂航的事实。

  第二条是赤道逆流。此海流处于北纬3~10度间,常年向东流。这个海流在东经180度处,与南赤道洋流相遇后,即分成两股:一股继续东去;另股则南下,形成澳大利亚洋流,于此处流向转东,即为新西兰洋流,此流再合于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迳直东去,便流到美洲的秘鲁。近代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婆罗洲、苏拉威西岛、波利玻里尼西亚各岛出土了大量的有段石锛,而这些岛屿的地理位置,又正好都处在这条赤道逆流的必经之路上。

  日期:2012-03-04 21:47:33
  第一章、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开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