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9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获悉主公要来“督过”的消息,吩咐部下,主公日间不来,晚间必到,主公来了,急速来告,我好亲自出迎。
  实录在此不惜笔墨,记录了一个太祖再遭人陷害的细节:郭子兴夜间驰抵和阳,恰好守门将领与朱元璋有隙,故意先把郭子兴迎入馆舍安置好,才去告诉朱元璋——大约要借朱元璋的怠慢,激郭元帅之怒吧。
  朱元璋闻讯,赶忙到馆舍参见,郭子兴怒而不言者久之(他是怒朱元璋怠慢呢,还是为了来“督过”的那件事?),然后道:“汝为谁?”郭子兴这么问,似是令干女婿扪心自问:你是如何才有今日的,莫要忘了自己姓甚叫啥!
  朱元璋忙“称名以对”,大概是答“末将或小婿朱重八”之类吧。
  “汝罪何逃!”郭子兴含怒道。
  “诚有罪,然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当速谋。”
  朱元璋并不急于自辩,而是先认个罪,然后说:您责我的不过是家事(先套个近乎:俺俩到底是翁婿嘛),缓点急点,不打紧,可以慢慢处理。但今日有一件外事,迫在眉睫,间不容发,必当速理。
  他的话果然引起郭子兴关注。“何谓外事?”郭子兴问道。
  “孙德崖在此。”朱元璋告诉他,“昔公困辱濠梁(即濠州),某实破其家以出公,今相见,宁无宿憾?此为可忧!”
  朱元璋说,主公您曾受孙某困辱,是我破其家救您出来的,今日相见,难道没有宿憾?这一句话说得很令人惘然不解。孙家既然是你老朱打破的,你与孙某相见,如何没有“宿憾”?郭子兴受辱于濠州,今日不期然而至,不正是报宿憾之时?难道孙德崖辱人再先,如今跑到人家的地盘来乞食,难道还要让主人家避之三舍吗?我觉得朱元璋明知收容孙德崖,惹怒主公,竟亲自跑来督过,他故意拿“宿憾”来说事,是以进为退、避实就虚、先入为主之计,先以此慑住郭子兴,好模糊他此行问罪的焦点。

  这一手似乎奏效了,实录载:“郭子兴惊,遂默然无语。”揣其语意,好像郭子兴竟然不知道死敌孙德崖当下就在和州似的。我不信他耳目如此闭塞,怀疑其中别有隐情,实录没有明言。
  孙德崖当晚就得到郭子兴到来的消息,次日五鼓,派人来对朱元璋说:“令岳既然来了,我只好告辞了。”

  朱元璋“大惊,疑必有变”,一边急报郭子兴备之(昨夜是否有备,如何备御,没有记载),一面去见孙德崖,故意问:“何去之速?”孙德崖道:“你老丈人难以相处,所以要走。”朱元璋察其辞色无他,就对他说:“今两军共处城中,若忽然间一军尽起,怕下人不谐,不如让大队先行,孙公留后,也好有个弹压。”孙德崖答应了。孙军即开拔,陆陆续续开出城去。
  《太祖实录》在讲此事时说:“(孙)军既发,有饯其去者,邀上(朱元璋)与俱。因出城,行二十余里。”应是曲笔,并不可信。朱元璋此时异常担心郭、孙火拼,岂肯亲身犯险,去吃什么践行酒?疑应是朱元璋与孙德崖谈妥条件,朱入孙军为质,孙则答应留后弹压。不然,孙德崖对郭子兴固蓄宿憾,他何尝不惧郭子兴对他存有更深的宿憾?若非郭子兴的令婿向他做了人生安全的保证,并自请入孙军做人质,他是不会答应的。

  但不知什么缘故,孙军前部离城不过20里,就传来消息,郭、孙两军在城里打起来了。可能是郭子兴趁孙军主力出城,出其不意对孙德崖下手了。
  这几乎要了朱元璋的命。朱元璋一听不妙,策马就逃,企图脱离孙军,但还是被孙德崖的部下抓住。但因为孙德崖还在城中,生死不明,孙部也不敢加害。孙德崖的弟弟命人用铁链将朱元璋锁颈,然后派人到城中打探,知道郭子兴已经将孙德崖捉住。过去郭子兴做孙氏之囚时,被上了大枷,关在地牢里,大吃苦头,如今郭子兴报之以粗大的铁链,紧系其颈。郭子兴马上要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了,他高兴得很,还在孙德崖上路前,陪他共案对饮,请他喝饱绝命酒、孟婆汤。

  亏得郭子兴要满足猫吃老鼠前的快感,没有立即杀掉孙德崖,竟然保全了朱元璋的项上之首。这样两军各有一名重要人质,可以谈判了。
  如果郭子兴真的如朱元璋的御用史官写的那样记仇,心胸狭窄,对朱某人充满猜忌,那么朱元璋就太幸运了,因为郭子兴并没有借这个机会,将宿敌孙德崖与尾大不掉的养女婿一并除掉(那将是个连锁反应,郭子兴只要杀掉孙德崖,朱元璋马上人头落地)。事实是,当郭子兴听说朱元璋被抓后,非常着急,立刻派徐达去孙军谈判,要求交换人质。孙军便把朱元璋释放了,而留徐达等为人质,郭子兴随即也开释了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后,孙军也将徐达等放归了。

  这一次是朱元璋遇到的最大一次风险,他被孙军拘留了3天,几乎有性命之虞。郭子兴好不容易抓住了死敌孙德崖,却为了救女婿一命,被迫将仇敌释放。然而,朱家人一点也不领情,《太祖实录》写道:郭子兴因不能报憾,杀死孙德崖,“心常怏怏,忧闷致疾,久不起,遂卒,归葬滁州”(《滁阳王庙碑》说是“惊惧得疾,寻卒”);又说他“为人勇悍善战,而性悻直不能容物,故卒以愤恨而终。”等于说郭子兴杀不了孙德崖,生闷气,活活把自己气死了!

  郭子兴胸怀再不开,也不至于这样就把自己气死了吧。正史诬人,亦真不为正!

  日期:2013-07-08 10:48:15
  10
  朱元璋是郭子兴之死的最大受益者。郭子兴在时,郭家武装是郭家军,朱元璋为郭家之部将。作为在元末驰骋一时的豪杰,郭子兴绝不会像明代官史所描绘的,只是一个无能懦弱、无见识之辈。郭子兴存时,他是郭氏集团的核心,牢牢地控制着这只武装。可惜的是,天不假年,他才50出头,就去世了(他正当壮年,可能是突发重病死的)。如果他多活一些年头,历史肯定会改写,至少将来新的王朝,不大可能姓朱了。

  郭子兴一死,仿佛屋瓦掀开,朱元璋头顶的天空骤然开阔,简直要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了。《天潢玉牒》说:“乙未,太祖转战和阳,会滁阳王卒,遂并其兵,纳其次室之女。”整个一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得意样!虽然原文并没有这个意思。
  《玉牒》的记载大体不错,但简写过甚,其间的过程并不如是简单。
  郭子兴在乙未年(1355)三月突然病故,失去了头领的郭家军顿时分崩离析。虽然郭子兴还有2个儿子(子兴一共三子,长子郭大舍已死),另外郭夫人的弟弟张天祐,也握有兵权。但他们缺乏威望,难以控制军中宿将,拥有较多兵力的朱元璋,第一个就不会听命于这两位素不相合的小舅子。
  在内部已形分裂之势的同时,郭部还面临来自外部的威胁。孙德崖听说郭子兴故去后,立刻派人来下书,摆出老前辈和濠州旧帅的身份,晓以利害,令郭部“听候约束”,其实是要借机吞并这支队伍。郭天叙接书后,非常担心,如果不答应,可能马上就会被孙军武装缴械。就在这时,北方局势突然发生重大变故,最早在河南汝、颍一带起兵反元的韩山童旧部,在数年沉寂之后,实力重新壮大,其首领杜遵道、刘福通等人从砀山夹河迎来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改元龙凤。他们派人到和州来联络,希望收编郭子兴旧部。郭氏遗众深知,在这个群雄混战的乱世,一个仅仅保有两城(滁州、和州),兵力不过数万,又刚刚失去主帅的地方武装,就是案板上的一块肥肉,人人觊觎,是难以自存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