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10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反复权衡,诸将认为,他们这块肉如果一定要掉进某个强者的肚皮,那肯定不会是死敌孙德崖,而依附于兵锋正锐的龙凤政权,对他们在夹缝中生存,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派张天祐亲往亳州,接受招抚。不久,张天祐带回“朝廷”的委任状:郭天叙任都元帅,为全军主帅,张天祐任右副元帅,朱元璋任左副元帅。元制,右比左贵,故右帅地位要高于左帅。朱元璋任左副元帅,是军中第三把手,地位仅次于郭天叙和张天祐。

  对于这样的人事安排,《太祖实录》异常矫情地说:“上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其实是一派谎言。朱元璋一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冬溺死韩林儿前,始终接受龙凤政权的官爵,并以龙凤纪年。只是后来当了皇帝,以红巾军为红妖,不再肯认这段“受制于人”的历史。
  虽然朱元璋并不甘心居于郭、张之下,但迫于时势,一时倒也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三帅“共府置事”的局面。然而,这样的“军事民主机制”,正是郭氏余众致命的弱点。在群雄逐鹿的乱世,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核心与军事强人的统领,这支队伍的未来,是不容乐观的。
  这年五月间,和州遭遇到严重的粮荒。江淮一带,经过多年的兵燹,已是赤野千里、饿殍满道,这支小队伍无处筹粮,难以继续在江北生存,遂决计渡江,向相对安定的江南发展。
  可长江不是可以飞越的,渡江需要渡船。可巧的是,天随人愿,恰在此时,拥兵万余、大小船只千艘的巢湖水寨,因为屡被元军和其他民寨所蹙,派俞通海前来和州乞兵。这真是天赐良机,朱元璋与徐达等亲信商议后,决定亲自到巢湖与其首领李普胜等会面,招降了这支水师。六月初,全军顺利渡江,一举攻占江南采石,随即乘胜攻破太平路(路是元代行省下的一级政区,太平路的治所在今安徽当涂)。

  占领太平路后,郭部进行了政权建设:改太平路为太平府(明代废路,以路设府),以李习知府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兼任大元帅,其亲信李善长任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史,以太平府耆儒陶安参幕府事。诸将分守各门,修城浚濠,以固守御。
  我们不知道都元帅郭天叙和“第一副元帅”张天祐在新政权建设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从朱元璋兼领新的翼元帅府,及其人事安排来看,这次改制是在朱元璋的主导下进行的。

  渡江后,郭部构成已相当复杂,除了郭氏兄弟统领的郭子兴旧部以及朱元璋的嫡系队伍,还包括在渡江前后收编的巢湖水师与民兵元帅陈埜先部万余人。这样一支临时拼凑在一起,各怀心思的队伍,已不能称之为郭家军了。太平府城内,不知如何闹哄哄呢。
  郭天叙失去了号令全军的力量,也感觉难以与朱元璋共事,遂开始各立门户,分兵转战江南,占领溧阳、句容等地。然而九月间,郭天叙与张天祐在进攻元集庆路(即南京)的战役中,不幸双双战死。二位元帅之死,主要因为民兵元帅陈埜先暗中通元,突然叛变所致。
  郭、张之死,是陈埜先的叛变直接造成的,但间接上很可能死于朱元璋的阴谋。种种迹象表明,朱元璋早在七月第一次进攻集庆路时,已察知陈埜先有逆心。陈埜先是在进攻太平失败被擒后,被迫降顺的。他与朱元璋歃血为盟,表示倾心追随,从而重新握兵,并参加了郭部对集庆路的进攻。但他很快恢复了与元军的联络,设下圈套,引朱元璋来攻。
  朱元璋其实并不信任陈埜先,他接到陈埜先的来信后,故意迟缓不前,却让毫不知情的郭、张二人继续进攻集庆,结果跳进陷阱里。九月,元帅郭天叙、张天祐,总管赵继祖率军从东南方向进攻集庆路东门,埜先部从其驻地板桥进攻南门,从寅时(凌晨3点到5点间)直战至午时,陈埜先邀郭天叙饮酒,将其杀死,又擒张天祐,献给元军。郭家二帅皆被杀死,陈埜先随即会同元兵,内外夹攻,郭军大溃。朱元璋这一计甚毒,借刀杀人,除掉了名分在其上的大舅子郭天叙。

  值得一提的是,陈埜先在追击时郭氏溃军时,过于奋勇,在乱军中被“溷杀”了。说句公道话,从元朝的立场来看,陈埜先是文天祥似的忠臣烈士,朱元璋才是乱臣贼子。陈埜先死后,部下3万余人在次年三月朱元璋规取集庆时,全部被其招降。
  就在陈埜先临阵倒戈之时,巢湖水师也不稳定了,其领袖李普胜、赵普胜借口庆贺渡江之捷,摆下鸿门宴,企图杀死朱元璋,将朱部吞掉。幸运的是——对于乱世雄杰,幸运太重要了!朱元璋的大多数对手和竞争者,都不如他幸运——朱元璋得到密告,并未赴宴。他佯作不知,将计就计,数日后设宴回请,反就席中拿下李普胜,当即将其处死。赵普胜知事败,逃奔长江上游的徐寿辉去了。巢湖水军其他将领,如廖永忠、俞通海等人都归顺了朱元璋。

  日期:2013-07-08 11:26:48
  11
  至正十八年(1358)七月,郭子兴仅存的幼子,时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的郭天爵,被朱元璋以“谋叛”的罪名在建康(南京)诛杀。此事官史没有记载,而见于当时以“骑士”从军的俞本所著《纪事录》(又名《明兴野记》)。

  敕撰的《滁阳王庙碑》提到此事,称“(天爵)与群小阴谋伏罪”。“阴谋”,就是郭天爵被诛的罪名。
  右丞之职是天爵之兄天叙死后,由韩林儿任命的,朱元璋同时被任命为平章政事。元制,平章从一品,右丞正二品,龙凤政权的任命,确认了他们两人是以建康为根据地的那支武装的头领。这块地盘(包括扩大后的土地)在名义上是龙凤政权的“江南行省”(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其实在占领建康后,朱元璋已并郭氏之众而有之,成为郭氏武装集团的事实上的头领。郭天爵不过徒寄一空名而已。龙凤政权的任命,实际上是对郭氏旧主在名分上的一种照顾。
  以朱元璋为头领的郭氏武装集团,其部众包括三类:一是以徐达、常遇春等同乡亲信为核心的朱氏嫡系,一是郭氏余众,一是巢湖水军。郭氏余部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汤和、邓愈、郭兴(他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等人为代表,原为郭子兴部将,后来转而投顺其赘婿,成为朱元璋的忠实部下和明朝的开国功臣;一是以邵荣、赵继祖等人为代表,他们地位较高,资格亦老,并掌握一定的兵权。

  残存的郭氏旧部,虽然未必倾心于郭天爵,但对于朱元璋,仍是一股异己的力量,未与其建立君臣关系,他们还对朱元璋这位曾经的同僚,强化权力、排斥异己的做法颇有怨言,成为大权独握的朱元璋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朱元璋首先除掉了拥有旧主幼子名分的郭天爵,等于去除了郭氏余众重新聚合在一起反抗自己的一个条件。《明史?郭子兴传》云:“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郁居于建康的郭天爵,未必有能力“谋不利”于朱元璋,“怨望”差不多就是诛心之法、莫须有的罪名了。朱元璋不放过他,正所谓斩草除根,勿使滋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