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12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单郭子兴遭遇朱元璋乃命中天定,就连马皇后下嫁朱元璋,也是前定的。《太祖实录》在介绍马氏的来历时,说“马公有季女,甚爱之,常言术者谓此女当大贵”。马氏大贵,当然还是着落在朱元璋身上。
  当朱元璋微时,还有一位术士给朱元璋相过面,同郭子兴一样,也把自己的女儿许了出去。《明史?后妃传》载:濠州人郭山甫,善于相人,朱元璋微时,过其家。山甫为他相了一面,大惊道:“公相贵不可言!”对他的两个儿子郭兴(此子也叫郭子兴,与朱元璋的岳父同名)、郭英说:“尔等之面,都有封侯之相。为父的好生不解,想尔等不过犬马之流,何来如此富贵!今见朱公,才知原来宿因在此。”

  《后妃传》此处用了两个“遣”字:“亟遣(二子)从渡江,并遣妃侍太祖。”郭山甫急忙让两个儿子追龙渡江,又把女儿郭氏送给朱元璋做妾。郭氏被“遣”到朱元璋下处,大约因戎马倥偬,不及备礼,先让女儿随了真龙再说吧。于是,朱元璋在渡江之前,又有了一个女人郭氏,后来被封为宁妃,称郭宁妃。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与秦朝末年吕公相刘邦于微时,毅然择以为婿的情节颇为相似,不知民间故事家是否侵犯知识产权。《后妃传》云“太祖微时”,朱元璋实已在郭子兴“甥馆”,作为元帅的亲信与养婿,其实并不甚微。据《太祖实录》,郭山甫之子郭兴从军较朱元璋为晚,他于至正十三年(1363)“从郭元帅起兵”,与朱元璋同为郭子兴部下。他俩同在郭子兴麾下为将,自然熟识,且如《明史?郭兴传》所言,对朱元璋甚是佩服,乃“归心(太祖)焉”。渡江之后,情势发生巨大变化,郭兴同许多郭子兴旧部一样,由朱元璋的同袍降为其部下,郭兴并由其姻亲关系,成为朱元璋的铁杆嫡系。但要说他追随朱元璋,只是出自他算命先生爸爸的卜语,却未必尽然。

  不过,如果这段相面故事为真,那么郭山甫可称神相也。因为正如他所预言的,郭兴、郭英兄弟一个封巩昌侯(死赠陕国公,后因牵连胡惟庸案除爵),一个封武定侯(死赠营国公),成为明朝的外戚兼开国勋臣;作为郭宁妃的父亲,郭老先生也算一位老国丈,累次加赠,也封到“营国公”(此为郭英追封之爵的移赠)。老先生这这一相,果然捞到一妃二侯来做。
  郭山甫还有一个儿子,叫郭德成,也跟随姐夫打天下。只是此人不嗜功名,一心嗜酒,所以名位远不如两位兄长显达。朱元璋做皇帝后,瞧在宁妃面上,想给这位内弟一个大官做。郭德成却说自己庸暗不能做事,人生贵在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就满足了。如果郭德成不是如此,也亟亟名利,掇来个侯爵,那么郭山甫的相面故事就更完美了。
  朱元璋有两位郭妃,另一位郭惠妃是郭子兴之女,她何时下嫁朱元璋,没有记载。郭子兴死于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六月间全军渡江,但留将士家属于和州,其后大江为元军所断,直到第二年二月大破元军蛮子海牙于采石,江路才恢复畅通,乃于次月占领集庆路(南京)。郭子兴甫亡,不数月郭天叙又毙,郭家小姐不应出嫁太速。她下嫁朱元璋,不可能在渡江之前,应在郭氏完全失势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占领集庆后。因此朱元璋应先娶郭山甫之女郭宁妃,后娶郭子兴之女郭惠妃。

  附带说一句,有一种说法,称郭惠妃是郭子兴长子郭大舍之女,子兴三子皆死非命,独大舍遗一女,据说有相宅的术士曾说:“宅有女,当大贵。”令郭家人很不高兴,然郭氏封惠妃,术士的话果然应验。但我以为,此说不可信,实录里明明说了,郭惠妃是郭子兴之季女,又有旁证说她是郭子兴侧室小张夫人之女,应以实录为可信,不当取野史。
  日期:2013-07-09 09:35:43
  13
  话说郭宁妃与郭惠妃,都为朱元璋生有子女。神相郭山甫之女宁妃,生第十皇子鲁王朱檀(1370-1390);旧恩主郭子兴之女惠妃,生3王:第十一皇子蜀王朱椿(1371-1423)、第十三皇子代王朱桂(1374-1446)、第十九皇子谷王朱橞(1379-1417)及2女: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十五女汝阳公主。
  这两位郭娘娘,归朱氏皆早,生育却晚,所出皇子与公主都是建国(1368年)后降生的。
  郭宁妃《明史》有传。朱元璋一生妻妾众多,在建国之前开入其寝账的,已有马皇后、郭宁妃、郭惠妃、孙贵妃、阇氏(陈友谅妾侍,详见后文)等多人;建国后享天子利权,更是下陈充盈。然而《明史?后妃传》只收了4位。
  第一位没说的,自然非孝慈高皇后马氏莫属,长长的文字,好好把这位贤后吹嘘一顿——这一顿,当然是“敬酒”啦。

  第二位,是孙贵妃。这位贵妃也得于建国之前,是朱元璋极为宠爱的妃子,死后特在其妃号前追加了“成穆”二字的谥号,故又称成穆贵妃。因为孙贵妃的事迹牵涉到朱元璋皇子的身世,后文还将详述,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孙贵妃是陈州人,父名孙和卿,母晁氏,孙父在常州做过一任判官,就以任所为家了。元末兵乱时,贵妃父母双亡,长兄孙楧(又作孙伯英)远游未归,生死不明,年仅13岁的贵妃跟随二哥孙蕃避兵于扬州。而扬城不久为青军所陷,孙蕃死于乱兵之中,贵妃不幸成了乱世中飘零的一片孤叶。她为青军元帅马世熊所得,天可怜见,马元帅没有拿这个小女孩来填补中馈,而是将她养为义女。
  元末群雄,都有收养义子义女的习惯。收养义子是为了在军中建立“超血缘”的组织基础,养父子关系非常重要,甚至有血缘关系者也要通过收为义子来加以强化,如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本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同时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刺身亡后,由扩廓接管其军权;又如朱元璋驻军滁州时,他的亲侄驴儿(大哥朱重四之次子)和亲外甥保儿(二姐之子)来投,都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分别取名为朱文正和朱文忠(后复名为李文忠)。

  至于收养义女,自然也不是为了养女防老,更不会像现代的干爹干女,立此名义,却是偷梁换柱、陈仓暗渡,为其不苟的行为打掩护。群雄广收义女,主要是将义女们作为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或者如郭子兴一样,用来配人,以牢笼部下,或者像青军元帅一样,另有妙用。
  所谓青军,是当时忠顺于元朝的“义军”的代称。因为反叛朝廷的武装多着红巾红衣,被称为“红妖”“红贼”,力挺朝廷的义军则服青色衣服以别之,故称青军。
  就在朱元璋占据元朝的“南台”驻地建康(南京)不久,北方形势大变,龙凤政权三路北伐受挫,元朝在剿灭韩林儿的北伐大军后,军力一度呈恢复之势。朱元璋感受到了来自元军的强大威胁,不得已他就像他所讥讽的张士诚一样,也与元朝秘密联络,准备接受招安。如果朱元璋接受了元朝的官爵,那么他的部队也将摇身一变,转化为“义军”。那样一个世道,义与不义,经常改换门面,只是生存的一种法则。许多队伍的面目不清,它们会依据形势的变化,随时倒向强大的一方。青军与红军,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戴上青天白日帽徽就是国军,摘下帽徽,就是共军。我们“神功圣德”的朱皇帝,也不例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