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14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时人俞本《记事录》载: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元义兵元帅陈也先攻太平府,城中危急。“是时上(朱元璋)娶孙伯英妹为次妃,妃言于上曰:‘府中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次日敌再至,上尽置金银于城上,分给将士,遂大败敌兵,生擒也先。”依此说,则朱元璋娶孙氏,应至迟在渡江之初,甚至可能还在渡江之前(因为朱元璋渡江后战事紧张,似无纳妾的可能)。

  然而孙氏死于洪武七年(1374),年仅32岁,推其生年,当生于1343年。至正十五年(1355),芳龄不过13,似乎难以贡献那样的高见。况且记载说她在18岁那年入荐朱氏枕席,则是1360年,即至正二十年。
  以上记载时日不合,未知孰是。朱元璋在1360年时,已升任龙凤政权委任的江南行省左丞相,丞相府恐怕还算不得后宫,但丞相大人贪慕女色的本性暴露无遗,孙贵妃已是他确凿可信的第4个老婆了。
  俞本说孙氏是朱元璋的“次妃”,是指其名位在后妃中仅次于马后。他讲的这个故事,恐怕在官史称赞孙氏“敏慧端丽而娴礼法,言动皆中矩”(你要读一读古代妇女的墓志,差不多都是这类套词)之外,还要加上“著具识见”、“巾帼英雄”之类的评语了。孙氏最得朱元璋宠爱,为他生了怀庆公主等4个女儿,后来受封贵妃,地位仍“位众妃之上”。孙贵妃在后宫辅佐大婆马皇后管理六宫之事,“高后以慈,妃以法,皆相济得治”。这么说来,孙贵妃应是个很严厉,不讲情面,不太好接近的人。马皇后对她倒是赞誉有加,曾对朱元璋说她是“古贤女也”。

  对不住看官,说是简单介绍一下,不小心笔头已溜出3千余字,有点像朱洪武,言而无信了。且刹住,接着说《明史?后妃传》所记的第三个女人淑妃李氏。
  日期:2013-07-09 19:30:49
  15

  《明史》对李淑妃的记载是:“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李淑妃于朱元璋诸皇子身世之谜,关系尤切,后文还有很多话说,这里只指出其人。李妃之父李杰,死于洪武初,他的神道碑由著名儒臣宋濂奉朱元璋之命撰写。
  这篇名为《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司赠骠骑将军府事李公神道碑》说:“公讳杰,字茂实,世居寿州霍丘县肥之寿安乡。丙申之岁,渡江来属,上悦,使隶大将军麾下。”丙申岁,是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56年,即朱元璋率部渡江的次年,可能此时已占据建康了。那时朱元璋收编了许多地方武装,李杰也从江北渡江来投。
  李淑妃是如何进入朱元璋内宫的,已不可知,难道她同孙贵妃一样,也是由其父进献的?这么多人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亲女、义女推荐给朱元璋(不是推荐给他做革命工作,或加入皇家歌舞团做文艺兵,此荐为“荐枕席”之荐),要说朱元璋不贪色,贪色的美名不四扬,吾不信也!只是后来的文人,把他们的太祖皇帝装扮成一个禁欲主义者。
  朱元璋那么多妃嫔,为什么《明史?后妃传》只择马皇后、孙贵妃、李淑妃和郭宁妃4人来写,余皆不录呢?它选择的标准还是“权位”。
  皇后是一宫之主,孙贵妃“位众妃上”,协同马皇后治理内宫;而李淑妃在马皇后死后,“摄六宫事”(朱元璋决定不再立后,按民间的话来说,就是不再续弦,李淑妃主持家政,故称“摄”);都是后宫最为尊贵之人。
  《明史》说李淑妃死后,继之摄六宫的,是郭宁妃。记载应有误。李淑妃是洪武十七年马皇后服满后封淑妃的,而在马皇后去世到丧满这2年多的时间里,后宫不可无主。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录》则说,郭宁妃在马皇后崩后,“摄六宫事,称皇宁妃”。称继马后摄宫事的,是郭宁妃。郭宁妃于洪武三年受封,无论年纪与资格都比李淑妃要老得多。照理说,应是郭宁妃先主六宫,在她之后,才是李淑妃。

  李淑妃因为摄六宫事,等于实际上的皇后,所以特加封她为“皇淑妃”。明人黄瑜《双槐岁钞》卷1《贵妃礼制》说:马后丧既除,“册李氏为皇淑妃,燕赐百官有差,郭氏亦进号皇宁妃”。揣其语意,似乎郭宁妃并没有摄宫事,但她与李淑妃同时在妃号上加一“皇”字。黄瑜说:“册而兼皇,以君视之”,当时的后妃中,除了皇后,其他妃子的名号中都没有“皇”字(皇贵妃的称号是景泰年间才发明的),其地位之尊崇可知。

  这样一说就明白了,原来,马皇后以下4位,在洪武中皆为后宫之主,《明史》是以此为线索,将她们串联起来的。这就是钦定“正史”的毛病,眼孔里只认握权做官的。
  郭宁妃就是相士郭山甫送给朱元璋的女儿,是巩昌侯郭兴、武定侯郭英的妹妹。
  前面说过,宁妃之父郭山甫是一位神相,还在朱元璋“微时”,便慧眼识珠,看出他是一位贵人,预先押下宝,后来果然一门贵盛。朱元璋的众妻妾中,唯有郭宁妃与马皇后才可称得上是患难夫妻。
  据野史说,郭宁妃是被朱元璋杀死的,与她一同“赴难”的,还有李贤妃和葛丽妃。一日处死3妃,实在骇人听闻——而这是许多“朱元璋故事”共有的特点。这是怎么回事?我先卖个关子,放到后面《明宫闹鬼》一节再作考辨。
  日期:2013-07-09 21:21:45
  16
  这里可以总结一下了,已知朱元璋的5个女人(马皇后、郭宁妃、郭惠妃、孙贵妃、李淑妃),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她们全部是某位豪杰(除了郭山甫)之女,或亲女,或义女,而由其亲父母或干爸爸送给朱元璋。这是朱元璋纳女的一种形式,也是早期的主要形式。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流传着关于早期朱元璋纳妃(或曰“采女”更为恰当些)的其他一些说法。如徐祯卿《翦胜野闻》载:皇十三子代王朱桂的母亲是邳县人。一次朱元璋兵败,跑到她家里暂避。代王他妈妈问得其名,很高兴地说:“你就是那个人吗?人家都说你将来会做天子呢!”这不是她会算,而是消息灵光。于是默定主意,留真龙过夜。这一夜肯定过得不踏实,床板吱吱乱叫,不然第二日早上告别时,代王之母不会这么问:“我若有娠,当如何?”明摆着被朱某人宠幸了。

  朱元璋留下一把破梳子作信物,后来代王之母果然怀孕生子。听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孩子也长大了,娘俩就一齐来投奔。朱元璋亏得肯认这段风流债,马上命工部给母子俩盖了一间大房子,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许他们进宫。但朱元璋并不亏待这孩子,封他为代王,他妈妈虽然没有进宫,但住在代王府里,母子相守,倒也其乐融融。
  这是野合故事之一,还有之二。见王文禄《龙兴慈记》。“慈”一般指母亲,所谓“慈记”,是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并将它记录下来;“龙兴”之龙是指朱元璋这条异龙。王文禄说,他外祖父是国初时人,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给他妈妈讲了不少,他妈妈又讲给他听。如此以故事为家传,倒是一件乐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