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23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以战胜之姿,巍然立于宝座之上,诸王及群臣上表劝进说:“殿下为太祖嫡嗣,德冠群伦,功德社稷,宜居天位。”诸将又劝进说:“殿下文武英明,宽裕仁孝,为太祖嫡嗣。”群臣再劝进说:“殿下德为圣人,位居嫡长,当承洪业。”——这是借宗室、群臣之口,以证明朱棣嫡子的身份。
朱棣即位后,此性不改,在接见来朝的嗣晋王(朱棣三兄晋恭王朱棡之子)时还忍不住说:“吾与尔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爱深厚”云云。其实晋、燕二王不合,从来也未“友爱深厚”过,后半句纯属假话,后文即将揭出。
那么官方记载又是怎么说的呢?《明太祖实录》记:“(庚子年)四月癸酉,皇第四子生,今上皇帝,孝慈皇后也。”因为今见《太祖实录》是朱棣即位后的第三修本,故称朱棣为今上皇帝。朱标以下5个兄弟,在记其所生时,均注明“孝慈皇后出也”。孝慈皇后是马皇后的谥号,又称高皇后。
有朱棣本人的自述,有文武群臣的公论,有建文帝的亲口证言,再加上官史实录的权威记载,朱棣是太祖高皇帝与高皇后亲生嫡子,应是绝无可议,板上钉钉的了。殊不知此地无银三百两,话说得太多,不仅没起到强化作用,反而物极必反,勾起了人们对他身世的最早的怀疑。
其实,关于诸王身世的第一个疑窦,是朱棣自己不慎开启的。
日期:2013-07-16 09:32:36
明朝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学者王世贞,熟知典故,他曾编过本朝诸王表,采取的仍是懿文太子朱标及秦、晋、燕、周四王为马皇后所生嫡子说,本文称之为“正说”(当然,正说未必就是正确的)。但细心的王世贞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已发现有异说,他看见《皇明世系》一书,该书称朱棣与周王朱橚为马皇后所生,而懿文太子、秦王、晋王为诸妃生。此一说王世贞已无法考证其是或非,只能备书存疑。
另外还有一位与王世贞同时期的人,名叫郎瑛,在他写的《七修类稿》里,也提到自己看到过一种“鲁府玉牒”,其中也说马皇后只生朱棣与周王橚。
“鲁府玉牒”应是鲁王府所藏玉牒,即皇室家谱。《皇明世系》一书作者不详,现在也已失佚,该书既然称“世系”,当然也是一部记老朱家家世谱系的书。
明代人称皇室家谱,一般径称玉牒,由宗人府根据历年档案,若干年重修一次。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玉牒,名为《天潢玉牒》。该书奇怪的是,它用了最大的篇幅来讲朱元璋起家、建国的历史,仿佛明太祖的传记,只在文末附记了朱家的不完整世系,比如没有记载太祖的妃嫔、公主及其所出,也没有记载太祖的孙辈、重孙辈的龙子龙孙们(在《明太祖实录》里,对朱元璋孙辈的出世,都是有记载的)。对于此书,经学者考证,认为成书于永乐初年(称朱棣为“今上”),作者是永乐初的阁臣解缙(该书的5个版本中,有一个写明其作者是解缙)。对于其真实性,没有人表示怀疑。我也搞不清它是真是假,只是觉得较为可疑,它看起来不像一部玉牒,更像是《孝陵神功圣德碑》的文字版。
《天潢玉牒》今存本不少,如《国朝典故》《纪录汇编》等丛书均收有收录。但在朱元璋头5个儿子的身世上,记载并不一致。一者如明人邓士龙辑《国朝典故》本所载,为便于读者阅读,我对原本稍作处理——
皇子24人,第四子今上(朱棣)、第五子周王,马后所生也。
长懿文太子、第二子秦愍王、第三子晋恭王,诸母所生也。
第六子楚王、第七子齐王、第八子除名潭王、第九子鲁荒王、第十子蜀王、第十二子代王、第十八子谷王、第二十二子唐王、第二十三子郢王、第二十四子伊王,皇妃所生也。
第十一子湘献王、第十三子肃王、第十九子韩王、第二十子沈王,皇贵嫔所生也。
第十四子辽王、第十五子庆王、第十七子岷王,皇贵人所生也。
第十六子宁王、第二十一子安王,皇美人所生也。
这本《天潢玉牒》说马皇后只生了老四燕王、老五周王,唯有这哥俩是嫡子,而老大懿文太子及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是“诸母所生也”,也就是庶子了。
其他王子则为皇妃、皇贵嫔、皇贵人、皇美人所生,记载相当简略。与《皇明世系》与“鲁府玉牒”同。此本的一个疑点在于,它说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为“诸母所生”,为什么把这三位单列出来,难道下列皇妃、皇贵嫔等不都是“诸母”(即妾、庶母)吗?其中似有蹊跷。
关于朱元璋诸子的身世,一共有4种异说,以上是其中第一种,即马皇后生朱棣及周王,其他诸王皆为庶子。见《天潢玉牒》之一种,及《皇明世系》、“鲁府玉牒”。
此说最骇人耳目之处在于,一向根红苗正的懿文太子朱标竟然不是嫡子,非马后所生!但众所周知,朱元璋在“祖制”里明确提出嫡长子继承制,朱标作为皇长子,先被立为吴王世子,在开国之年即被立为皇太子,二十五年间,其地位从未动摇,即便他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后,朱元璋也没有从其众多的儿子中另择继承人,而是册封朱标的嫡子,亦即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嫡子的身份甚明。假如只有朱棣、朱橚为嫡子,朱元璋怎么会公然违背己说,立庶子为储君呢?这两位都生于朱标被立为世子,即确立其继承人地位之前。况且实录还吹牛说,朱元璋夫妇是那么喜欢第四子朱棣,要是朱棣才是嫡长子,立他为嗣,不是顺理成章的吗?此说太不通,难以使人信服。
《天潢玉牒》的另外一种本子,其记载与实录相同,持“正说”,即朱元璋的头5个儿子,都是“高后所生也”。
一本书,何以会出现正、异两种不同的说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异说本”《天潢玉牒》“纪懿文太子为诸妃所生,而高皇后所生者只成祖及周王二人,与史不合,盖当时谀妄之词,不足据为实录者矣”。清代学者也不取此说,认为出自编者(即解缙)的谀词,是不可信的,所以《明史》的立场是持“正说”。清人夏燮在《明通鉴义例》中也说,“异说本”玉牒是解缙“欲取媚”朱棣而擅自编造的。
因为解缙还担任二修本《明太祖实录》的总裁官,人们怀疑此说可能也采入了《太祖实录》。第一稿《太祖实录》是建文朝修的,指斥燕王为逆党。朱棣自然不满,即位后立即下令重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监修官竟然是率兵“征燕”失败的大帅李景隆!但“监修”一般只挂名,具体负责的还是总裁、纂修等官。这一稿修改完毕上呈后,没见皇上有何反应,突然在9年之后,下旨重修,理由是监修官李景隆、茹瑺(忠诚伯)“心术不正,编辑不精”。所谓心术,只能是关于靖难之役的,可能是实录里留下了对朱棣不利的证据。
有一种说法,称有人在朱棣面前进谗言,说解缙任意篡改世系,把懿文太子说成庶出,这太过骇目,他这么做,就是故意给皇上的身世留下罅隙,以此来激朱棣之怒。朱棣果然盛怒,解缙失宠被杀,可能与他修史时自作聪明有关,也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