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20节作者:
zlzxs 张超,乃冀州名士,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之后,随朱儁出征讨伐宛城黄巾。战后无记载。
曹操,参与长社之战后,以功升迁为济南相,后拒任东郡太守,弃官回乡隐居。直到中平五年(188年),曹操才重新返回朝廷任议郎。
王允,参与平定豫州黄巾后,因为得罪张让,后被其两次陷害入狱,被判死刑,经何进、杨赐等人搭救,最终出狱,流亡在荆州和豫州之间,至189年刘宏驾崩后才返回雒阳,被何进征辟。
综上所述:士人集团(或非宦官集团)的人物只要与宦官集团发生冲突,都没有好果子吃。
日期:2015-05-30 14:23:24
4.3.4 宦官得势
我们再来看看在184年只会添乱的宦官集团在185-187年间是什么待遇。
中平二年(185年)六月,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因平定黄巾有功而被封列侯【袁纪:(中平二年)六月,以讨张角功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范书《宦者列传》:是时,(张)让、(赵)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看看,刘宏多么荒唐,张让又没出征讨伐黄巾军,甚至还有门客私通黄巾军的罪责,就这样寸功未立还被集体封侯;再看傅燮、徐璆的遭遇,让天下士人寒心!更有甚者,本年十月,前司徒陈耽、谏议大夫刘陶被宦官弹劾,下狱死(因为刘陶上书讨论凉州时势,归责宦官,反被宦官诬陷通敌。)。
宦官得势,雒阳城内传言:“今年是诸侯年啊!”【《五行志二》:内嬖鸿都,并受封爵。京都为之语曰:“今兹诸侯岁也。”】。可能是朝野非议传到刘宏耳中,于是在中平三年(186年)三月,刘宏任命中常侍赵忠担任车骑将军,负责重新评定讨伐黄巾的功劳【范书《傅燮传》: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
执金吾甄举向赵忠建议:“傅南容(傅燮字南容)之前在东军(指东讨兖州),有战功却不能封侯,所以让天下人失望。如今将军您担此重任,应该提拔贤能,公平处事,方能让众人心服。”【范书《傅燮传》: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于是,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延找傅燮和解,而傅燮不屑一顾,赵忠便任命傅燮为汉阳郡太守,将其打发出朝廷。
十月,前太尉张延被宦官弹劾,下狱死(弹劾缘由,史书未载,盖与刘陶事同。)。士宦斗争依旧残酷。
到了中平四年(187年),天下战乱达到顶峰,九月,朝廷下令:全国监狱内尚未判决的囚犯可以交钱赎身【范书《灵帝纪》:秋九月丁酉,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要知道,刘宏执政的二十多年里,“交钱赎身”的诏令一共有七次,前六次都是为了应对天灾(认为牢狱之中必有冤屈,所以上天降下灾难谴责),只有这次不是为了应对天灾,而是纯粹为了钱。
由此可见,在刘宏横征暴敛之下,国库亏空仍然持续恶化,靠卖官钱竟然都不能补缺了!这也说明着:乱世已经到来。
日期:2015-05-30 14:47:28
4.4 立志革新
如果我说:在中平五年(188年),灵帝刘宏远离张让、赵忠,招贤纳士,立志革新,重振朝纲;估计很多人无法相信。
但历史的真相确实如此,只不过被人为地分解并加以抹黑。只要我们把林林总总相关史料堆积在一起,就像玩拼图一样,这段历史就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范书《贾琮传》载: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贾)琮为冀州刺史。这个“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发生时间恰恰就是中平五年(188年)。
很多人看到“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以为是中平二年(185年)事。实际上按照贾琮的履历,他于中平元年(184年)至交阯担任交州刺史,“在事三年”(184+3=187),征回朝廷任议郎,再拜冀州刺史;推其于中平五年(188年)拜冀州刺史,恰当不过。
这则史料也能从侧面上反应出:本年,刘宏对刺史、太守(俸禄二千石)等重要地方官员进行严格筛选,任命贾琮这些有能力的人才上任。
非但如此,还是这一年,刘宏还做了另外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接受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第二件,就是设置“西园八校尉”。
日期:2015-05-30 15:10:27
4.4.1 重置州牧
先说“重置州牧”。单说后世评论,常说刘宏设置州牧是一大败笔,导致汉末军阀割据,这是不公道的。这个论调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刘昭,他在《百官志五》中就“灵帝重置州牧”这件事注解道【汉之殄灭,祸源乎此。】
刘昭论道:至孝灵(刘宏)在位,横流既及,刘焉徼伪,自为身谋,非有忧国之心,专怀狼据之策,抗论昏世,荐议愚主,盛称宜重牧伯,谓足镇压万里,挟奸树筭,苟罔一时,岂可永为国本,长期胜术哉?
在这段话中,刘昭直接将刘宏定位成“愚主”,说刘焉“徼伪,自为身谋,非有忧国之心,专怀狼据之策”,这也罢了。但刘宏可从没说过“重置州牧”是“永为国本,长期胜术”啊!以种种迹象表明,刘宏决定“重置州牧”只不过是应对乱世时的权宜之计。
后文,刘昭又以刘焉、袁绍、刘表、曹操等人在汉末乱世时割据一方作为论据,认为这是“重置州牧”的后果;又以晋武帝司马炎罢免州牧的诏书作为论据,认为司马炎是担心“州牧会导致割据分裂”【晋武帝(司马炎)又见其獘矣,虽有其言,不卒其事,后嗣缵继,牧镇愈重,据地分争,竟覆天下。】,这根本就是混淆主次原因嘛!
明明司马炎是说因为汉末天下大乱,所以设州牧也是“一时之宜”【昔汉末四海分崩,因以吴、蜀自擅,自是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此“刺史”实为升级的州牧,与诏书末“其便省州牧”对应),此一时之宜尔。】,司马炎统一天下后,认为天下太平就因遵循汉制,可收回刺史们的特权【诸州无事者罢其兵,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
日期:2015-05-30 15:11:31
我们再来看客观事实。
第一,灵帝执政末期,天下大乱,某些刺史已经拥有接近州牧的权利,可设治所。
《南齐书?州郡志下》:荆州,汉灵帝中平末刺史王睿始治江陵。——荆州刺史王叡的治所设在江陵。
第二,刺史可以平叛名义征兵,只不过需要向朝廷批准这一步走个形式罢了。
《袁纪?卷28》:光和初(178年),交阯贼梁龙等攻郡县,以(朱)儁治兰陵有名,即拜交阯刺史。儁上书求过本郡募兵,天子(刘宏)许之,得以便宜从事。将家兵二千人,并郡所调合五千人,分两道至州界。
——交阯刺史朱儁以平定叛乱为名在扬州会稽郡征兵二千人,得到刘宏批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