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28节作者:
zlzxs 总之无论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刘协后来能在何氏集团的阴影中平平安安地活下来,肯定是有这样的策略规划。
中平六年(189年),刘辨登基后,封刘协为勃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并未遣其就国,而是留在身边。“八月政变”时,刘协和刘辨一同落难,又一同回宫,可见兄弟二人亲待。
后来,刘辨被董卓使李儒毒杀。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汜掌权,想要举李儒为侍中,刘协愤恨道:“李儒之前担任弘农王(刘辨)郎中令,逼迫杀害我哥哥,实在应该加罪!”【《袁纪?卷27》: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
再者,李傕劫掠颍川郡时,获得唐姬(刘辨生前妻子),贾诩告知刘协,刘协十分伤感,派侍中持节封唐姬为“弘农王妃”【范书《皇后纪》:及李傕破长安,遣兵钞关东,略得(唐)姬。傕因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刘协)。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
上述种种,都反映出刘协和刘辨之间的手足之情,早已没了出生时留下的杀母之恨。
日期:2015-05-31 08:15:23
2.2.2 何进与孔融
时间推移到了184年,这个所有三国迷都熟知的年代。因为黄巾之乱,诸多的三国英雄都将在本年登场,而本文的主角何进,也迎来了人生最光辉的一页。
因为黄巾之乱,刘宏进行了战时人事调整:何进被提拔为大将军,负责雒阳周围的防备,而实际是负责整个河南尹地区的防备工作。
何进也不不负众望,把工作做的很认真,抓了马元义,揪出了两个埋伏在皇帝身边的内奸——中常侍封谞、徐奉。因此,何进封为慎侯(县侯)【《范书?何进传》:张角别党马元义谋起雒阳,(何)进发其奸,以功封慎侯。】。
话说何进当上大将军时,司徒杨赐派掾属孔融去送贺贴。结果门卫不及时通报,孔融则夺下贺贴,打道回府,末了留下一份弹劾自己的信,弃官而去。史书原文是:范书《孔融传》:杨赐遣(孔)融奉谒贺(何)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
这故事可能是范晔从《孔融家传》中摘录而出的,按其本意,是为了突出孔融“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实际上这种曲笔暴露了很多问题,初看史书的朋友很容易被误导,不如我们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门卫不及时通报?
分析:首先,门卫不可能和孔融有仇,所以若是一对一的情况下,门卫也没有理由为难孔融。最符合人情道理的情况就是:当时来道贺的人太多了,门卫则按顺序通报,没有给孔融开后门,而孔融也不愿意排队等候。
②为什么孔融不愿意多等一会儿?
分析:孔融乃孔子后人,孔氏家族的名人,汉末士大夫中的翘楚;反观何进的屠户身份,大家也可想到,多半是孔融的“洁癖”所致。
③那孔融为什么要接受这个任务呢?
分析:孔融是被杨赐所征辟【范书《孔融传》:(孔融)辟司徒杨赐府。】。孔融不好拒绝。
所以说,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孔融本意是不愿去送贺贴,认为有失身份,但又碍于杨赐的面子又不得不去。孔融到了河南尹府门口(可能大将军府尚未建成),发现道贺的人太多,需要排队。门卫又肯不特事特办,甚至双方爆发冲突,孔融一怒之下,干脆夺回贺贴而回。
故事的后续是:河南尹府的官员知道后,于是向何进报告:“要不要派人把孔融给干掉?”而又有其他门客提出:“孔融是天下名士,杀了他,天下士人将没有一个人会归心于将军您,不如对孔融以礼相待,这样可以展示将军的广阔胸怀。”【范书《孔融传》:河南官属耻之,私遣剑客欲追杀(孔)融。客有言于(何)进曰:“孔文举(孔融)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
何进听从了后者,主动举荐孔融返回朝廷为官。而孔融回家后,估计气也消得差不多了,终究也还是给了何进一个面子,返回了朝廷。
我们都知道,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必须具备“抛开私人感情,理性选择符合政治需求”的能力。而何进,他具备这样的政治水平。
日期:2015-05-31 08:17:36
2.3 何进与杨赐
接着前文的故事,我想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司徒杨赐会向何进道贺。我告诉大家答案是:因为何进拜了帝师杨赐为师,杨赐与何进有师徒关系。
原来,从何进入朝为官的这些年里(176-185年),何进为了把何氏这个寒门变成世族,努力提高自己身份,而拜入杨赐门下。
或许有人会把杨赐的人品拉低,认为杨赐招何进为弟子恐怕是皇帝刘宏下达的政治任务。
我要说的是:杨赐的人品可不是盖的。当年(178年)跟蔡邕在金商门应对时,中常侍王甫等人想套杨赐的话,杨赐毫不客气的回敬了他;后来,除了蔡邕和他,其他人都不敢写宦官的坏话。当然,结果蔡邕被判流放;杨赐则被罢了官,因为他是帝师。
汉末,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都是朝廷的名门望族,但是在汝南袁氏中,袁隗还有巴结宦官的记载【范书《袁隗传》:时中常侍袁赦,(袁)隗之宗也,用事于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推崇以为外援。】;袁绍和袁术都有好奢侈的记载,所以在后世华峤(华歆之孙)在《汉后书》上说到:“东京杨氏、袁氏,累世宰相,为汉名族。然袁氏车马衣服极为奢僭;能守家风,为世所贵,不及杨氏也。”
——这就是对弘农杨氏的评价!
最后放出史料:《全后汉文?卷78?太尉杨赐碑》:于是门生大将军何进等,瞻仰洙泗公丧之礼。
——这是杨赐碑文中的一段,记载了何进参与吊唁恩师的活动。
日期:2015-05-31 08:19:48
2.3.1 杨赐晚年
杨赐是于中平二年(185年)逝世,这里再说些题外话,讲讲杨赐最后两年(184-185年)的时光。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开始时,杨赐时任太尉。三月,朝廷已经在安排镇压黄巾军的事,且宣布解除党锢。当时,很多士人趁机弹劾宦官,认为黄巾作乱的根源是宦官集团的腐败所导致的。
杨赐对刘宏的某些政策不满,则在四月份被免职【范书《杨赐传》:(杨)赐被召会议诣省合,切谏忤旨,因以寇贼免。】。史书上并未说明“忤”了刘宏的哪些“旨意”,因此我们只能推测,可能也是因为弹劾宦官相关。而朝廷官方的解释是:“以寇贼免”,因为杨赐是太尉,身居其位,黄巾之乱就是说明他“失职”,所以将其免职。
后来,刘宏前往南宫,查阅了前几年大臣们的奏章。刘宏这才看到前几年(181年),杨赐带领众大臣(张济、刘宽、刘陶等)上书给刘宏的奏章,其中就提出“太平道危害社稷,必须整治张角”(事另见《灵帝篇》“4.2.2太平道起源”),而当时刘宏自己却只顾着在西园享乐,根本就不当成一会儿事;刘宏再去看自己以前读过的儒学经典书籍,看到老师杨赐在上面为自己耐心做的注解,刘宏既感动又惭愧:明明是自己冤枉了老师杨赐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