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34节作者:
zlzxs 日期:2015-05-31 22:42:51
说到董卓,其简历将在后一篇《董卓篇》详细叙述,本文从略。
董卓是来自凉州的名将,他从军以来,与羌胡人百余战【陈志《董卓传》:裴注引《英雄记》:(董)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在中平年间,朝廷每次讨伐凉州叛军,均任命董卓率军参战,其中,董卓还因战功获封斄乡侯(乡级)。
灵帝刘宏逝世之前,曾封董卓为并州牧,让其交出兵权,而董卓无视朝廷问责,坚决拒绝,率五千骑兵前往河东郡,驻军不前【《袁纪?卷25》:天子以责让,(董)卓不受诏,选五千骑将自河津渡。】【范书《董卓传》:(董卓)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说到征调董卓参与行动,何进幕僚团队中的卢植和郑泰就表示反对【范书《卢植传》:(卢)植知(董)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
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猒。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
卢植认为董卓“凶悍难制”,郑泰则认为董卓“强忍寡义”,都是对董卓的否定,但是何进并未听从卢、郑的意见。
后来,郑泰又多次提建议,何进不能用,导致郑泰气愤的辞职抗议,临走前,还对同为幕僚团队的荀攸说:“何公不容易辅佐啊!”【范书《郑泰传》:(郑泰)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何)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谓颍川人荀攸曰:“何公未易辅也。”】。
说到这里,很多后世史家都认定:是何进招来了董卓,为此还气跑了郑泰。
我来提一个Bug,按范书《郑泰传》前文写到郑泰“弃官去”,怎么等董卓进京之后(大概在九月份),“公业(郑泰)等与侍中伍琼、(董)卓长史何颙”一起向董卓进言呢?郑泰什么时候返回朝廷的呢?本传却没有交代。
联系到“孔融弃官,何进还去征辟他回朝”的事,我们完全有理由推定:郑泰还是被何进请回来的。这样在董卓入朝之前,郑泰就已经在朝廷了。
若不然,董卓请郑泰回朝的可能性更低啊!当时士大夫听到董卓的征辟,不是拒绝入朝(如申屠蟠),就是被迫入朝(如蔡邕、荀爽),前面郑泰还评价董卓“强忍寡义”,过了几个月就来投奔董卓,根本说不过去嘛!
日期:2015-05-31 22:43:49
最后一个佐证,就是后世史家从未注意的地理问题(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千年以来没人提出过)。
按范书《何进传》所载,何进是让董卓屯兵到“关中上林苑”,“关中”就是指长安一带,“上林苑”是汉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位置就在长安以南,西至长安,东至蓝田【《汉书?卷87上?扬雄传》:武帝(刘彻)广开上林(苑),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如图所示。
大家看到了吧?原来何进是让董卓从河东郡“西撤”到上林苑!也就是说:何进最终考虑了卢植、郑泰的意见,让屯兵河东郡的董卓西撤的。因此,郑泰才会原谅何进,重新入朝为官。
这一点,我敢说99%的自认为读透了三国史的人都没注意。很少人会对地理等客观条件做考据,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别急,后面还有更劲爆的考据。
日期:2015-05-31 22:44:45
4.2 董卓进京
前文说到,历史上的真相是:何进并未让董卓进京,反而是让其“西撤”至上林苑。
有人质疑我:何进让董卓“西撤”, 以董卓的秉性,他也不一定会去啊。谁都知道董卓到河东郡都是抗旨不尊的结果。
是的,范书《何进传》中只是说何进给董卓下达了这个“西撤”命令,并未说明执行结果如何。不管董卓这次是“遵旨”还是“抗旨”,仍然不会影响前文的判断:第一,何进未招董卓进京,第二,此时董卓也未进京。
日期:2015-05-31 22:45:30
4.2.1 谁是盟友?
当“征调外兵”这个计划实施之后,第一件让何太后感到压力的事是“丁原火烧孟津”。武猛都尉丁原派数千士兵在河内郡作乱,自称“黑山伯”,把平阴县(属司隶河南尹)及黄河沿岸渡口(如:孟津)驻军官舍焚毁【范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续汉书》曰:何进欲诛中常侍赵忠等,进乃诈令武猛都尉丁原放兵数千人,为贼于河内,称“黑山伯”,上事以诛忠等为辞,烧平阴、河津莫府人舍,以怖动太后。】。丁原再上书,大概是说自己士兵为了讨伐宦官而加入黑山军作乱。
在孟津的火光映红了雒阳城北的天空时,位居深宫的何太后仍然不肯下诏废除宦官,而是派何苗去劝何进。
何苗对何进说:“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何苗这回把话说的明白:“我们开始都是从南阳来,都是贫贱之人,就是靠着宦官们的帮助才得到今天的荣华富贵。国家大事,谈何容易!一旦做出决定了,就是覆水难收。我劝哥哥你应该多多考虑,最好和宦官们结为同盟。”
①何苗的想法
从这句“覆水不可收”,我们可以分析出:何进第一次向何太后摊牌时,并未把自己参与士人集团的全盘计划告诉何太后,所以让何苗以为只是朝廷中年轻的士人(袁绍等人)在闹事,何进只不过是顺势而为之,还远没有达到“覆水”的地步,而何苗不知道何进想要“名垂后世”,早已“覆水”了。
何苗本姓朱,自然也不想把何氏家族提高成世家,他只顾眼前的荣华富贵,这样就很好了!宦官贪腐,士人抗争这种国家大事,自己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②宦官的想法
何苗劝何进的话,也很可能是宦官们请求转达的意思。宦官们与何苗相处融洽,自然相信何苗的话,以至于他们也相信何进是中间派,并未参与士人集团。而且张让等人自持有恩于何进(刘宏欲废何皇后事,郭胜转交蹇硕信事),以为何进不至于会薄情寡义的站队到士人集团那边去。
到后来,何太后果真下诏废除宦官,蒙在鼓里的宦官们还去找何进求问出路;等到八月二十五日(政变当天),张让等人偷听何进与何太后谈话才知道何进才是幕后指使者。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也是“宦官们还蒙在鼓里”的佐证。
日期:2015-05-31 22:46:14
何进听了何苗的话,也明白自己能有今天全是得力于宦官们的鼎力相助,或许因此自己人性中善良的想法又冒了出来。
《何进传》说:“(何)进意更狐疑。”联系后面的事来看,何进的犹豫,可能是想:如何既能完成废除宦官的历史使命,又能保全宦官们(恩人)的性命。和平政变成了何进最希望达成的结果。
但是事情并非像何进所期望的那样发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