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38节作者:
zlzxs 袁术还责难何颙“肥马轻裘,光耀道路”【陈志《荀彧传》裴注引《汉末名士录》:(袁)术常于众坐数(何)颙三罪,曰:“王德弥先觉儁老,名德高亮,而伯求(何颙)疏之,是一罪也。许子远(许攸)凶淫之人,性行不纯,而伯求亲之,是二罪也。郭(泰)、贾(彪)寒窭,无他资业,而伯求肥马轻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完全忘了自己年轻时也这样干过。
袁绍结交大量年轻士人的事,同样引来不快的还有宦官们。中常侍赵忠得知此事,和其他宦官说:“袁绍这小子拒绝入朝为官,又私下纳养死士,意欲何为?!”
宦官们的怨言传到袁隗耳中,袁隗便将袁绍召来斥责:“你这是要祸害我们袁家啊!”而袁绍仍然不为所动【范书《袁绍传》: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袁绍)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至中平元年(184年),党锢解除,袁绍被大将军何进征辟入府任掾吏,后任侍御史、虎贲中郎将。在中平五年(188年),袁绍任中军校尉,至以后事均在《灵帝篇》和《何进篇》均有详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日期:2015-06-01 08:02:27
最后在这里说一个关于史料选择的话题。
曾见过有写手描写“袁隗斥责袁绍”这段故事,采用裴注引《英雄记》的记载:(袁)绍于是乃起应大将军(何进)之命。他认为:袁绍被袁隗斥责之后,就去大将军府报道了。他把“斥责”和“报道”这两件事都认定为中平元年(184年)的事。
我们联系一下时代背景就能发现这根本不可能。
首先,我们知道何进担任大将军的同时,党锢已经解除,大量士人被征辟入公府为官。袁绍的死党之一何颙都已入朝为官,袁绍为何还要等袁隗来骂醒他?袁隗自己都征辟士人(如:陈寔)如何还会痛斥袁绍破败家族?
显然“袁隗斥责袁绍”这件事应该是发生在党锢解除(184.3)之前,袁绍的反应也应该是范书《袁绍传》中记载的那样:绍终不改。等到中平元年(184年)党锢解除后,袁绍才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入府为官。
至于《英雄记》为什么会写出不合情理的事来?我以为,现存王粲的《英雄记》均为辑文,裴松之在做注时,有略而言之的改写习惯,所以很可能《英雄记》原文并非如此。
即便《英雄记》原文未被裴松之改动,那也是范晔在审核史料时发现问题,于是改写为“绍终不改”,让整个事情符合情理。当然,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为裴松之改写”,因为范晔做《后汉书》时博采史料,在审核史实方面多有败笔。
以此为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阅读史书时,要善于思考问题,才能发现这些不合理的事,然后旁征博引参考其他史料去做考据,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接近历史的真相。
日期:2015-06-01 08:05:47
1.3 结语
后世写“八月政变”,大都以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当然史书也如是说,也不错。但是,很少人会把眼光放到袁隗的身上。在《董卓篇》开始前,请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袁绍、袁术积极参与谋划政变,作为家族前辈的袁隗应该知道,也有所配合。如《何进篇》所述,董卓进京为何进所不许,实为袁绍私下征召。这和袁隗的意愿有关联吗?
②政变发动后,袁绍、袁术在皇宫大开杀戒,卢植、闵贡去追皇帝,这些人都是政变时有功之臣,之前引兵进京的还有丁原,官拜执金吾,为何董卓这个姗姗来迟的并州牧反而在政变之后得到司空的位置?
③董卓找袁绍谈废立,袁绍不同意就罢了,为何要跑路?袁绍跑就算了,曹操、袁术为何也要跟着跑路?
第一个问题,史书上没说。
第二个问题,范晔说是董卓仗着兵强马壮夺的,于是后世史家一股脑的跟风说董卓的凉州兵有多么多么强。
第三个问题,史书上没说袁绍的想法,而曹操和袁术的想法统一是:畏惧董卓之祸。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扯淡。历史真相就在《董卓篇》。
日期:2015-06-01 19:21:31
董卓篇
前言
董卓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有立传,可见历史地位之重。陈寿将董卓等人列在《魏书》前三卷,在“诸曹夏侯”之前。周寿昌曰:董卓、袁绍、袁术、刘表诸人,皆非魏臣,而《魏志》特为列传者,盖卓首乱者也。这也就是说:董卓之乱引发军阀割据,军阀割据又导致东汉灭亡,再简而言之:董卓引发了东汉灭亡的最终章。
在后世民间艺术形象,董卓摆脱不了肥胖、好色、残暴、愚蠢这些反面形象的标签,甚至《三国演义》还给他贴上中国历史政治斗争的最终奥义——“谋朝篡位”这个标签。
中国史书的造神和毁人叹为观止,聪明的人算无遗策,却又一个不小心挂了;蠢货却运气好的很,寿比南山,颐养天年;善良的人处处待人为善,却没有好下场;残暴的人坏事做绝,却报应来的太晚甚至没有。这让小朋友们都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个“坏人”还有那么多人帮助?长大以后,可能明白了:“要毁一个人,就把所有的罪恶送给他,要捧一个人,就把所有的善行都给他。”
接受禅让而称帝的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大概也是这种感悟吧。
——
PS:前两章是介绍董卓早期经历,熟悉的朋友可以略过。从第三章开始,才是接着《何进篇》的政变话题接着说。
日期:2015-06-01 19:28:27
第一章 董卓其人
1.1 出生颍川
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人,但是出生在豫州颍川郡纶氏县,因为他的父亲董某(字君雅)曾在纶氏担任县尉【陈志《董卓传》裴注引《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董卓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董擢(字孟高)。
董卓字仲颍。大家请注意,史书上都错抄成“脱颖而出”的“颖”,实际上应该是“颍川”的“颍”。
这是因为,董君雅在颍川郡纶氏县当官期间生了董卓和董旻,为了纪念在颍川的生活经历,所以给这两个儿子分别表字为:仲颍和叔颍【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董卓别传》曰:(董)卓父君雅为颍川轮氏尉,生卓及弟旻,故卓字仲颍,旻字叔颍】。
有人会问:“颍川有什么的好纪念的?”要知道,颍川郡在汉末是世家扎堆的大郡,就好比现在的偏远山区的人到上海、香港这些国际性大都市工作生活的感受一样:原来有钱人是这么生活的啊!以那时候董君雅的心态就是:我两个儿子是在颍川郡出生的,这事在凉州老家说出来倍有面子!
出生地始终不是久居之地。后来,随着父亲的离职,董卓和弟弟还是返回凉州老家生活了。
凉州不但有汉人,还有羌人、匈奴人。长大后的董卓不可避免的与羌人打交道,在这方面,董卓和羌人部落的首领结交,成为朋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