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47节

作者: zlzx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尚书卢植:当时在宫内,挺身而出救下何太后,并于二十七日率先去追赶裹挟皇帝的张让等人。
  河南中部掾闵贡等十余人:在河南尹王允的指挥下,跟随卢植追赶张让等人,并顺利完成使命。以返程时,闵贡与刘协同乘一马的情况看,当属迎驾首功。

  就这样,我们来看这些人在“从政变结束(8.28)之后到董卓废立(9.1)”这段时间里(即8.28-8.30,共三天时间。)都获得了什么封赏。
  翻遍史书,我也只看到“袁术官拜后将军”【陈志《董卓传》:董卓之将废帝(刘辨),以(袁)术为后将军。】,袁绍、卢植、桓典、闵贡等人官职未动,其中桓典、闵贡约在十月时才获封赏(见后文“3.4.2安抚士人”)。
  吴匡、张璋也没有封赏的记载,唯一的结果是与其他军队一同归附董卓【陈志《董卓传》:时(何)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董)卓。】。
  日期:2015-06-04 17:35:14
  董卓呢?他官拜司空了!他凭什么?!
  董卓的功劳是什么?他应该和崔烈一样,只有在二十八日参与迎驾而已嘛!若论带兵进京便可领功,约此时先后领兵入雒阳的张辽、鲍信又怎么说?!
  陈志《董卓传》说:何进、何苗的部队归了董卓,然后董卓吞并了执金吾丁原的部队,自此董卓总揽雒阳军权,然后做了司空。事件顺序是:董卓进京→吞并二何+吕布杀丁原→取代刘弘任司空→图谋废立。
  范书《董卓传》的事件顺序也差不多,增加了一条源于《九州春秋》的内容:
  (8.28)董卓进京→(约8.28)“瞒天过海”→(约8.28)吞并二何+吕布杀丁原→(约8.29)取代刘弘任司空→(8.30)图谋废立。
  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先看看董卓的“瞒天过海”之计。这段故事大致是说董卓进京后,嫌兵力太少(只有三千人马)难以服众,于是让士兵趁夜晚偷偷潜出城,持续四五日,次日再大张旗鼓的进城,于是,雒阳人都以为董卓的凉州兵很多【范书《董卓传》:初,(董)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但是这故事的漏洞太大了!

  第一,雒阳城有夜禁的规矩。也就是说,到了夜晚,除了负责巡逻的官兵,雒阳城内街道上是不允许其他人行走的。
  当年曹操担任雒阳北部尉时,小黄门蹇硕的叔父就是犯了夜禁,被抓到后,曹操使人用乱棒将其打死,可见夜禁之严。董卓士兵有三千人,分五天潜伏出去,一个晚上就要有六百人出来。大家脑补一下这个画面,六百人走在夜晚的雒阳街道上,这样还算是“潜出”吗?此时负责雒阳城内安全的执金吾丁原会让董卓得逞吗?
  第二,离开雒阳城需要走城门。雒阳城有十二个城门,其中平城门由卫尉掌管【《百官志四》:雒阳城十二门,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北宫门,属卫尉。】,其余十一个城门由城门校尉掌管,每个城门都设有门侯。到了夜晚,城门也要执行夜禁,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出城门。

  举个实例:东汉开国伊始,刘秀打猎后趁夜色回城,至上东门外,门侯郅恽拒不开门,刘秀派人好说歹说也没用,只好从中东门进城。次日,刘秀奖励郅恽一百匹布,而贬中东门候为参封尉(县尉,参封县属于徐州琅邪郡)【范书《郅恽传》:(郅恽)为上东城门候。帝(刘秀)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于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由此可见,雒阳城门在夜晚也是严格执行夜禁的,碰到郅恽这样犟脾气的话,连皇帝都不能过。此时掌管雒阳十二城门的城门校尉朱儁、卫尉杨奇(均以史料推测)会让董卓得逞吗?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不走城门,还可以翻城墙啊!是的,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城,蜀郡太守许靖就想翻城墙投降刘备,结果被抓获【陈志《法正传》:(刘)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为什么许靖翻城墙失败了?因为城墙上也会有士兵巡逻啊,大家脑补六百人翻城墙的画面,还天天晚上这么翻,还不被发现?这根本就不可能嘛!
  第三,我来把董卓夺权事件顺序标注上时间。
  (8.28)董卓进京→“瞒天过海”→吞并禁军+吕布杀丁原→取代刘弘任司空→(8.30)图谋废立。
  大家看到了吧,董卓于二十八日进京,在三十日就提出了废立,撑死三天时间,《九州春秋》和范书原文中的 “率四五日”根本就不成立嘛!
  关于这一点,我敢说时至今日,没看到有哪位出书的史家发现过,从裴松之到卢弼都没人能对此做考据;再者,如司马光、黎东方、于涛、易中天、袁腾飞等人在其著作中就把这事拿起来说,以为是真的。
  所以说,陈寿直接写“董卓进京后,吞并二何军队及吕布杀丁原”是对的,董卓可没玩什么手段就拿到了雒阳的各路军权;再从董卓在三十日就提出废立来看,董卓只用了两天时间(28-29日)就进入了朝廷高层。以其在雒阳的社交圈及势力,他一个人根本做不到,唯一的解释就是【董卓肯定得益于袁隗的帮助。】
  这是很少人有注意到的事,很多写三国史的人不明就里,只会说董卓有多强势,再者只会分析凉州兵有多么可怕,越吹越神。
  董卓的凉州兵再强,没有政治基础也是枉然。如在本年七月份,在雒阳城外,种劭仅凭一人斥责包围他的凉州兵,这些凶悍的士兵都被吓退(详见《何进篇》“4.2.3胜券在握”)。这还不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道理谁都知道。
  再者,董卓兵的数量也不占优。董卓就只有三千人(以袁纪载董卓率五千人离开长安,董卓部撑死不过这个数);而雒阳城内的虎贲、羽林、北军五营及其他卫兵约有一万人【陈志《王朗传》裴注引《魏名臣奏》: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显然,二何及丁原部曲投奔董卓肯定不是因为董卓兵多嘛!
  所以董卓不可能是靠兵强、兵多才当上司空的,只能是靠袁隗的帮助。
  日期:2015-06-04 17:38:42
  3.2.3 丁原之死
  接着来分析,董卓在28-29日“吞掉二何”及“吕布杀丁原”这两件事。
  “吞并二何”这件事很容易分析。何进部曲将领吴匡、张璋迁怒于何苗,联合董旻将其攻杀,政变结束后,吴匡等人就要面对自己去留问题。首先,故主何进已死,何氏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仰仗的实力;其次,舞阳君还活着,何苗也是皇帝刘辨舅舅,也是何太后的哥哥,吴、张二人为了自保,只能投入汝南袁氏的庇护,而董卓就是汝南袁氏认可的军权代理人(袁隗授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