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59节作者:
zlzxs 果然,皇甫嵩刚到雒阳,就有人顺应董卓的意思,上书弹劾皇甫嵩致其入狱。
董卓厌恶皇甫嵩,但和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的关系不错。皇甫坚寿听闻父亲入狱,于是从长安赶往雒阳,去找董卓。当时董卓正在举办宴会,皇甫坚寿在宴会上为父亲伸冤,痛苦流涕,磕头请罪,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也一起求情。董卓这才离席,将皇甫坚寿牵到一起共坐,派人去赦免皇甫嵩,拜为议郎(与盖勋一样)(事见范书《皇甫嵩传》)。
我个人以为:皇甫嵩这个人,玩政治的胆色不足。若说当初拒绝阎行,还有尊重汉朝的地位的忠臣意识,到后来(189.2)侄子皇甫郦劝其拿下董卓时,却折中处理;到此时(190.2)关东联军起兵反董,身边又有盖勋和梁衍先后劝说下,仍然拒绝反董,再用“忠臣”来解释,我看是说不通了。
这种“三不敢”(不敢造反、不敢法办属下,不敢起兵反董“匡扶汉室”)的名将,以史料看,他军事能力属于一流,而政治能力则是三流水平了。结果,他也落得被董卓羞辱的境地。
次年(191年)三月,董卓从雒阳进入长安城时,就故意让长安朝廷百官到城外迎接,且命令御史中丞及以下官员要行跪拜礼(因为皇甫嵩当时任御史中丞),皇甫嵩果然跪在路旁。
董卓的车队抵达城外,董卓在车上看到跪在地上的皇甫嵩时,非常得意,特意下车搀扶起皇甫嵩,笑着问道:“义真(皇甫嵩表字),你今天服气吗?”皇甫嵩还笑着为之前的事(189.1陈仓之战时不听取董卓的建议,189.2上书弹劾董卓的事)道歉,董卓这才释怀,两人和解。
日期:2015-06-14 20:11:28
范书《皇甫嵩传》并未详说皇甫嵩是如何应对的,在《山阳公载记》(陈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范书《皇甫嵩传》李贤注引)及袁纪中则记载了两人的对话。
董卓问:义真,你今天服气吗?
皇甫嵩回答:我哪知道明公您有今天这么威风啊!
董卓说: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我董卓好比鸿鹄,一直都有远大的志向,你这种燕雀却不知道罢了!)
皇甫嵩说:以前我和明公都是鸿鹄,只不过明公今天变成凤凰了!(看看!这马屁拍的真是一流水平!)
董卓大笑(马屁如此舒服,怎能不乐?!),安抚说:卿早服我,今天都可以不用下拜了。
而张璠《汉纪》(陈志《董卓传》裴注引)则是另一番对话:
董卓问:义真,你今天怕了吗?(义真怖未乎?)
皇甫嵩答:明公你以德辅佐朝廷,国家的幸运才刚刚到来,我哪还怕什么?你若以滥加刑法以显威严,天下人都会畏惧,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会怕吗?
董卓默然不语,于是与皇甫嵩和解。
按说史料从众,张璠《汉纪》的孤证难立,然而《资治通鉴》却采纳了张璠《汉纪》的内容。
后世何焯(清朝时历史学家)评价道:《山阳公载记》之语尤近实。观义真后此,其气已衰,未必能为是言,仅足以避凶人之锋耳。周天游为袁纪作注时,对此也表示赞同。
日期:2015-06-14 21:37:55
再说同时被董卓征入雒阳的盖勋,他仍然不改本色,他的“气”可没“衰”。当盖勋抵达雒阳后,当时很多官员都是对董卓(时任相国)行大礼(可能是跪拜),盖勋见到董卓,仅仅双手作揖,旁人见状都大惊失色,以为董卓要怪罪盖勋,而董卓终究还是忌惮盖勋,也不做深究【范书《盖勋传》:会(皇甫)嵩亦被征,(盖)勋以众弱不能独立,遂并还京师。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董)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盖勋与董卓都是凉州人,且盖氏是凉州世家,有名望在身,所以,我以为董卓忌惮盖勋也是情有可原的。盖勋唯一得罪董卓的事也就是写信骂他,但结果是董卓终究还是没拿盖勋出气,反而是处处让着盖勋。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约190.6,尚未开战),河南尹朱儁向董卓汇报了关东联军的军情,顺便表达了一下自己对军事形势的见解,董卓可能是对朱儁当初拒绝做自己副手而有余怒,借题发挥,痛骂朱儁:“论打战老子懂的比你多,我还需要你教?!信不信老子砍了你?!”
董卓发飙时,在场的人噤若寒蝉,朱儁自然也不敢回嘴。此时,盖勋则站出来驳斥董卓,董卓十分给盖勋面子,于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是开玩笑的啦!”盖勋竟然还不依不饶,说:“我还没听说过拿杀人当开玩笑的事!”董卓没办法,才正式向朱儁道歉【范书《盖勋传》:时河南尹朱儁为(董)卓陈军事。卓折儁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盖)勋曰:“昔武丁(子昭)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卓乃谢儁。】。
我认为,史书上有很多人敢去弄老虎的尾巴(如前文的卢植),面对屠刀时他们手无寸铁,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主角光环”,很可能会因此丧命,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活下来而觉得他们是为了名望而去冒险,在面对强权高压时的刚正不屈,才能证明他们是真的勇士!
初平二年(191年)三月,盖勋随董卓进入长安。
五月,盖勋因病逝世,时年五十一岁。盖勋临死前留下遗嘱,拒绝董卓的馈赠。董卓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宽大,就上表朝廷,赏赐盖勋家人,并允许安葬在安陵(安陵为西汉惠帝刘盈墓,在长安城外)。
日期:2015-06-15 06:55:54
4.2 初平三战
从本节开始,讲大家最感兴趣的战争话题。
在初平元年(190年),反董联军与董卓控制的朝廷军队先后展开过三次交战,这也是本节标题的由来。
4.2.1 长安劝和
先说说迁都之前的一件事。
董卓把朝廷公卿们召集来商议出兵讨伐关东联军之事,还是老样子,大家都不做声。这次,郑泰却站出来说:“政治成败在于推崇恩德,而不在于兵力多寡(夫治在德,不在兵也)。”董卓听了,很不高兴,反问道:“如你所言,那军队就没用了吗?”大家见状,都为郑泰捏了一把汗。
但是郑泰就是一个人精啊!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领就是他的专长!郑泰立刻换了腔调:“我不是说军队没用,而是认为关东联军这帮乌合之众不足以让朝廷出兵。”然后,郑泰把董卓吹捧一番:“明公你出自凉州,年少时就担任国家将领,有时间就学习军事,多次出征战场,当世闻名!(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国将,间习军事,数践战场,名称当世)”。
接着,郑泰又把袁绍、张邈、孔伷三人贬低一番。
郑泰说袁绍是“公卿子弟,生在雒阳,由女人(袁成之妻)抚养成人(公卿子弟,生处京师,体长妇人)”。
张邈是来自东平县的老实人(张邈籍贯为兖州东平国),坐在大堂之上都不敢张望。(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