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随笔:宋词是一朵莲花》
第23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17 10:41:30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说来好笑,真正记住这首词是因为琼瑶的两本小说。一本是《碧云天》,一本是《寒烟翠》,居然都是出自这首词。琼瑶是曾经风行一时的台湾言情作家,小资趣味,多情善感,喜欢这首词也许是不无来由的。
  依我的个人感觉,这首词的色彩非常浓郁、绚丽,象一幅深秋的风景油画:“碧云天,黄叶地”,碧云飘在天空,黄叶堆于地。在俯仰天地之间,眼前是一片开阔无际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清旷的秋色与浩荡秋波在天边相连,秋波上是带着寒意的翠色轻烟。“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西天的斜阳映照着群山,天水相接,迷蒙浑茫。碧绿的春草向远方生长、延伸着,直到那斜阳之外的苍茫天际。那斜阳之外,那看不见的远方,可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这样明丽的秋景却触动了词人的乡愁。孤旅天涯的游子,远远眺望那斜阳之外的家乡不禁黯然神伤。而那羁旅的愁思无时不在追逐萦绕着他,久久不肯离去。只有夜夜在梦里见到故乡才聊慰思乡之情。“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之夜,就不要到那高楼上凭栏独倚,徒然望乡生愁却又回归无计。端起酒杯来,那酒入愁肠全都化作了思乡的泪。

  这首词下片所抒发的乡愁情怀,真可谓是低徊婉转,苍凉透骨。斜阳西下,只剩下那个孤独的身影徘徊在黄叶地、秋水边,看斜阳渐渐离去,望天边残月升起,一滴思乡泪从腮边悄然滑落……我想,对于原籍身处台岛的琼瑶女士,除了被这首词所描绘的美景所打动,也未尝不怀有与范文正公一样的浓浓乡愁。
  “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一下子就点染出秋日的氛围,实是写秋景的佳句。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开头,就是一段崔莺莺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显然这一段唱词由范仲淹这首《苏幕遮》而来。
  这个“碧云天,黄叶地”的时节,总让人想起了无数的过往,想起了过往中那或清或淡的人与事,西风烈,雁南飞,染醉霜林的便是那点点离人泪,分离似总钟情秋天,钟情黄叶飘凌的季节。
  碧云天,黄叶地
日期:2012-10-19 10:19:50

  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斜阳景象是如此开阔,又如此令人怅惘:“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映斜阳,天水相接,芳草一直蔓延到斜阳所照的视野之外,在视野上更加开阔,在意境上更浑厚深沉。而范仲淹在另一首《渔家傲》的落日则将苍凉雄浑的风格推向新的高度:“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仿佛一幅群山边城落日的图画,境象阔大,苍茫无际,自是为卿相、为将帅者手笔。

  对于日暮斜阳这一千古意象,那些胸襟开阔、笔力雄健的词人总有特殊的偏好。在写斜阳日暮景象中,辛弃疾的《摸鱼儿》中的斜阳也是十分动人:“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在词的结尾处深有韵味,抒发了自己深沉的家国情怀。
  今人一阙《忆秦娥*娄山关》中的日暮景象也堪称是雄浑大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此词篇幅虽短,“份量”吃重,置诸唐宋名篇中亦毫不逊色。“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句有如天外飞来之笔,充满深沉广袤的宇宙意识和慷慨昂奋的生命意志,是为大丈夫手笔。
  在诸多古典诗词意象中,斜阳夕照和日暮景象无疑是最令人动情、牵惹人的无限情思和愁绪的意象。只要那样一种日薄西山、沉沉欲坠的景象出现,就立时让我们进入一种深沉辽远、无限苍茫的境界之中。
  斜阳夕照的美学境界自是神秘幽远、迷离朦胧的。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光明向黑暗的过渡。宋词中的黄昏情境是一个意象群,由斜阳日暮与芳草、归鸟、杨柳、烟霭等景物意象共同组合而成。它美妙而短暂,熔铸了生命悲情与时空沧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面对斜阳黄昏的苍茫景象,人们往往会流露相思离别的伤感,思乡怀家的孤苦;会咏叹人生将逝的哀愁,感怀亡人的悲凉;会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怀古伤今的感慨。 因而是最具诗意的审美对象。

  宋代王禹偁这首《村行》就很典型,常常在不经意间打动人的心弦: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山野之间,诗人信马由缰地游玩,路边野菊花开星星点点,那山谷间鸟声啁啾、溪声潺潺之声,听来皆是难得的天籁。而几座山峰沉默无语地笔立在夕阳之下,显出几分孤寂和苍茫。棠梨叶落红如胭脂,荞麦花开色白如雪,最后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看来十分眼熟,原来与家乡景致很相似,于是心底平添了几分思乡的愁绪。这里的夕阳日暮景色何其美好可爱!“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诗人把自然拟人化了,万壑、晚籁、山峰、斜阳和人一样仿佛也有了生命。其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人与自然达到神形相契, 物我两忘的境界”

  再看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朱雀桥边的野花独自开放。旧时堂前的燕子也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凄清氛围中, 当年那些乌衣诸郞今安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物是人非,空留余恨,只有一抹夕阳还在辉映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这乌衣巷口的一抹夕阳令人无限感慨,弥散着几多怀古幽情!
  古代那些学识渊博又敏感多情的文人士大夫常常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转寰,大隐于红尘和朝堂,又时常将目光投向山水林泉之间,寻求内心安宁和精神归宿。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唐代诗人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就把自己的闲适心境与夕阳中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具有一种禅宗心境, 显出了隐逸者的情怀: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植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诗人为寒山、秋水、柴门、渡头、墟里, 五柳等意象营造了“落日余晖”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夕阳渐落, 寒山转翠, 秋水潺潺, 富有浓郁的山林生活气息, 意境悠远奇妙, 格调高远。山林之美, 隐逸之趣, 暮风落日相互映衬, 别具情调。“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这一联勾起笔者的很多美好记忆,晚风中的蝉声,斜阳下的诗人,山野间的那些萧瑟草木,曾经的青春豪情只剩得一襟晚照,情怀深沉,意韵悠长。诗人晚年归隐山林, 脱离尘俗, 独守一份宁静的天空, 此诗下表现了那种自得其乐的隐逸情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明代杨慎《临江仙》一词中的名句,充满了对历史对人生的哲思。世事浮沉变幻,功名转瞬即逝,只有高高的山峰,永恒地耸立在夕阳的映照下。全词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