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13 07:51:50
(接上)
三十六、 西一巷
搬入西一巷,是因为我们原来租住的房子,在一个突然的时间里,被城建拆除了。我们只得匆忙地,就近觅地再居。
那是一条潮湿的小巷,除非太阳连日地暴晒,它才会干燥,露出地上灰白的泥尘。否则,它一直是湿渍渍的,比别的地方总觉阴凉。
那都是一些自建的民宅,没有整齐的规划,房子高矮不一,参差不齐。巷子的地上坑洼不平;上空纠结着新老的电线、电话线、电视的光缆等;两边开着一些极简陋的商店、棋牌室及诊所;每家的门口都摆放着垃圾,有筐子、桶子装着的,也有就地堆放的。
我们就住在这条小巷的又一条小弄子里。
那里的房子太密集了,墙垛紧挨着墙垛,前檐搭着人家的后墙,连每家上楼的楼梯,都被挤压着格外窄。所以,房间里采光不大好,大白天一进门就要开灯。
但房间内还是比较白净,又辟有配套的厨房与卫生间,虽然狭小逼仄了一些,仍足可安居。
而我们比较幸运。我们的门口,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安装了铁门可以封闭,那道走廊基本上属于我们家。而且前面的房子,刚好在那里留有一个天孔,可以透进天光来。在家的日子,我可以和孩子在走廊上读书、看雨、看阳光,孩子还可以穿着旱冰鞋,在那里蹓来蹓去。前面搬走的人家,在走廊里遗下了一个奄奄待毙的小盆栽,我从溪边掘回泥土,重新培植,悉心浇灌,它后来长得十分茂盛,蔚然茁壮。
(待续)
日期:2012-10-17 09:03:04
(接上)
可是,那里却十分喧闹,尤其是晚上。
那里居住的人多而十分混杂,那些房子密密麻麻而又隔音不好。
房主只是住房宅的一小部分,有些甚至根本不在那里居住,房间多是用来出租的。在那里滞留的,有做小生意的,有街边练地摊修皮鞋的,有做水暖通下水道的,有拾破烂的、来历不明的,等等。他们的身份与他们的口音一样,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一些房间里还有许多人混居着。
我们一楼的楼梯间,根本不适合人居住:楼下经常泞湿不干;门口就是一个垃圾垛,垃圾凌乱地堆弃着,常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上楼的楼梯狭窄,人一走动就灰尘扑簌簌往下直掉。可是,就在那个楼梯下居住着一户人家,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领着一个几岁的小女孩。他们在旁边的一个约一米多宽的夹缝里睡觉,在楼梯下面的空间里做饭吃。有许多次我们上下楼梯时,他们一家人就在下面吃饭。
在他们像破烂一样,堆得乱糟糟的家当中间,赫然有一台12吋的黑白小电视机。有几次,我看到那个穿着旧衣裙的小女孩,竟然一边哼着流行歌曲,一边扭腰舞蹈着,从楼梯间往外走。一想到那个天真无忧的小姑娘,就常常叫我心里涌动着,鼻子发酸。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