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08 22:04:57
石雕伏虎
石质圆雕,西汉,原置于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长240厘米,宽84厘米。现藏于陕西省兴平县茂陵博物馆。
此件描绘一只伏卧着的猛虎,躯体雄健,头部硕大,肢爪强劲,长长的尾巴卷搭在背上;头上小耳后竖,额头与鼻骨呈弧线隆起,鼻孔圆张,嘴紧闭,两眼凝视前方。好像正隐蔽在草木或乱石中,全神贯注地搜寻猎物,伺机而动。
作品除颏下与前爪的轮廓雕凿较多外,其它部分基本根据巨石原有的体面变化,用浮雕、线刻法雕制,手法洗练而准确。随躯体结构用线刻处理斑纹,增加了其皮毛的柔滑感,更显得别具匠心。全身骨骼肌肉松弛而神情专注,这种外在形体与内在情绪上一松一紧的节奏对比,显示了伏虎的活力,亦显示出作品力量内蕴的特色。
日期:2012-10-08 22:15:07
No.72
这次改朝换代,折射出帝国的宏观结构:没有结构,只有两“层”,曰上层与下层。其间,没有中层。
话说,古往今来的社会都有上层、下层之分,全无例外,都是上压迫下,就这一点而言,帝国并不特殊。
帝国之特殊,在于中层之无。没有中层,则上对下的压迫一般不会遇到反作用力,也就是说,领导通常是可以为所欲为滴,比如秦皇、汉武。
领导越干越爽,下层的忍耐,很可惜,不是无限的。结果,一忍再忍的顺民变成忍无可忍的暴民,一切推倒,洗牌之后,重建的社会双层依旧,只是新人儿已经换了旧人儿。
循环开始。
这个结构的特色之一,乃是上层的变动与下层关系不大:王莽或者刘莽当皇帝,对于下层,膝照跪,头照磕,帝国依旧。
日期:2012-10-21 22:02:47
石雕卧牛
石质圆雕,西汉,原置于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长260厘米,宽160厘米。现藏于陕西省兴平县茂陵博物馆。
石牛躯体强健,四肢蜷曲而卧;粗大的两角后弯于背,两颊突出,眉骨高凸,鼻直嘴长,偏侧着头极目远眺,刻意表现了对象顽强的性格和安详的意态。通体比例匀称,结构概括鲜明,具有朴实浑厚的艺术风格。牛背用阴线刻有鞍具与镫具,表明它是一头用于驮载的役牛。
日期:2012-10-21 22:28:20
No.73
第十八章无地可依综合症,或末世崩溃
老帝国,新朝代。秦一、汉二,这个叫做“新”的朝代,序属第三。然而,王莽登基之后,面临的局势,与当年的嬴政、刘邦完全不同。这是生与死的不同:没有经过改朝换代战争的鲜血洗礼,新政权的身体之内,藏着癌细胞。
这个病,叫做无地可依综合症。
中华帝国以农为本。这句话的意思是,农业具备两大功能。其一,农产品使人温饱——农业的产生,就是要稳定地制造农产品,全世界都一样,不稀奇。其二,土地固化人民——这就是中国特色啦。
确切地说,这是法家的思路。坏人统统去死,好人则分两种:大小官员直接间接为皇帝服务,农民向皇帝交粮交钱。有才能做官的人不做,危险。上文中,韩非故事里姜子牙所杀的两个齐国隐士,就是例子。没才能做官,就在家乖乖种地啦,否则,成为流民,为“亡我之心不死”的反政府势力利用,同样危险。
可是,专制者通常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夺人土地者,常常就是专制者本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自己盖花园、建宫殿需要占据农田,赏赐亲戚朋友土地,也很常见——农业时代,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土地。(又及:土地财政时代,最值钱的东西,也是土地,尤其是中央商务区的商业用、住宅用土地……)
上行下效,官僚、地主也用各种办法夺民土地。或者相反,上行下不效,政令不出中某海,中央下文件冠冕堂皇、三令五申,地方上自有对策,反正拍好上级马屁就可以升迁,舆论监督、屁民上丨访丨都是浮云……
一来二去,一些农民本来有土地,却逐渐失去;本来是国家的纳税者,却变成了大小地主土地上的租客,田租交到了地主手里,政府收入于是减少——这是小事。大事是,因为无地,另外一些农民成了流民,条件成熟时,他们会集结起来,威胁政府。
有些时候,权贵得到的不是实际的土地,而是——比如说——五千亩土地的赋税。对于农民,效果则一:根本没有地,或者种地只陪不赚,如此,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爆全社会的动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