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6-18 16:08:34
春地仙得叫七染婆婆婶婶,他不好意思地请七婶婶给伏兰做一个保媒。七染婆婆自然求之不得,这亲事就这么定了。
七月初七,传说中的鬼门关打开之时,地府中的亡魂全部出来了,家家户户都要将地府中的亲人接回家祭祀。从初七到十四,是专门祭祀亡者的。叫中元节。
今年的初七天气如同往年一样阴沉,厚厚的云层像一块厚实的布幔挂在天空,飘着不大不小的雨丝。这雨是有来历的,叫接亡雨。十四还有一场雨,雨势也差不多,叫送亡雨。
滚泉潭人将中元节形象地称为接客。一般在黄昏时候开始,在槽门外燃起香烛,然后就隔几尺的距离烧几页钱纸,一直延续到堂屋。堂屋早已布置妥当,两张八仙桌前后相拼接,所有的神主牌位都擦洗干净,依顺序安放在八仙桌的上方。
老祖宗回家了,先要是洗脸盆,热水,漱口杯,毛巾。然后就上香茶,一十三杯热气腾腾的茶,桌子上还要摆放一些水果点心。
估计老祖宗们茶喝了,水果点心也品尝过了,就可以撤下这些,开始上菜,摆碗筷酒杯。也是一十三付碗筷,最上方摆三付,左右两方各五付。据说接客的范畴是上溯祖宗十三代。因此经常有人在吵架的时候会“问候”对方的祖宗十三代,被骂的人往往气得要和他拼命。
接客期间是有很多禁忌的,一家人要和和睦睦,就算两口子在初六那天吵架了,也得装出一副其乐融融的表现。说话要细声细气,走路的脚步也要轻手轻脚。
献给老祖宗品尝的菜也有讲究。不必要山珍海味,家常菜就可以。但南瓜、苦瓜、茄子、丝瓜、豆角不得。据说如果敬了南瓜,以后家中尽生女孩;敬了苦瓜,后代会出麻子,麻氏兄弟的爸爸据说敬过苦瓜。敬茄子会出手指不能张开的人,滚泉潭人将那种残疾叫茄子。敬丝瓜豆角的后代会出病秧子,没有精气神。给老祖宗们喝的酒是自家用大米酿的酒糟,烧酒是敬不得的,敬了后代会出恶人。鱼只能用鲢鱼。
看一家人中是否有死在外面的先人,看接客就知道。死在外面的人魂魄是进不得家门的,必须在阶基上另外摆一张下桌子,给他单独享受。像毕花人,也是进不得家门的。
接客期间,每天早上要准备洗漱用品,早中晚三顿饭,每两顿饭之间还要敬一次茶水点心。活人吃饭喝茶都必须等敬过祖宗以后。据说那些被亡灵享受过的饭菜茶水点心,味道很差,大人说是老祖宗吃过了,哪里还会有味道。
日期:2015-06-19 14:13:25
中元节是生人与死人之间的一种聚会,有一个方式可以让他们交流,那就是扶乩。
周家今年一直流年不利,上半年鹤年被蛇咬,五月起就疾病缠身,现在七月中了,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全身无力,走几步路都累,肠胃功能也差,只能喝稀饭,一次又喝不得多少,没过多久又饿得不行。
春地仙就劝鹤年扶乩问一下祖宗,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以后的运程会不会好转。鹤年一直对扶乩不感冒,认为人死如灯灭,烧钱纸祭祀祖先只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不可能还有什么灵魂存在的。但他架不住春地仙父女二人的劝慰,就勉强同意试试。
如果哪家人想晚上扶乩,中午供饭的时候要跪在饭桌前祷告请示。如果有懂得敬神的,还可以在桌子前问卦,看祖宗们愿不愿意与后人交流。
滚泉潭有两个人是扶乩的绝佳人选,一个叫雷司令,一个叫七十大锤。他们二人都是文盲,智商都不高,都有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
这两个人如果不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展示了扶乩的特长,估计是不可能上我的小说的。他们二人真的没有多少事迹可以拿出来说给朋友们听的。老实巴交的文盲,其貌不扬,农村里的农活,干一辈子也学不齐,唯一会的就是看牛。看牛不需要技术,七八岁的小孩就完全可以胜任。
黄家岭黄十六家七月半扶乩,农村中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听说他们家要扶乩,居然聚集了很多人去看热闹。雷司令与七十大锤也去了。
扶乩的道具不多,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放一个盘箕,盘箕上放半箕大米,扶乩的工具是一个小型的丁字勾,因为丁字前面的那个钩子是用来在米上写字的,故称为乩笔。必须用桃木制成。桃木辟邪,那些孤魂野鬼就上不得这丁字构。
黄家人跪在桌子前烧了钱纸,非常虔诚地恳请老祖宗附身乩笔。
日期:2015-06-19 14:59:36
等黄十六祷告完毕,就有两个人开始扶乩。两个人并肩站好,一人伸出一只手交叉互握乩笔丁字的那一横。然后就抓起乩笔在身前转圈。据说如果哪位祖宗附身乩笔了,就会在盘箕米上面写字。
这两个人转得手臂都酸了,依然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又换人,一屋子的人都试过了,就剩下雷和七十。大家很失望,准备回家睡觉,十六就让雷和七十也试试,二人推辞了很久,后来所有人都让他俩试试,这二人才笨笨地站到桌子前,连抓乩笔该怎么抓都搞不懂,光是教会二人抓乩笔都花了不小功夫。
奇迹出现了,这两个人才将乩笔转了一个圈,那舞动的乩笔一下子有了生命力,乩笔转圈的速度迅速加快,带着“呼呼”的风声,二人脚步踉跄,漫无目的地任乩笔舞动。
别人扶乩是人指挥乩笔,现在不同了,是乩笔在指挥这二人,舞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本来围在旁边看热闹的人都纷纷避让,堂屋的四周墙壁都挤满了人,堂屋中央就显得很空旷。
乩笔显示过自己的威力以后才慢慢恢复平静,两个人在乩笔的引领下来到盘箕前,静止了一下,然后龙飞凤舞地在米面上写了一个大字:锦,看热闹的人又围过来,有认识字的人说是个锦字。那乩笔迅速在这字上划了一个圈。马上有人端起盘箕一摇,这米面就平静了,还有人招呼旁边的书记员记录。
乩笔随即又写了德,到。三个字合起来是锦德到。黄家有个祖宗正是叫黄锦德,据说还是满清时候的一个举人。现在乩笔上附身的就是他了。
锦德公今晚很生气,写完锦德到三个字以后,就开始严厉批评十六没有孝心,祭祖期间亵渎了祖宗。而且还有很多好东西藏着不给祖宗品尝。
十六就辩解说没有,家里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
那乩笔在十六的额头上啄了一下,然后引领二人直奔十六的卧室。卧室有一张床,两个什柜,一个米柜,一个糖缸。
乩笔在一个什柜的柜门上重重敲击,十六堂客赶快掏出一把三叉型的铜钥匙开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