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就是一盘棋:秦始皇》
第54节作者:
京城说书匠 日期:2013-10-20 20:46:36
翻开地图咱们知道,自三家分晋开始,韩国就被强敌所环绕,根本无法发展。
韩国的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跟秦国抢土地,无异是找死。
韩国的北面,是魏国和赵国。在战国初期,魏国最先实现变法,所以它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韩国,与这种强国交战,韩国胜率不大。赵国虽然也是一个小国,它也被强敌环绕,但是赵国却可以向西、向北发展,去吞并中山国,也可以去抢匈奴的土地,所以他比韩国处境要好。
韩国的南面和东面,是强大的楚国和齐国。楚国雄踞南方,国富民强,它还意欲北上中原呢,怎么能容忍韩国南下。齐国更不用说了,东方第一强国,跟这种国家交战,韩国也不可能打赢。
所以,在战国七雄中,其他六国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唯独韩国,被强敌环绕,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所以注定它无法做大做强。而韩国又与秦国相邻,两国国土犬牙交错,所以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后,韩国就注定有一天被秦国所吞并。
内政改革不利,外部环境恶劣,韩国先天的不利已经够多了,但是作为小国来说,如果能处理好自己的外交,凭借傍大款、隔岸观火的技巧,韩国也是可以生存的。殊不知,韩国在外交这个方面,却做得最烂,它的外交手段,几乎就是一场闹剧。
战国时候的外交是什么呢?就是“合纵连横”。
合纵:就是联系六国对付强秦;连横:就是协同秦国统一天下。在这个二选一的问题下,韩国左右逢源、摇摆不定。最后,它即没有参加抗秦的联盟,也没有帮助秦国打天下。
这种完全“中立”的外交手段,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两个帮派全恨它!
咱们看看韩国外交“政绩”吧。
日期:2013-10-29 13:38:07.0
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317年,在苏秦的领导下,五国联军连续两次讨伐秦国。战斗的结果呢,秦国弃其他国家于不顾,专门找韩国单挑。韩国哪里是秦国的对手,它们损失惨重,死伤10万大军,这直接导致韩国国力进一步衰弱。而其他联军的表现呢?它们居然也弃韩国于不顾,全都顺利逃回了国。
帮助六国讨伐秦国,韩国被坑得够戗,从那以后,它就脱离了“合纵联盟”,开始加入“连横组织”。
在参加了“连横组织”后,韩国的处境也不好。它的盟国秦国是一个极其好战的主,在秦国的英明领导下,韩国被迫当上了先锋,今天帮助秦国打这个国家,明天帮助秦国揍那个国家,几乎就无法消停。
公元前313年,在被张仪“六百里”土地忽悠后,楚怀王勃然大怒,他立刻发兵10万,攻打秦国。
得知楚国出兵后,秦国立刻出兵对抗,而它的先锋官,正是这个倒霉的韩国。这场战斗,楚国大败,在丹阳被斩杀八万余人,而韩国人马的损失程度,并不比这个小。
更可气的是,即使当了秦国的“马仔”,韩国这种丧权辱国、摇尾乞怜的做法,也没有获得秦国一丝的同情,在秦国“远交近攻”的政策下,韩国的国土面积与日俱减。在这种背景下,韩国脱离了“连横组织”,又参加了“合纵联盟”。
此时的韩国终于开窍了,自己最大的军事威胁是秦国,所以只有“合纵”,它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它的“合纵”外交技巧,何止是烂,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公元前293年,为了对抗强秦,魏、韩两国组成联军,在今天洛阳东南的伊阙一带与秦军决战。
这场大决战中,韩、魏两国的联军人数是秦军的三倍,可谓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但是,这两个国家都不愿意当主攻,都想捡便宜,所以就互相观望,谁也不进军。
面对这种局面,秦军战神白起利用这个机会,率军猛攻魏国,决定先击垮魏军,随后再收拾韩军。
事实证明,白起是多虑了,秦军刚刚与魏军交上火,韩军就撒丫子跑了,彻底把自己的盟军魏国扔了。这一仗下来,魏国损失24万大军,死亡人数仅次于“长平之战”,排在战国时期死亡人数的第二位。
魏军狼狈回国后,魏王勃然大怒,他立刻修书给韩国国君,发誓两国断绝外交,打死不相往来。这么一来,韩国算是彻底把魏国得罪了。
得罪了魏国后,韩国依旧我行我素。不久之后,它又得罪了另外一个盟国:赵国。
公元前262年,就一个上党郡的问题,韩国太守冯厅不听指挥,擅自投降赵国,导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理论上,在赵国已经出兵的情况下,韩国应该全力支持,共同对抗强秦。但是事实呢?韩国可能是被打怕了,或者是为上党郡的事情耿耿于怀,它就是不出兵,也不支援赵国,就这么看着赵国自生自灭,最后被秦国打得大败。
即使到了赵国最危急的时刻,韩国也无动于衷,在关系到赵国命运的“邯郸保卫战”中,也是魏国、楚国出的兵,韩国依旧不理不睬,最后还派太子入秦国,以求与秦国和好。
韩国的这些举动,彻底激怒了赵国。从此,韩、赵之间积怨开始加深,几乎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所以在韩国灭亡的时候,不管韩王安如何修书求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帮助他。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当然了,历史这个导演,也不是没有眷顾韩国,在韩国生命的最后一刻,上天给韩国派了一个伟大的法家代表:韩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