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谋是极度机密,又无内部人物以某种方式透露出来,其中的情况恐怕不是司马迁所能掌握的,小吏赵高有如此惊人的胆量和见识绝对是匪夷所思的,《史记》所描述的内容恐怕臆想的成分会远远高于真实的成分。如果按照历史学大师吕诚之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更说得通。吕大师认为胡亥继位的诏书很可能是真的。
吕大师的几点看法很有说服力。一、秦始皇为何不尽早立储?就是要等小孩子(胡亥)长大,秦始皇驾崩那年胡亥才十二岁【注11】,虽然已经有思维意识,但几乎没有执政能力;二、古代太子一般是不掌兵的,让他(扶苏)掌兵不是在锻炼他,恰恰相反,是为了找茬干掉他。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申生就是前车之鉴;三、胡亥登基后很快就外出东游了一趟,让人感觉不到他有得位不正的愧疚和心虚。
那么如果我们就着胡亥确实是合法登基这一理论往下推导也能解释的通。丞相李斯是个心思缜密、执政经营丰富的老官僚,得到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的遗诏后,他很清楚一纸空文做不得数,倘若扶苏和蒙恬两人不承认,乱来怎么办?二人手握三十万边防军,擦枪走火可不是开玩笑的,因而李斯不敢走正常的合法登基程序,转而和保卫处临时负责人赵高合谋,封锁秦始皇驾崩的消息,用计先逼死扶苏。
两相比较,李斯-赵高阴谋夺嫡的论调让人感觉这两个人胆子忒大了,情理上说不过去,而胡亥得位“合法”(确实被立储)但“不合理”(稚弱,无执政能力)的说法反倒更能解释问题。扶苏之死“不合法”(无罪不当死)但“合理”(兰芝当户,不得不除)。虽然我们都同情扶苏的遭遇,对胡亥的倒行逆施感到愤恨,内心期盼这位仁慈勇毅的公子扶苏可以继位,救民于水火,但感情不能代替事实,历史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幻想。
日期:2012-10-07 09:05:20
1.4.4 扶苏必死?
有人认为假如扶苏拖延抗命、再次请示复核也许会带来转机,笔者认为即使再次请示也不可能有变化。因为此刻朝廷无论是内廷还是外廷都在李斯-赵高-胡亥集团的控制下,再次请示也必然是这个结果。
为部分读者补充一下内廷和外廷的知识。假如用现代的股份公司这个概念给古代中国政府打个比方。皇帝相当于董事长,是国家真正的拥有者,丞相相当于总经理,是国家的日常管理者。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运营,董事长一般不干预经营,重大事项总经理需呈报董事长批准。公司决策上就存在“总经理”和“董事长”两个决策单位,也就是通常说的“外廷”和“内廷”。
丞相可以召集百官讨论决策,这是外廷决策机构。皇帝也可以和身边的秘书班子讨论决策,这是内廷决策机构。理论上丞相的外廷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经理人决策,具有主导作用。但皇帝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有者,重大事项丞相又需要呈报皇帝审批,而发生的事项属于“重大”还是“细小”这就要看丞相和皇帝之间的互动了。
战国时代,由于竞争非常激烈,国君不敢刚愎自用,任免丞相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国君要用非常隆重的礼仪“拜”相,是“拜”不是“任用”,确定丞相被当成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特重要事项对待。国君自认水平很“菜”,丞相是专家、高级人才,国君要听从丞相的指挥。丞相上任后架空国君被认为是职业经理人当然的职责,并不认为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王朝统一后,这种双头政治就遇到很大麻烦,由于缺乏竞争,偶尔的决策失误并不是问题,皇帝不再乐意被架空。于是,围绕着皇帝说了算还是丞相说了算的问题引发了剧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内廷权力不断扩大,外廷权力不断缩小,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
丞相(李斯)是外廷的主持,郎中令(蒙毅)是内廷的主持,内外廷的工作主持人为了请示的需要都有权要求见到皇帝,皇帝的生死无法向他们隐瞒,所以这次政变行动内廷、外廷一定要联合在一起,一方不同意,整个行动都会流产。如果蒙毅在车队里,估计就这手就玩不起来。可是秦始皇病危的时候将蒙毅派出祷告山川,这么一来,内廷主持就临时换成了赵高。而李斯-赵高已经联手形成了一道铁幕,扶苏向谁请示去?
日期:2012-10-07 09:06:53
1.4.5扶苏有否胜算?
扶苏当然有胜算,而且还不小,否则李斯-赵高-胡亥也不会对他如此的恐惧,费尽心机要将他逼死。
扶苏是有机会的,但前提是扶苏要有野心,要敢于突破常规,事先对朝廷进行布控,悄悄做好抢班夺权的准备。“夺嫡”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阴谋集团经过长期筹划准备,反复演练编排的结果,对各方的人事权力分割已有新的安排,才能顺利实现抢班夺权。如康熙朝的“九龙夺嫡”的故事。以后历代王朝的皇帝还故意安排太子仿照中央的官僚机构成立一套东宫系的准中央政府机构,就是在进行接班的筹备。
扶苏监军北方,与内史(首都军分区司令)蒙恬是搭档,关系也很好。蒙恬的弟弟蒙毅担任郎中令,主持内廷工作,是中车府令赵高的直接上级。这个局面不知道是秦始皇有意识的布局,还是巧合中无意形成的局面。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局面的存在毕竟是事实,倘若公子扶苏有心对政局进行布控还是会很有作为的。
如果扶苏真有想法,李斯-赵高是不可能困住他的。试想,蒙恬蒙毅兄弟两个,一个在边关手握重兵,形成威慑,一个在宫廷内主持大局,对朝廷决策及时反馈,内呼外应。再加上扶苏在民间还有很强大的威信和期望【注12】。一旦第一时间确认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打出“清君侧”、“靖难”等等各种有道理没道理的名头,蒙恬帅大军从九原郡沿直道南下,前锋骑兵急行军三天即可赶到咸阳,到时候挟“民意”为借口,再黑压压站着三十万大头兵,不管诏书是真是假全都不顶用了,秦始皇再生气也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撤人家。
从李斯等人紧急往秦始皇的车里送烂鱼就可以看出,拥立胡亥其实也是一起突发事件,李斯方面的准备并不充分。倘若扶苏有所准备,要破解李斯-赵高这点小伎俩也不难。为什么传闻皇帝病危又突然可以办公了?为什么皇帝要在自己车里放一堆烂鱼?种种疑点和破绽还是有的。
可是扶苏对政局的险恶没有任何准备,保持了秦人朴素踏实、服从命令的工作作风,对中央的政局动向不做任何关心,不敢如李斯动用非常规手段,在秦始皇身边布置眼线【注13】,更遑论提前干预了。到了这个关头,还在循规蹈矩的等待中央的指示,被逼自杀他该怪谁去?
扶苏自杀了,胡亥登基为二世皇帝。应该承认这次政权交替还是比较平稳的,这和李斯的竭力维护是分不开的。
日期:2012-10-07 09:08:02
第四目 注释:
【注1】(秦始皇)至平原津而病。(《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2】(秦始皇)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史记?蒙恬列传》)。
笔者反复看《史记》,没找到记录蒙毅的官职为郎中令的记载,但是从蒙毅的各种情况来看,蒙毅应当就是这个职务。
【注3】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史记?秦始皇本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