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1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引言
  我喜欢写乱世,倒不是因为心理阴暗,满脑子的谋略算计、勾心斗角,只是觉得乱世比较有趣而已。
  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综合作用。乱世的趣味,在于偶然性占优。一个不经意的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就会改变历史的走向。相对于治世而言,乱世的这种“蝴蝶效应”似乎更为明显。
  大乱以致大治,其实有一定道理。乱世的趣味,更在于核心不是战乱,而是“转型”。从根源上说,“转型”实则是新旧两股社会力量激烈较量的总爆发。
  这样的“大转型”,就古代中国而言,累计有三次。

  春秋战国算第一次,是地主经济(集权制)与奴隶经济(分封制)的较量,一直延续到秦末的楚汉之争,前后五百六十多年(前770年~前207年,包括秦国短暂统一的最后十四年),终于以大汉统一天下、地主经济(集权制)胜出而谢幕,但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完全定型。
  严格来讲,东汉崩盘后的三国鼎立是“例行公事”的改朝换代,只是因为存在力量均势,耗时较长而已,不属于“大转型”,两晋之后的南北朝才能算第二次。
  与上一次不同,南北朝的“转型”发生在地主经济内部,是世袭门阀士族与新生士族的较量,其间又掺杂了汉族与北方异族的相互排斥,历时约一百七十年(420年~589年)。最终,隋朝实现了统一,世袭门阀逐渐衰落,科举制应运而生,汉族与北方异族也走上了大融合的道路。
  最后一次“大转型”介于唐、宋之间,历史上称之为“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在中原政权不断更迭的过程中,南方相继或者同时地出现了前蜀、后蜀、楚、吴、闽、吴越、南汉、荆南、南唐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并称为“十国”。除此之外,还有岐、燕、赵、北平等“半割据”政权,以及雄踞东北的契丹(947年改称辽国)。
  五代十国,说它是谜一样的乱世,似乎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这次历史性的“转型”实在太大,令人唏嘘不已。
  往大了说,纵观中国古代史,由汉至唐是汉族征服异族的历史,由宋至清是异族征服汉族的历史,汉族为什么会“乾坤大挪移”、变主动为被动呢?
  往小了说,大唐威服四方,穷兵黩武打造硬身板,劳民伤财自掘坟墓;大宋止步幽云,闷声不响创建软实力,科技文化颇有建树。两个格格不入、风格迥异的王朝,是通过什么样的桥梁连接在一起的?
  再往小了说,文人的写作风格也“与时俱进”,唐诗风光不再,宋词取而代之,这又是什么情况?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气势恢弘的分裂乱世,严格来说,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掐指算来只有五十多年(907年~960年)。即使追本溯源,从唐懿宗继位、唐朝初现崩盘征兆,再到尘埃完全落定,宋朝吞并北汉、实现国家统一,满打满算也只有短短一百二十年(859年~979年)。
  弹指之间、沧海桑田,这段似乎被遗忘的尘封乱世,一定相当精彩!
  日期:2013-08-01 13:04:50

  残唐篇
  第一章 内忧外患
  ※ 那个名落孙山的人
  大唐咸通年间,长安城人头攒动,时不时会冒出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夷。这个堪称世界第一的都市虽然略显破落,却依然不失“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
  又是一年科考时节,一大群人正围着榜单,像使尽了全身力气一般,脖子伸得老长,苦苦寻找着自己的名字。黑压压的人群里,不断有人钻出来,振臂而呼;也有人喜极而涕,不知所措地立在原地。更多的人,则是扼腕叹息、暗自神伤。
  天色渐暗,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去,热闹的场面逐渐恢复了宁静。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眉头紧锁,颜面上的平静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躁。他攥紧着双手,牙齿不停地磨动,脸颊也跟着起起伏伏。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又是一个名落孙山的读书人,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是第几次落第,其实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自己考了多少次。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硕壮的身躯终于被两只脚拖回了客栈。他依旧面色凝重,手指的关节捏得咔咔作响。独自坐了一会,他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走到桌前,提笔蘸墨,龙飞凤舞了一番,方才心满意足地欣赏起自己的大作来。
  这个人即兴而作的,是一直流传到今世、近乎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看了这首诗,大家应该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人姓甚名谁了。不错!他便是英明神武、霸气十足、为大唐王朝敲响丧钟的一代枭雄——黄巢!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生于盐商之家,父亲叫周宗旦。
  怪哉!黄巢为什么不跟着他爹姓周呢?其实周宗旦本姓黄,过继给舅舅之后改的姓。过继的目的是为亲娘舅这一门承继香火,偏偏周宗旦做得绝,“起点站”成了“终点站”。轮到自己儿子的时候,又把本姓改回来了,也不知道九泉之下的亲娘舅会不会气得坟头冒黑烟。

  黄家自祖上就以卖盐为生,相当有钱(世鬻盐,富于货)。据史料记载,黄巢在少年时期就武功了得、初通文墨,还搜罗了一群小马仔。(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记、辩给,喜养亡命)
  关于草民黄巢早期的记录,正史仅此而已。
  史官如此“敷衍了事”,跟同样是一介草民、出身还不如黄巢的朱元璋比起来,可真是太寒碜了。这也容易理解,老朱昨天还是“贼”呢,今天变皇上了,然后一群人添油加醋地八卦,满屋放光、当孩子王、杀地主家牛犊吃,不一而足。老朱自己也挺配合,以“皇陵碑”的名义深情回忆了自己的“造反人生”,讲当年多么悲惨、如何求生,诸如此类。所以,朱重八早期的经历是比较完整的。

  黄巢同学确实比较悲催,反造了、帝称了,但别人还没来得及八卦,自己先挂了。后来的史官,根本没材料、没功夫、没兴趣、没必要,在一个“贼”身上扯闲篇。
  什么叫“成王败寇”?这就是!
  想了解黄巢早期的经历,正史是没指望了,只有看野史。黄巢毕竟算个“知名人物”,应该还不至于沦落到“零八卦”的地步。
  野史方面,确实有些收获。南宋有一位文人叫张端义,写了一部《贵耳集》,其中有些故事与黄巢有关。
  据扯,周宗旦跟一位老翁以“菊花”为题对“联诗”,就是你说上一句、我接下一句那种,《红楼梦》里的公子小姐们经常玩。老翁要么是年纪不饶人,要么是水平实在不济,轮到自己的时候,突然就卡那儿了(思索未至)。
  “联诗”最忌讳的就是冷场,别人都是出口成章,至少也是七步成句,就你一个时辰憋出七个字儿来,那就没劲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