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国学改变你的人生》
第49节作者:
羚翘解毒丸 日期:2013-12-02 09:17:12
http://www.xinli001.com/info/9141/
搜狐新闻上看到一个好贴,分享一下。 摘录一些在下面
一、“体验更多”与“微妙之境”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流动顺畅和交通发达的时代,电视、媒体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商业社会也生产了很多东西鼓励我们去体验和消费,从各类美食、各类活动到环球旅行。现在很多家庭也富裕了(我看到很多同学很小就有了出国旅游、学习等经历),所以我们可以负担更多的尝试和体验。另一方面,作为年轻人,我们当然对外部的世界充满好奇,思维和学习速度也快,所以想尝试更多是非常自然的。有一天我问自己:“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第一份工作,我会去做什么?”我的答案是“好像我也会选Consulting,虽然知道自己注定会离开那里”!呵呵……
但有两类现象值得关注。第一类现象就是那些体验更多后迷茫的朋友,他们想通过“体验更多”来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很明显,“体验更多”没把人搞明白,反而搞晕了,愈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随便插一句:这也是很多公司综合类管理培训生项目(Management Trainee)的困惑。公司想让同学轮岗了解各个职能,然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很多人轮岗后晕了)。第二类现象是:体验越多,貌似边际效用在逐渐降低,获得的东西越来越少;同时需要达到初期同等兴奋程度的刺激点越变越高,而且没有的话就会感到无聊。用一个同学的话总结“我们越来越‘重口味’!”举个例子:开始我们可能很想尝遍天下美食,第一次吃xxx菜会非常兴奋,但随着尝试的次数和菜系越来越多,兴奋点降低了。我们很想去找更让人兴奋的菜,但越来越找不到,可能结论是“xxx 不过如此”。然后要找新的品类,比如美食结束,轮到潜水登场了——一个新的循环再次呈现。视频网、极限运动莫不如此。
对这些现象,我认真思考过(请理解我刨根问底的性格,以及无法忍受别人问我答不出的些许自傲,呵呵)。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慢慢地,我想自己可能明白了。
问题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问题在于“体验的层面”。我粗略地分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感官体验、第二个层面是理解或掌握、第三个层面允许我浪漫一下称之为“微妙之境”。我举个例子,比如体验印度菜。第一个层面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感觉到了咖喱的美味。第二个层面是理解咖喱是怎么配出来的、咖喱的制作工艺,可能我们自己可以DIY出普通的咖喱,甚至使用红咖喱、绿咖喱、黄咖喱等各类配置。第三个层面就复杂了,可能我们要找到xxx食材特别适合什么咖喱,配料到底多少,怎么达到恰如其分,因为非常细微的差别也会带来口感上的变化。相信每个层面的兴奋感是不同的,对吧?
再举个例子。我们学舞蹈,第一层面是摆出样子、搞定分解动作,挺兴奋;第二层面是能跳一支舞,样子渐渐标准,也慢慢能表达出些许情感;第三个层面可能就是流畅地舞蹈,还能准确地表达出那种意境。我觉得最美妙的事情应该存在于“微妙之境”。用艺术的话来说,就是“分寸感”—— 多一分即多,少一分即少。(不好意思,这样分类其实是粗糙的,很多时候没那么清晰的分层,因为都是递进的,一环接一环的。我无法用语言精确地描述,只能传递一二了。)
想必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很显然,体会不同层面的体验,需要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一个层面,只要看到、听到、尝到、闻到、接触到就行了。第二个层面可能就需要我们进去初步研究、操练,自己DIY一下。第三个层面可能就得深入进去了。从时间和精力耗费上而言,第一个层面用时最少,不需要你想什么,只要敢做就行;越往上,你的用时越多,精力投入越高。而且,从第二个层面开始,要求开始从被动变为主动了,你得去自己想、自己去琢磨,难度也越来越大。相应的,越往上,人的成就感也就越高,对事物的感悟也就越多,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深刻。
但这个世界给我们的直接体验,很多是第一层面的;而且第一层面的感官体验最直接,最轻松,也恰好符合我们年轻追求新鲜感的天性。但是这样感受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因为感官会有适应性;同时它也有“成瘾效应”,下一次需要比前一次更大的刺激,不然就会觉得平淡和无聊。而如果我们要体验第二层面,就需要开始付出了,要你的尝试和练习。如果要到第三层面,甚至短期的苦思冥想还得不到。所以只是不断地累加第一层面的体验,是怎么也不可能进入第二层面的,更不用说第三层面了。加之人会厌倦,也就自然而然地去追求更加新奇的东西了。
因此,我觉得“美妙存在于微妙之境、而不在多少之分”。以前我看到有人说什么某某葡萄酒有xxx香味、某某咖啡有土地甘甜的回味、某某抽象画有xxx的意境、某某文章里面的隐喻很巧妙、某某战略设计很有纵深感等等,总会觉得有点玄和扯的味道。后来我明白了,排除那些真的是扯的情况,很多是因为我没有付出那么多去品尝、去体味,那些细微的差别我是尝不出的。这段时间上海有毕加索画展,很多人看不懂,著名画家陈丹青做了很好的解释:“你这么看毕加索是看不懂的,你得去理解他之前的印象派画作,再之前的现实主义风格画派,才能知道毕加索的突破在哪里。就像理解齐白石,你也得先理解八大家的画,才能理清脉络。”我觉得丹青先生说得很好,这又印证了古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那我们怎么进入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呢?难事儿来了。
日期:2013-12-02 09:18:37
转载续…………。
========================================
二、通向微妙的路上,有一段叫重复,有一段叫体悟。
========================================
人生很公平,得到多少就得付出多少。如果微妙之境如此之美,必然也就不那么容易达到。在我有限的经验下,在通往微妙之境的路上,我看到了好几只拦路虎。对于这个过程,我就先说三个我看到的拦路虎,因为我自己也在体会和摸索。
第一只拦路虎,是“行动”,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有个大师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人行动起来更难的了。”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的是事实。第二只拦路虎是“重复”。细微的差别是藏在表现里面的,因此需要你对表面的东西烂熟于心,才能深入到细微的差别之地。怎么烂熟于心呢?唯有重复,得反复地操练。但有了重复,就必然有枯燥,这不是很多人能忍的。不少Consultant到第三年,总是有点难受,因为第一、第二年还能学很多工具模型,见很多新的Case,但第三年就开始要重复,难受了。第三只拦路虎是“体悟”。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越到细微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越大,就像指纹。因此越深入,就越没有什么具体流程指导你,没什么具体的东西可以学,因为别人的东西不合适你,抽象的原则又无法指导具体的操作,所以你得靠“悟”,靠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调正,这就要用到你自己的独立思考了,思考是累的,反复琢磨去找路更累。
貌似每个领域的顶尖高手都有对这样体验的陈述,也很沉浸其中。境界很美,只是行动、重复和体悟这三个拦路虎,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得去的。可恶的是,以前我们可能选择还不多,听到的看到的也不多,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如此丰富、事物如此丰富,我们就更难把自己熬到那个份儿上,爬那座难爬的山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