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国学改变你的人生》
第48节

作者: 羚翘解毒丸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26 23:19:16
  染色体异常真是很可怕。
  对于这种先天遗传国内外专家都束手无策。
  虽然作为当事人是蛮可怜的,但作为被波及的人可是够倒霉的。

  日期:2013-11-04 16:52:24
  说起人与人的差别,说起人以群分,看到一个例子特别有说服力。
  “鸡、牛、草”,如果分成两组,一组里面有两个,另外一个单独一组。你会怎么分?
  (先想一想再往下看)
  中国人一般会把鸡牛和草分到一组,因为牛吃草啊。

  欧美人一般会把鸡和牛分到一组,因为都是动物,另外一个是植物。
  这就是差异,中国人习惯于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整体是个关系型社会、人情社会就可以理解了。 而欧美人习惯于关注事物本身的属性,所以西方是比较严谨的法律、规则社会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这只是差异,并没有对错,也没有那一种分类、哪一种社会模式更好的那一说。因为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但除了近现代因工业落后而落后的100多年,其它时间,中国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大唐盛世、北宋曾经占全世界GDP的70%,大明王朝极为发达的商贸。近200年的中国被欺负的那么惨,几乎国破家亡分崩离析,但硬是挺过来了。无论现在的中国有多少不合理、不平等现象,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在世界范围虽然不受欢迎,但列强不得不被关注中国,谁也没办法再随意欺压。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对待事物分类的差异而引发的,每个人的想法、看法、做法不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人生的成熟就是真正从内心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你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你的同事有自己的想法、你的伴侣有自己的想法,你的上司有自己的想法…………),并寻找共同利益点合作共事。
  日期:2013-11-12 15:26:40
  “ 赵高这种人,玩阴谋可以,治国完全就是个废柴,没有任何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危机感,根本不了解当时秦朝的国内矛盾已经相当尖锐,不知道君权已经岌岌可危,只是觉着李斯碍眼没有意识到李斯对稳固秦帝国的重要性,随着李斯的突然死亡,秦国内部矛盾再也没有人能理得清、搞的定,分崩离析是理所应当的。”
  -----------------------------

  这句话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李斯对当时的秦帝国稳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责任其它人担不起来。
  被灭掉的蒙氏家族,以及其他大的世家,凡是家族里面有政治经验丰富的家主或家族成员的,无论那个家族的能人做丞相,都可以靠着个人能力和家族的综合政治能力继续维持秦帝国的统治,甚至可能因新君的能力强悍化解很多国内矛盾。 但是,一方面这类世家豪族的人不会看得上赵高,另外一方面赵高对这类世家豪族也心怀忌惮,根本不敢用,怕自己最后被干掉。所以赵高只能找一些心腹,从他的水准来看,无非是一些能玩阴谋,但对治理国家之类的阳谋完全不懂的人,秦帝国的结局可想而知。

  日期:2013-11-22 14:29:12
  下面的这一段摘抄特别适合想在职场有所作为的人仔细看看、仔细分析、仔细体会,非常有价值。
  “
  想法和思路,是一对含义非常接近的词,也容易被人们所混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想法往往是零散的、肤浅的、不成系统的,常表现为创意或者思维的火花,不一定正确,且可执行性差。思路相对而言是细致的、深入的、系统的,具有较强可执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方案或者计划阶段,是想法的进一步梳理与系统化。至此,我们再对照现实中的情况,太多所谓“有才”者实际上是“有想法没思路”,说句不太好听的,即使有才,也只能算是半吊子才子。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自我诊断一下,被别人夸作“有才”的时候,自己是否仍处于“有想法没思路”阶段。如果这个时候洋洋得意,还误认为自己真的有才,潜质再好都难以发挥出来,永远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在职场竞争中只能被埋没掉。在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少才俊栽就栽在这个上面了,可能直到花甲之年都不能顿悟,只能给人留下无边遗憾。
  从做事流程来讲,“想法——思路——执行——反馈”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少了“思路”这个环节,后面的事情实际上都无法开展。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事业短路就是由此造成的,无论是商场还是职场,此类现象都十分常见,说白了还是方法论上存在问题。不管您以前是否有这方面的意识,从现在开始,都必须牢固树立这种观念,并将其认真贯穿下去。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从“想法”到“思路”同样需要过程和周期。想法同样非常珍贵,是思路提炼的基础。但很多想法,如同火花一般,瞬息而逝,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套方法来对其进行管理。第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迸发了某种想法,就应该以最便利手段记录下来,或者是随身携带的纸与笔,或者是手机短信,或者是笔记本电脑,或者是iPad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介质。每个星期,都要对本周产生的想法建档保存,并做延伸性拓展思考。第二、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对其中一些想法进行重点思考,当然也可以将时间碎片利用起来,其方式是以某个点为圆心,向周围的相关问题延伸,以便尽可能形成更多关联点,并呈现大致的脉络。第三、在上述基础上,与别人展开交流和辩论,利用头脑风暴方法,对其展开进一步细化和修正,使其系统化并趋于完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想法”转变成“思路”的质量。第四、重点解决思路的可行性问题,并使这个系统更为严密,在这个阶段匹配程度很高的方法、步骤和日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只有到了这一步,思路才算最终成型。

  在偶然的一些事情上,我们可能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这个流程,来形成最终思路。但这并能说明太多问题,只有当这个模式变成一种习惯,并内化到你灵魂深处,才会对你的职业前景产生积极影响。这个过程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比较辛苦,更大程度上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毅力,或者需要很大的外力去强制。非常坦率地讲,如果您在一流跨国公司有过三到五年的工作经历,这种习惯还是比较容易形成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做任何一项工作,基本上都会有一套详细的记录和工作模板,在工作计划和总结方面更是如此。换个角度来说,这本来就不是简单的模板,而是一整套非常具体和实用的方法论,如果再配上相应素材,基本上就成为了非常不错的思路。

  很多刚去此类机构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之前在本土企业干过的,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光填形形色色的表格、以及模板,就大致要占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一的工作量,甚至感觉这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工作关键是要看结果。但呆的时间长了,就能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因为一个个规范而细致的模板,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思路或办事方法,按照这种流程下来,做事效果从整体上来看是有保证的。而且思维模式,考虑问题更加注重思路的系统性和可行性。这对很多人来讲,都是无比宝贵的无形财富。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已经不在外企好多年,他们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到民营企业当职业经理人,但回想起来,在外企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确保清晰思路的方法论。

  在这方面,实际上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个巨大差异。虽然都认为结果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过程的对待上却有很大不同,西方文化认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过程,和科学的思路,才能有效确保结果的质量。而东方文化往往更强调结果,只要是结果良好,过程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说白了就是简单以成败论英雄,于是谢安“淝水之战”的胜利才会备受推崇。按照西方理念,光凭感觉、精神和运气去打仗,本身就是大忌,而在中国竟然被传为千古佳话。后来有人效仿谢安的,再无成功案例,其原因也在于此。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