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13 18:57:03
古公大儿子太伯,二儿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生了个儿子叫昌,生的时候有祥瑞的征象,大概就是满屋生香或者屋顶盘龙之类的事情吧。古公说:“我们家族要兴旺,难道就在昌的身上实现?”太伯跟虞仲听了这话,知道什么意思了,老头子是隔代指定接班人了,好嘛,没咱哥俩儿什么事了。于是两个人跑到南方的蛮荒之地去了,把继承人的位置留给季历。看到这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那时期的周应该没有确定领袖的位置必须传给嫡长吧?即便有这样的制度了,那也不用跑啊,废嫡立幼的事情前面的朝代又不是没有发生过。仅仅是为了把位置留给季历,就跑那么远的地方使自己失去了在父母面前尽孝心的机会。难道是古公亶父或者是季历对他们两个起了杀心?这有必要琢磨琢磨。
到昌即位的时候,他更是后世道德楷模,礼贤下士、尊老爱幼等等诸如此类。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在积累政治资本,为伐纣自立做准备。
到昌的儿子,姬发即位之后11年,他感觉自己的战前准备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了300辆战车、3000个近卫军、45000个铠甲战士出发了。第二年的春天就打到了商朝国都的郊外,在这里他给包括支持他的诸侯国部队们下达了总决战令:“同志们,朋友们,广大指战员们:古话说‘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了那这个家就衰败了’。现在纣王是个妻管严,只听女人的话;祖先的祭祀也不管了,国家的政治大事也抛弃了;皇亲国戚不任用,而用一些作恶多端的逃犯,并亲信他们,让他们欺负老百姓。。。。。。”这就是《牧誓》,这篇檄文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分析分析:
一,它把纣宠幸妲己,让她干涉朝政说成是“牝鸡司晨”,其实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和目前的现实来看,并不是女人执政国家就得乱,只不过是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不允许在男权社会出现女性主权这样的事实发生,因此说这只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
二,它指出纣不祭祀祖先、不问政治、任人为谗,即便这些是事实,也不至于让诸侯国去造他的反,因为这样的国君在我们的历史上其实太多太多,敢言直谏才是当时做臣子、诸侯的本分。而且在《牧誓》里我们看不见炮烙、看不见杀谏臣、看不见酒池肉林。按常理来判断,这样一个战前动员令应该会列举出商纣种种令人发指的恶劣事迹,而且一般只会夸大其词,以让战士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而提高士气。
《牧誓》中没有提到我们所知道的纣的那些荒淫暴虐之事,是什么原因呢?要么是《牧誓》不可靠,是后人改的,而这个后人非常崇拜商纣或者是纣的子孙,所以把他写得好一些——貌似不太可能;要么是真正的商纣王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了解的那样,只不过是因为新一代的帝王必须在史书上把他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这样自己的造反才能师出有名,政权才能稳定!综观历史,哪朝哪代不是这样呢?要想还原历史真相,还真需要认真的在字里行间去找。
在这里我想引用发生在之后周穆王的一件事情。周穆王想要去攻打犬戎部落,祭公谋父阻止他说:“不能去,对打打杀杀这样的事要严肃,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对外宣扬我们的武力。。。。。。当年是因为商纣对民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事情,民众们非常的杯具,所以都高兴地拥戴武王,这样才发动了商郊牧野的战争。所以说,先王并不崇尚武力,而是深刻地体恤到了民众的疾苦,为民除害。。。。。。。”。单纯的看这么一段话可能不觉得什么,我继续引用之后发生在秦始皇身上的事情,这家伙在统一中国后很喜欢到处游历,而且每玩一个地方都刻碑颂德。其中有一个碑文有这么一段:“。。。。。。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什么意思呢?那六个诸侯国主都他妈的变态,贪得无厌,到处杀人。我体恤民众的疾苦,所以才发兵讨伐那些龟儿子,彰显武德。这么两处一对比,大家感觉有点意思了吧!
日期:2010-04-14 17:21:22
王位传到周厉王的时候,雷人的事情发生了,清朝的文字狱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厉王是真正具备一个亡国之君所具备的所有品质,但可惜周朝不是亡在他手上的。什么事呢?因为他的暴虐无道,国人都指责他的过失。召公告诉他:“大王,这样不行啊!大家都受不鸟了。”他很恼火,请了个巫师,一旦发现有说他坏话的人就拉去杀头。结果大概6、7年的时间国人见面都不敢打招呼,只能用眼神交流。他老人家还美滋滋的对召公说:“怎么样?没人骂我了吧。”结果后来大概是发生了农民起义,因为这次逼宫事件《史记》上没有言明具体的领导人,不像是诸侯国所做的事情。所以这很有可能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厉王被赶出了王宫后,大家还想杀太子,结果召公拉了自己的儿子顶替,具体杀没杀召公的儿子不清楚,后来大家就都散了。这明显不是一次有行动纲领有思想理论支持的叛乱,连江山轮流坐的想法都没有,跟诸侯国的造反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厉王的儿子大概还包着尿布,所以召公跟周公(这是另一个周公,比周武王时期的周公小7、8辈)也不去找厉王了,那家伙太不得民心。两个人一合计,我们一起处理朝政吧,这就是“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离今2800多年。也就是说从这一年之后,我们就知道历史上的事件具体发生在哪一年了。不过从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中,公元前1046年即周武王伐纣的那年算成是我国纪年的开始,不过这个成果是否获得了世界史学界的一致认可我还不清楚,所以我暂时还是按惯例以“共和”元年开始算。公元前828年,即共和14年,厉王死在了国都外一个叫彘(读,志)的地方,他的儿子静也长大了,二公把静扶上王位,是为周宣王。
宣王没他儿子出名,公元前782年宣王逝世。他儿子周幽王即位,“烽火戏诸侯”这一典故就发生在他身上。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如果他不是国君的话,他确实是一个好丈夫。能为了逗老婆一笑居然舍得花那么大的本钱,褒姒果然是一笑倾国啊!幽王为了她甚至废掉了太子和太子他妈——也就是当时的王后,申后。想立褒姒做王后,她生的儿子做太子。可当时幽王可能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忘了原太子是有背景的人,他的外公是一方诸侯,申侯。老头子很生气,趁着其他诸侯们都被幽王戏耍而不再相信来自周王朝的烽火的时候,联合犬戎杀进王城。褒姒不但是一笑倾国,把自己和老公、儿子一块搭进去了。
这个被废的太子在外公的得力扶持下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周平王。他一上任就迁都,把国都从西安搬到了洛阳。历史上就把整个周朝一分为二,都西安的叫西周,都洛阳的叫东周。而东周大致被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日期:2010-04-14 17:22:5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