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如何告乃翁?——悲催的南宋覆亡史》
第14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27 13:43:35

  黄德润所说的李氏,正是太子妃李凤娘。
  李凤娘出身于将门,其父李道原本是个“游寇”,受招安之后官运享通,一直做到了庆远军节度使。从李道的人生际遇来分析,也可以约略知道李凤娘自幼接受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种出生于军营的女子,每天见的是刀枪剑戟,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自然形成了刁蛮泼辣的性格。
  这样一个没有丝毫温良贤淑可言的女子,居然会嫁为天子妇?
  李凤娘的发迹缘自一个传奇——

  据说,在她出生的时候,军营前一块石头上忽然飞来了一只“凤凰”。
  凤凰到底是种什么鸟?
  直至今日仍未有定论!
  或者这只所谓的“凤凰”不过是一只基因变异的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暂时停在军营前的黑石上歇脚罢了。但这不知名的鸟落在石上鸹噪几声,在一些人的眼中看来就是种祥瑞。
  彼时,这种祥瑞有一个特殊称谓——有凤来仪!
  因为有这么一档子事,李道干脆为新生的女婴取名为“凤娘”。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扬开来,很快就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八卦新闻。人们纷纷猜测军营前大石上的那只大鸟到底是什么鸟,事情传到了城中以善相面著称的道士皇甫坦耳中。
  事隔多年,就在所有人淡忘了此事之时,皇甫坦前来拜访李道。

  果然不出这牛鼻子所料,李道见有高人登门,自然而然地请皇甫坦为他的几个女儿相面。
  史载,道命诸女拜之,其中女慈懿后(李凤娘)也。皇甫见之,惊曰:“此天下人母,我奈何受其拜邪?”人皆以为狂,道心独喜。
  故作惊人之语,正是江湖术士百试不爽的骗人伎俩。皇甫坦信口开河,李道却信之不疑。
  两宋三百余年间,有着尊崇道教的光荣传统。许多骗吃骗喝的道士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入权贵之门,皇甫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凭着过人的胆识和三寸不烂之舌,名声越来越响的皇甫坦居然成了赵构的座上客。一天,不知抽住哪股麻筋的他回忆起了从前的神棍生涯,径直入宫来寻赵构。
  上叩其所以来,则曰:“做媒来,臣为陛下寻得个好孙媳妇。”向赵构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草民为陛下找到一位好孙媳妇”。

  见赵构兴趣盎然,皇甫坦添油加醋的将李凤娘出生之时的异事与异相说与他听。
  赵构的父亲赵佶尊崇道教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曾经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赵构难免会受到他的影响,这时见皇甫坦说的煞有介事,不由他不信。
  宋高宗听信了皇甫真人之言,礼聘李凤娘为恭王赵惇的妃子。时来运转的李凤娘,草鸡变凤凰,成了惇王妃。不久,又为赵惇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赵扩。
  运气来了,珠穆朗玛峰也挡不住——生了儿子不久,赵惇被立为太子,李凤娘自然水涨船高,成了太子妃。
  初入皇宫的李凤娘,还知道夹紧尾巴作人。成为太子妃之后,得意忘形的李凤娘开始露出了粗鄙无文的本相:她在高宗面前说孝宗的不是,在孝宗的面前说赵惇的坏话,整个一个长舌妇的形象。
  一来二去,赵构后悔起这门亲事了。
日期:2012-10-28 13:14:27

  只是皇家与寻常人家不同,不是想休、写封休书就可以的。已经是太上皇的赵构常对左右表示“吾为皇甫坦所误”!儿媳每天在宫中搬弄是非,孝宗劝说几次,凤娘也不知收敛。忍无可忍之下,赵昚放出狠话道:“行当废汝”!

  孝宗不过是虚言恫吓而已,哪知道凤娘从此心底记恨上了公公。
  李凤娘之所以有恃无恐,正是因为赵惇是个“气管炎”,在王府中李凤娘说一不二,恭王对她言听计从。(这个恭王的“恭”字还真不白给!)
  孝宗禅位之后,赵惇即位为君,李凤娘真的母仪天下,晋位为皇后。(史载,淳熙十六年二月,立为皇后)成为皇后之后的李凤娘行事更加乖张,不将公婆二人放在眼中。
  孝宗毕竟是做公公的人,不方便开导儿媳。孝宗谢皇后见凤娘太过放肆,规劝儿媳要注意皇家礼仪,不要在宫中大呼小叫。
  哪知道李凤娘根本没有将公婆放在眼中,当了孝宗皇帝的面,话中有话道:“我是官家的结发夫妻,难道还要你来教训!”
  太皇谢太后,乃是孝宗继配。李凤娘这样讲,明显是在讥讽她是由嫔妃册封为后的。谢太后如何听不出凤娘的弦外之意,虽然气的面色铁青,却强忍着怒火没有当场发作。
  孝宗皇帝在一边,见儿媳不但不听良言相劝,反而语含讥讽的顶嘴,当场勃然大怒。他立即召来老臣史浩,商议废李皇后之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史浩却认为光宗新立,如果草率废后,既是自打耳光,而且会引的物议沸腾,不利于政局稳定。
  孝宗请来史浩,本意是希望他襄助自己废后的,却不曾考虑过史浩是不足以担当大事的臣子。史浩是孝宗潜邸老师,为孝宗登上皇位曾经煞费苦心,号称孝宗智囊,朝野之间很有声望。史浩此前为相,只知一味地劝孝宗静守典制,政治上安于现状、毫无建树。从前不喜折腾,老迈年高退休之后更是喜欢清静无为。
  高宗曾说:皇甫坦误我!
  孝宗也曾说:史浩误我!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
  孝宗见史浩不附和已意,废后之事只得作罢。
  孝宗见已意不行,或者在心底涌起一股悲凉也未可知。孝宗却不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主动禅位,应该是在心底盘算好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自己退居二线,从此可以好好安享清福的。哪知道他的退隐,只是苦捱岁月的开始!
  没有不透风的墙,孝宗召史浩商讨废后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李凤娘耳中。李凤娘心中对孝宗恨的咬牙,但愤怒并没有让她失去理智。刁蛮任性并不等于弱智,在王府皇宫多年,人到中年的她也学会了隐忍。虽对此事耿耿于怀,她却没有立即发难,而是把满腔怒火发泄在了丈夫光宗的身上!
  一天,即位为君的光宗正在洗手时候,意外发现端盥洗盆的宫女手若柔荑,不由色心大动,喜形于色。光宗的色痨样,恰好被李凤娘看了个满眼。
  第二天,“李醋坛子”派左右送来一具食盒,“光宗启之,则宫人两手也”。光宗大吃一惊,险些当时就抽过去。

  史载,“淳熙末,上(指光宗)在东宫,旁无姬侍,高宗以和义郡夫人黄氏赐之。(赵构用剩的女人,年近八十的他吃多少的“伟哥”也已有心无力。)”
  光宗即位之后,黄氏“拜为妃”。
  绍熙二年时候,李凤娘已是长门冷落的黄脸婆(时年47)。不但在环肥燕瘦、佳丽如云的后宫中自惭形秽,即便在风韵犹存的黄贵妃面前也无丝毫优势可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